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消费品长期消费量见顶之后,例如啤酒、常温液态奶、冰洗等品类,原有厂商除了通过扩展品类(风险不小)是一个选择,还有就是固守原有产品市场不断提价,但能否提价消费者买不买账,涨幅能否赶上通胀受到多方面因素限制。目前能够想到的因素有:

1、产品特性与定位(是否定位稀有/奢侈品,实现硬生生提价),如茅台片仔癀、爱马仕;

2、产品的可替代性(产品价格增幅太大无法打动消费者,从而转向其他品类或同类平替),如阿胶、燕窝、榨菜、美妆平替;

3、行业内厂家的竞争烈度,如空调和厨电的提价趋势就大相径庭,还有快递;

从统计的2008-2022年间国内家电各品类价格提升均值和同期cpi增速看到,直观上,大部分家电产品的价格增速在cpi增速(黑线)之上,有一个例外这里是空调(黄线)由于头部厂家的过往频繁价格战,导致价格增速在图中波动最大。数据上,在过往14年间cpi保持2.2%左右的情况下,空调价格也还是保持在略微超过cpi的水平不到3%,其他家电品类基本保持在6-7%。

当然,以上这些产品都是2C而言的,2B的产品如果具有技术壁垒供给稀缺,产品一定含有较高的技术溢价;一旦技术扩散,行业内厂商必然会将价格打到维持供需平衡的洼地,即使业内出清了,想要携手实现提价也是极其困难的事,因为下游B端客户对产品的盈利情况远超普通消费者,提升毛利率几乎不可能,除非该产品的产能具有非常高的重置成本或政策限制,如煤炭、电解铝这些。不过一般制造业产品很少有能持续提价的,最终都会走向周期。

数据来源:

cpi:国家统计局;家电数据:中怡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