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政策猜想-以价换量?

发布于: 雪球转发:6回复:42喜欢:21

正文开始前,我们先讲个小故事。

1970年代西方主流经济体深陷“滞涨”泥潭,根源是60年代持续扩展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叠加粮食危机和2次石油危机(下图所示)。直到1980年代各国央行开始大幅加息,才从根源上控制住了货币泛滥,从而摆脱了 “滞涨”。

但是在1970年代,经济学届还没有对“通胀归根结底是一个货币现象”达成共识的时候,政府的本能操作是“不想物价涨”,那就“不许物价涨”好了。于是,1971年,美国尼克松政府对工资、能源以及普通商品和服务价格实施了2次为期90天的冻结,即所有商品服务的涨价都要经政府特批。此举立刻引发居民的抢购潮。结果出现了“市场上找不到牛肉,货架上空空如也”的景象,物资短缺现象严重

该现象后续被各经济学家反复研究,归根结底就是商品价格是供需决定的,对价格脱离基本面的干预只会扭曲市场价格以及供需。供不应求才会导致物价涨,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是增加供应。单纯限价只会导致需求跳升,因为消费者预期早晚会取消限价,到时候涨更多,结果加剧了短期的供不应求,物价上上升压力更大。反之,需求不足的时候会导致物价下跌,这个时候理应减少供应,同时供应商降价甩货从而刺激需求。单纯的限价会需求更加不足(本来降价可以刺激起来的需求没法出现),然后供应商会面临更严重的库存挤压,甚至资金链断裂。特别是对极其依赖资金流周转的高杠杆供应商。

8月21日,中国房地产报发表文章《房地产金融风险加剧 期待调整优化政策尽快落地》,其中提出“应当允许开发商以降价促销的方式展开自救”。

从2016年10月开始,我国就间断性的实施了对房地产的限价政策。对市场的行为其实是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的。如下图所示,用百城住宅价格环比下跌城市占比来代表房价的走势,全国新房销售面积的单月同比增速来代表需求的变化。可以清楚的发现,在12年和14房地产低迷期,百城房价环比下跌城市占比达到70%以上的同时,新房成交同比都是-15%左右,随后市场在政府政策刺激以及降价刺激需求双重作用下回暖。2016年开始实施限价、限售政策后,房地产的周期性波动被明显抹平。但2021年以来,房地产成交量开始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持续负增长,但同时房价环比下跌的占比却没有像以往周期那样显著增长。以最近一年为例,全国新方销售面积的单月同比已经跌至-25%左右了,房价环比下跌的城市占比尚未超过70%。也就是说,需求明显不足的情况下,开发商并没有普遍的降价刺激销量,即使很多大型地产商已经出现严重亏损和债务暴雷。

数据来源:Bloomberg

7月24日政治局会议提出要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 结合8月21日中国房地产报的这篇专栏文章,我们预期接下来除了对需求端的刺激,对供应端的限制也会放开。这样才能让开发商以价换量,收回宝贵的现金,从而完成“保交楼”和还债的使命。

相关阅读- 地产政策预期的秋季变局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全部讨论

2023-08-23 11:15

降价也会降低拍地价呢,估计在寻找一个平衡点

2023-08-23 17:41

说得好!还是管得太多,常常外科手术式地管,还不打麻药。想打击炒房,为何不增加供应,同时征收高额短期交易税,干嘛限制那些真正想买几套房的人。

第一财经,作者:吴斯旻。
22日,一则“珠海一房企打响‘五折’卖房第一枪,金湾区某知名楼盘备案价2.8万/㎡,开发商打折卖1.4万-1.5万/㎡”的消息在社交媒体上引起广泛关注。
第一财经从多方了解到,前述网传消息所指楼盘为位于珠海金湾区航空新城、由上市房企宝龙地产和雅戈尔置业共同操盘的“金湾·宝龙城”项目(预售证备案名为金湾宝龙广场)。该楼盘项目主要面向刚需客群,房屋面积在68-110平方米左右。2020年,该商品住房项目取得预售证,其中部分在售楼盘预计在明年6月交房。
“(开发商)才重新下调备案价不久,最初备案价在2.4万-2.8万/㎡左右,实际销售均价也在2.5万-2.6万/㎡。根据珠海住建局最新的房价备案规则,实际销售价格不得低于备案价的85%。目前,宝龙城这个项目在下调备案价之后,再按照最低折扣85折走,实际售价降到1.5万/㎡左右,对于购房者来说,如果当下买入,相当于每平米净赚1万元。”链家某房产中介22日晚间告诉记者。
根据珠海住建局官网最新公示信息,7月26日,金湾宝龙广场三期D区域共计196套房源进行调价,调价后备案均价为18967.07元/㎡。三个月前,也即4月3日,D区域已有214套房源的备案价进行调降,由2021年最初的备案均价26889.95元/㎡下调至20804.33元/㎡。
值得注意的是,前述部分房源年内两次下调备案价。以金湾宝龙广场三期D区域1栋1201室为例,该房源总面积为69平米左右,2021年最初备案价为28002.57元/㎡,今年4月下调至21745.32元/㎡,并在7月底降为19783.96元/㎡,仅备案价降幅就达到30%左右。
23日上午,第一财经记者致电珠海金湾区住建局,一名主管房地产交易科室的工作人员在电话中表示,目前,宝龙城项目采取的降价推盘做法为合理的市场行为。在珠海,当地房地产开发商可以每个季度向珠海市住建局申请调整一次新房备案价,调整后,只要售价不低于备案价的八五折,就可以正常办理网签。
2016年,珠海市发布《关于我市商品房销售价格备案的通知》,要求从当年10月6日起,珠海全市区域内,新建商品房在销售(预售和现楼销售)前,必须办理价格备案,并严格落实 “一套房一标价”。2022年4月,珠海市调整了房价备案规则方案,实际销售价格由此前的不得低于备案价的90%调整为85%;调整备案均价的间隔时间在3个月以上。
“比方说,有些人前些年可能花2万多买房,随着后来市场好转,这处房源的备案单价可能升到3万元,开发商也不可能让这些业主去补1万块。”该名工作人员进一步说。他表示,目前,珠海市对于新建商品房备案价每季度上调有比例限制,但对于下调尚无比例限制。近期以来,部分开发商可能存在资金链紧张的问题,希望通过以价换量加速回笼资金或盘活其他区域的楼盘项目。只要基于现行备案规则并经由市住建部门审核通过,即为合规行为。
第一财经梳理发现,自去年以来,在珠海市内,类似于“金湾·宝龙城”这样的刚需和改善型新房项目,大量房源下调备案价的事情时有发生。其中,在金湾和斗门等非中心城区,这一现象尤为明显。
以位于斗门区、房源建筑面积在90平米左右的刚需盘双子星大厦为例,该项目开发商是珠海格力房产有限公司。2019年,该楼盘1、2栋最初备案均价为18002.01元/㎡,这两栋房源已在2021年10月交房,但直至目前,仍有部分房源未出售。2023年7月26日,该楼盘1、2栋尚未出售的19套新房备案均价下调至10795.56元/㎡,实际售价则在备案价基础上进一步打85折,也即9200元/㎡左右。目前售价也相当于最初备案价的5折左右。
改善型新房价格相对更加韧性,但即便如此,一些热门项目也遭遇备案价下调。以位于金湾区,由融创开发的云水观棠花园项目为例,2022年10月该项目A区3栋楼房源备案均价为27066.53元/㎡,但在今年8月2日,3栋78套未售房源均价调降至25959.62元/㎡。
珠海金湾、斗门等区域大量新房备案价下调,与两地新房库存量大、去化难不无关系。
世联行相关研报显示,2022年各月,珠海楼市成交量同比2021年各月均有一定下滑,成交价格呈直线小幅下滑态势,整体市场面较为冷淡,项目开盘加推也有所减缓,楼市整体趋于低迷。其中,中心城区由于住房资源稀缺且没有新项目入市,部分商品住房项目成交价仍有所上涨;但在斗门、金湾航空新城等区域,由于在售项目多,项目同质化严重,配套仍待完善等原因,全年以去库存为主,房价持续走低。
进入2023年之后,珠海首套房贷最低利率已降至3.6%,楼市成交也一度有所回暖,但由于非中心城区新房库存量大,开发商仍处于“内卷式”打折促销阶段。以宝龙城项目所处的金湾区为例,根据世联行研报,今年上半年,金湾供应量大幅回落,区域市场呈现以量换价态势,航空新城及其周边项目走量加快,房价则继续下行。
不过对于前述“金湾·宝龙城”项目,也有当地人士告诉记者,虽然已大幅降价,但一些购房者仍存在犹豫心理,这或与宝龙地产资金紧张,而周围商业项目宝龙广场也一度停工有关。
“金湾·宝龙城”项目开发商为珠海鹏湾置业有限公司。企查查信息显示,该公司为珠海宝龙嘉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后者由雅戈尔置业控股有限公司与上海鹏炽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控股,并各占50%的股权。其中,雅戈尔对于珠海鹏湾置业有限公司提供了30000万元担保。
近日,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交易平台上向雅戈尔 (600177.SH)董秘提问称:近期雅戈尔的合营公司珠海鹏湾置业有限公司旗下金湾宝龙广场备案价格持续下降,公司管理层是否关注到?该项目商品房价格是否会对该公司未来现金流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公司对珠海鹏湾置业有限公司提供了担保,是否了解珠海鹏湾置业有限公司目前经营情况、相关舆情,以及是否存在信用风险?
雅戈尔方面8月22日晚间回应称,该公司对于珠海鹏湾的担保计划已经经过股东大会审批,但是实际并未发生。根据相关规定,如有发生,公司将会及时披露。另外,关于珠海项目的市场情况和经营情况,公司也将会持续关注。

2023-08-23 14:59

以价换量是不是有效,这个问题充满疑问。前两年好多券商的研究员不是都测算了房地产的刚需盘,从14亿平到12亿平到10亿平,现在有的说8亿平。虽然他们算的思路都没啥问题,但是在房价下滑的背景下,刚需盘也会消失,没有人愿意拿半生的积蓄买了房子后,几个月,甚至几周内就发生贬值。在这种环境下,以价换量的逻辑是不是成立,我觉得有待商讨,当然我不否认价格跌到极限位置的时候,量上发生反转,但价格下跌也有个过程。特别是政府现在还在限制地价、一手房的价格的背景下,以价换量现在还不现实。

我就想问问,政府什么时候不允许开发商降价促销了?

2023-08-23 10:42

切合陳啟宗那句話:行业绝对会存在,问题是你跟我还存不存在。
保交樓之後房企命途如何難說。

2023-08-23 16:40

银行信用很多都是房抵押 如果短期跌太多的话银行必然会增加坏账,一年跌3,4成就是系统性风险了,怎么破? 还有一个核心问题,现在核心问题是地产要控制供地,但是很多地方太依赖土地财政又不能很好地做到减少供给这一点,只能饮鸩止渴恶性循环,怎么破?

2023-08-23 13:22

老师能不能分析下美债,这是要毁灭一切的姿态

2023-08-24 23:13

楼房感觉不怎么样不如改建别墅吧,以后人口没那么多了别墅还能拉动更多的装修消费以后重建也很方便

2023-08-24 00:11

对一线以下的城市应该成立,对一线特别是超一线那批有钱人来说,房子就是金融杠杆的情况就不好说放开会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