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币联系汇率制40周年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59回复:142喜欢:241

1983年10月17日,港币开始实行盯住美元的联系汇率制,设定7.8的固定汇率。据说开始是想定8的,担心外界质疑是拍脑袋,所以拍了个7.8。

联系汇率制的具体机制,是汇丰、渣打、中国银行这三家银行负责印刷港币,他们在印刷港币的时候,要将等值的美元交给香港金融管理局,否则这三家银行的资产端就会无端增长。金管局拿到这些美元,会去美元的宗主国进行投资,至少赚个国债利息回来。利息呢,则会时不时拿出来,全港每人六千八千的发红包。

这样的设计,一直让人感觉港币是有足够的美元储备的,实际上并不是。因为发行港币换来的美元,其实就是出口港币本身换来的储备,这是一种特殊的出口创汇。而拿到这些港币的人,比如巴菲特,拿去投资比亚迪时拿进来2亿多美元,现在拿走了几十亿美元。还有更主要的是,老百姓进口商品需要的美元,也是从这些储备里拿。也就是说,美元储备并不是专款专用。

目前美股市值靠前的公司,大部分上都是80年代以来创立的,而香港这40年没有出现一家竞争力匹配的公司。这样的底子,却盯住了全球最强的货币,港币也跟着高估了,结果是进口更为划算。

40年来,香港的进出口逆差累积了7.7万亿港币,基本上就是1万亿美元。香港老百姓购买苹果特斯拉的产品,却没有相应的企业能够出口给美国。进口这么多商品,是拿什么跟对方交换呢?明面上是用金管局手上的美元,由于缺乏有竞争力的企业,实际上拿了不少老百姓手上的股票和房子。90年代的港剧里,经常出现老百姓炒股的场景,现在基本没有了,因为筹码都交给老外了。

可以看看港币的资产负债状况,先看当局的负债,包括了外资持有的港股、房产、存款等资产。对于坐拥世界级房价的香港,外资手中的房产,包括已经移民出去的人手中的房产,不好估算。单说港股,目前30万亿市值中近一半在巴菲特、南非股东、贝莱德等外资手中,算2万亿美元吧。

当局在海外的外汇储备是4000多亿美元,像淡马锡那样的其他资产并不多。要是香港有那种具备竞争力的出口企业,能够平衡那1万亿美元贸易逆差,那金管局现在手上至少还有1.4万亿美元,这样就没什么压力的。说到底,就是那1万亿美元的贸易逆差,留下的问题,而逆差是因为汇率高估。

有一个参考的案例,是90年代的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也是经济依赖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汇率盯住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当日本经济见顶,东南亚经济被拖累,贬值的压力就一直累积到1997年。日元升值时流入泰国的资金,形成的外汇被泰国短贷长投,等日本自身缺血要抽钱回去的时候,泰国拿不出足够的外汇了。那外国人就看着自己手上还有什么资产,就卖什么资产了。于是,汇率贬值的压力,或者说资金流出的压力,在压垮汇率之前,一直是股市的压制力量。泰国股市1994年就见了大顶1789点,等到1997年7月放弃汇率的一周前,股市早就跌到457点,腰斩了两次。等到7月2日真的放弃汇率,股市倒是4天时间就反弹到679点,一年后最低跌到204点。

区别也是有的,泰国股市的上市公司基本是本国企业。由于受泰铢高估的影响,泰国从1990年后一直是贸易逆差,相关上市公司成了汇率高估的受害者,基本面恶化。而港股的上市公司主体,很多已经是大陆的,并不存在当年泰国企业的问题,基本面不可比。

精彩讨论

i知府2023-10-17 07:04

我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一下:很多在港股上市的大陆企业,融资拿到了港币美元都进了大陆外汇局,大陆拿到资金后经济发展出口挣外汇,原则上是个大循环,只要香港的国际融资通道保持着,不会有大问题,中美脱钩反倒衬托出香港的重要性了 ……

肖志刚2023-10-17 12:48

最终肯定会找央妈换,所以港币是rmb的一个bug,也是港股的bug,最终是a股的bug。
实际上,南下资金的大幅上升,与北上的裂口越来越大了。8月初裂口3900亿,现在6600亿,两个多月a股流失了2700亿,对于只有1.9万亿保证金的a股来说,算严重的了。所以$海天味业(SH603288)$ 才会那么惨,不需要从基本面找理由的。

king的碎片集2023-10-17 00:48

好文章,我从来没有从贸易逆差考虑港币的估值问题,此前也没有看过其他人类似的文章。

童小童tonyigy2023-10-17 09:27

你显然没有考虑大陆这个血包可供香港享用。北京不产粮食,却有源源不断的河北粮食,山东蔬菜可以享用。你说北京这个高估那个高估了?显然你低估了教科书里从小学就开始宣扬北京这个好那个好的力量。
香港也一样的,只有还有人信香港是人上人,它的货币就还坚挺,至于说那个信仰的厚度还有多少,我觉得至少是比中国的房子信仰要厚的。

i知府2023-10-17 08:02

只要你的外汇进了这个系统, 存着也就是个数字而已, 只有所有权, 使用权是照样需要审批的 ....

全部讨论

2023-10-17 07:04

我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一下:很多在港股上市的大陆企业,融资拿到了港币美元都进了大陆外汇局,大陆拿到资金后经济发展出口挣外汇,原则上是个大循环,只要香港的国际融资通道保持着,不会有大问题,中美脱钩反倒衬托出香港的重要性了 ……

假设初始条件是,金管局发行了7800亿港币,美元储备1000亿。香港人民准备买国外商品100亿美元,即贸易逆差,香港人民拿780亿港币,兑换了100亿美元。金管局少了100亿美元,市场上少了780亿港币,还是平衡的。
同样,巴菲克拿着1亿美元,换了7.8亿港币,买了股票,涨到78亿港币卖了,对手盘买了拿出78亿港币买了股票,巴菲特把78亿港币换成10亿美元离港。
这个推演哪里出了问题?

2023-10-17 00:48

好文章,我从来没有从贸易逆差考虑港币的估值问题,此前也没有看过其他人类似的文章。

2023-10-17 09:27

你显然没有考虑大陆这个血包可供香港享用。北京不产粮食,却有源源不断的河北粮食,山东蔬菜可以享用。你说北京这个高估那个高估了?显然你低估了教科书里从小学就开始宣扬北京这个好那个好的力量。
香港也一样的,只有还有人信香港是人上人,它的货币就还坚挺,至于说那个信仰的厚度还有多少,我觉得至少是比中国的房子信仰要厚的。

2023-10-17 00:20

肖总,港币贬值多少才合理呢?

哦,如果港币高估,那除了08年金融风暴索罗斯的那一次,为什么再没有大规模沽空港元的操作了

2023-10-17 00:15

"90年代的港剧里,经常出现老百姓炒股的场景,现在基本没有了,因为筹码都交给老外了。"兄弟们,拥抱住国家资产,为国站岗站到底!

2023-10-18 11:15

很新颖的思考角度,但可能有一些重大的缺失: 香港GDP超过9成是服务业,只看商品贸易逆差很可能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香港的服务贸易每年都是上百亿美元以上的顺差。对香港这种小型全开放、以金融主导的经济体,应该要把贸易,服务,投资综合评估才行。如果这个分析/前提不准确,后面所有的推导(如港币高估,股市下跌),恐怕都是站不住脚的。供商榷。

2023-10-17 13:58

这几年好像经常看到新闻:为了维持汇率稳定,香港金管局抛售美元,买入港币。

2023-10-17 15:58

为什么说美元贬值,港元跟随贬值,会给香港带来通货膨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