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14喜欢:2
舆论场里的外行人,都拿我们和日本进行对比。
其实,是扯淡的。
内行人,从来不拿我们和日本对比。
和谁比?
经济上,和欧盟比。
这种对标,才有一定的可比性,而且是严肃的对比。
比如,在《大国大城》里,陆铭教授其中一个观点,就是担心我们患上欧盟的病。
从来没人担心,我们会患上日本的病。
为什么?
因为,日本的病,太典型了,发病太早了,拖的时间太长了,全世界都找到了药方。
都知道,这个该怎么治。
而且,目前来看,日本的病,已经治好了,资产价格开始上涨了,通缩也解决了。
即使日本的老龄化严重、少子化严重,人口收缩,经济仍然被治好了。
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病症最严重;
2011年,欧债危机,病症是中等严重。
在美日欧的主要经济体里,从1990年代开始的日本病,是病症最轻的,只是单纯的资产价格下挫,日本的实体经济,产业结构,一直都是健康的,是有竞争力的。
只要不被日本的民意裹挟,敢于出手,大力印钞,把资产价格托住。
以托待变。
就不会让资产价格的持续下挫,蔓延到整个日本金融部门、再蔓延到整个日本居民端和产业端。
失去了二三十年。
为此,学术界对日本的操盘手,是持批评态度的。
相反,美国的08次贷危机,结构要复杂很多,规模要更大,把全球的经济体都拖下水了。
自己的主要金融机构,无一幸免。
美国是怎么做的?
拼命印钞。
不断拿公共的资金,给头部私营机构去补窟窿。
当时的美国财长保尔森,直接找摩根大通,让摩根把贝尔斯登给收了。
相当于什么?
恒大碧桂园出问题的时候,我们的财长,去找万科,直接给上千亿,把恒大给收了。
在巨兽倒下之前,把烂摊子给收拾了。
会后面的恐慌放大么?
没有。
那为什么不这么做?
因为,这么做,存在经济学意义上的道德风险,老百姓是反对的。
为什么这帮大公司做错了事,闯了祸,要国家出钱,来兜底?
于是,美国老百姓就上街了。
攻占华尔街,这个运动,就是十几年前,美国老百姓反对美国操盘手救华尔街大公司,引发的。
那美国的精英,有被民意裹挟么?
没有。
你闹你的,我救我的。
最后,
拼命印钱,拼命救市,两三年就把整个金融市场给稳住了,没有惹出更大的乱子。
美国这边刚稳定一点,欧债危机就爆发了。
从哪里开始的?
希腊。
欧盟有救助么?
刚开始,压根就不救助,欧盟的中心国家是英法德。
当时英国还没脱欧,德、法刚开始也没受任何影响,都想着趁此敲诈一下希腊。
相互扯皮。
然后呢?
蔓延开了。
从欧盟的边缘国家,开始向中心国家开始逐渐蔓延,火烧连营,谁都没跑了。
连续折腾了好几年。
结果,欧洲很多国家的GDP,有长达十年的时间,几乎没有增长。
包括欧盟的核心国家,德国和法国,也没能幸免。
2020年,被疫情袭击,欧盟的经济又开始受到重创。
这一次,开始学乖了,没有再相互扯皮。
开始快速的、大规模的刺激。
然后,把经济数据给拉起来了。
在过去两三年,欧美的GDP都在增长,资产价格也都在上涨,面临的都是通胀压力。
没有任何通缩的迹象。欧洲股市都创历史新高了。
为什么说,我们和欧盟具有可比性的?
体量都足够大。
2023年,欧盟GDP 18.34万亿美元,27个国家组成的。
同期,中国GDP 17.89万亿美元,30多个省级单位组成。
经济总量,是一个数量级;
组成单位,也是一个数量级。
更重要的是结构。
欧盟的问题,是从边缘国家开始爆发,逐渐蔓延到次中心国家,再蔓延到中心国家。
这次,我们的问题,也是从西南、西北、东北等边缘省份,弱线城市开始爆发,逐渐蔓延到北上广等一线。
使用的,都是同一种货币。
内部的结构单元,区域与区域之间,还存在一定的经济竞争关系,有一定的贸易壁垒。
如果没有壁垒,就不会喊要构建,统一的要素、资源流动大市场。
更重要的是,两个经济体,在内部都有转移支付。
在欧盟,是中心国家的德法意荷瑞,转移支付给葡萄牙、希腊、波兰等边缘国家。
在我们这边,是头部的七八个强省份,转移支付给后面的二十几个穷省份。
我们的转移尺度,要更大一些。
而每次的问题由来,都是由这些穷地方引起的,各种地方债,花了之后还不起,房子卖不出去。
一直玩转移支付么?
等头部省份,自身都难保的时候,这个游戏,就玩不下去了。
怎么办?
保大还是保小,从来都是保大。
在普通人看来,大小是一样的,就如同有人和你说,生命无价,众生平等一样。
问题,这是真相么?
精英,真正操盘做事的人,从来不这么想,也不会被普通的道德裹挟。
怎么办?
来一场大通胀,无限印钞,把一切债务磨平,稀释掉,把资产价格稳住,才是第一步要做的。
绝大部分人,都没有做过艰难的选择,也没有想过,什么是真正的选择。
现在北边,大毛和二毛正在干架,打了两年了。
假如,你是其中一方的医生。
突然,把你派到前线了。
你到了前线,看到阵地上的医院里,有100个患者,现场缺医少药,资源有限。
100个患者里,有30多个,伤的特别重,你怎么治疗,可能都救不活;有30多个,伤的特别轻,你不救他,他也能自己好;还有30个,伤的中等,你不救,他们就挂了,你救一救,他们就能活。
请问,你救哪个?
你要是圣母心,就是100个都救,但药品不够。
只能做权衡取舍。
圣母心再发病,去救那30个受伤最严重的,那既浪费了稀缺的医药,也把30个中等受伤给耽误了。
放在欧美日遇到的经济困难里,美国的问题最大,救治的道德风险最高,但手段最迅速,动作最果决。
一个号称最自由市场的地方,救治起来,却是最猛烈干预市场的。
然后,最快恢复,继续强势增长。
而动作慢一些的欧盟,就浪费了十年时间。
救市动作最慢的日本,拖拖拉拉,淅淅沥沥,最后一口药也没少吃,整整浪费了一代人的时间。
三十年,才爬出来。
这些衰退的病,强力干预,把资产价格拉回来后,原本的结构性问题,解决了么?
都没有。
但是,真正聪明的操盘者,永远都知道,问题是在发展中解决的,不是在停滞中解决。
越停滞,问题越大。
只要持续发展,就能不断找到机会,把问题消解掉。
抓到一个产业升级的机会,就把原来的问题,变成不是问题了。
如果停滞不前,问题就永远都是问题。
道德风险,是什么?
就是普通人担忧的,那些加杠杆买了资产的价格,不让他们吃一下苦头,就印钱救他们,让老实人吃亏了。
问题是,你不救他们,老实人别说吃亏,连吃s都没得吃了。
当务之急,最严重的结构是什么?
是70%的有产者,利益受损,信心丧失,抑制了消费,要不要救?
还是剩下的20%,一二线新市民买不起房,继续打压,让这20%的人能买得起。
注意,是存量的70%一二线市民,与20%买不起房新市民,谁的利益,更值得维护。
是不是两难?
是。
前者,在舆论场里是沉默的大多数,是利益相关者中的强者,是舆论场里的弱者。
后者,是没掏真金白银的家伙,是利益方的弱者,是舆论场里的强者。
嗓门最高,声音最大。
他们的口号是,房价还要跌。
操盘者会不会被这种声音裹挟?

精彩讨论

明锐的盈利小动物园03-20 06:50

最低工资2000多的中国和发达国家怎么比,老百姓收入差一大截。
要比只能和印度比。都是发展中国家,连航母数量都差不多。

全部讨论

最低工资2000多的中国和发达国家怎么比,老百姓收入差一大截。
要比只能和印度比。都是发展中国家,连航母数量都差不多。

03-20 06:31

还是没明白。

如果印钞能解决问题,那整个经济学科都可以关闭了。资产泡沫如果可以靠吹的更大永远维持,那整个实体经济也可以关了。房地产一半是金融(虚拟经济),一半是实体(钢筋水泥),要救的是实体部分,而不是继续吹大金融泡沫。因此,降房价挤泡沫是必须的,但实体的部分(即因房价下跌造成的其他需求的萎缩,以及合理供给平衡下对房地产的真实需求)是需要用很多办法去托底和弥补的,但这里的办法绝不是撒胡椒面或倾盆大雨式的印钞,而是更加精准地将资金流向因房价下跌引发的其他需求受损以及房地产合理需求被抑制的人群,应该财政主打,货币为辅。最好和最公平的办法,就是给居民发钱。其次是非对称性降息(降房贷利率)。

03-20 07:03

房市稳住吧,现在自媒体都是年轻一代没房的,天天房子腰斩,殊不知真要全民资产缩水一半很多人工作都没了。经济好的地产拖底

曾经看到一个数据,美国危机4年,直接发了gdp50%的赤字国债。日本则是10年,发了gdp40%的赤字国债。
总体而言,思路不一样,有的是托房价,托机构不死。还有一种思路就是托gdp,房价烂在锅里。
这一点股票市场最明显,阻断死亡螺旋最重要。
任何结果都会有后遗症,只不过快和慢的问题

03-20 07:13

日本哪里治好了?人均GDP都从五万掉到三万了。国债占gdp的比重高达250%,比美国高一倍。汇率跌跌不休。人口依然负增长。看不出哪里治好了。

03-20 09:11

有资格和日本比,日本资产下挫的时候,好歹有日本的消费电子和工业如日中天的发展,稳住了居民收入。我们北京上海房子跌70-90%试试看

你前面的我看明白了。但是最后关于房产的那段我有别的想法。如你所说,中国是一个体量庞大的国家。在这样的国家里,所谓一二线城市的总人口事实上在全国占比也是有限的。这些人口中其实就包括你说的新市民和传统有产者。那剩下的人在哪呢?在县城,在广大的农村。你前面的表述我简单理解为“以雷霆手段显菩萨心肠”。但仅仅把这种想法放在房产行业上是不是视野太小了点?

03-20 07:32

上面说要保持定力、不搞大水漫灌、该破产就破产,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