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女孩传达的投资逻辑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2喜欢:0


带琴琴小朋友去超市买牛奶时,她一眼相中伊利新上市的“丹东草莓”,我随口嘀咕了一句,伊利又出新品了,果真是最贵的,以前买过她的股票。


琴琴马上问,那你是早就卖了吗,我回答对啊。她突然严肃地跟我说,她有个秘诀:“你以后要再买股票,不要随便买,买之前应该好好了解,但买了后一定要好好坚持。如果涨的话就不要着急卖,如果跌的话也不要急,要慢慢观察,如果还继续跌,就继续观察,还跌还得观察观察,如果实在还跌得厉害,那就考虑卖了吧。”


接着她还说,我是从故事里学的。我惊愕地问道:“故事里还教你怎么买股票吗?”她回答:“当然不是啊。我在故事里听过,不要轻易选择,但选择了就得好好坚持。”


原来,故事里不仅藏着人生哲学,也藏着投资哲学。神奇的是,基本的投资逻辑可能真的就蕴藏在7岁小女孩的“秘诀”里。


01
不懂的不要碰


“不要随便买,买之前应该好好了解。”连7岁的小孩都知道,不了解就不要轻易下手。反而到了成年人这里,却成了问题。很多人光是听身边某个人赚了钱,什么功课都不做,就一头扎进去。比如,很多人一听说牛市谁赚了几倍,就一股脑冲进股市,然后流连于各种代码,迷恋上各种消息,到最后殚精竭虑,亏个精光。


不懂的就不要碰,并不意味着要排斥新事物,而是怀着开放的心态去接触新事物。既然是新事物,接触前就得学习,至少要了解背后运行的规则和风险。

比如我们第一次买股票,那就需要去了解一些基本的知识,至少应该知道,股票的本质是公司的股权,而绝不仅仅只是一个代码,然后无脑执行买入卖出的操作。不排除,这样做很可能侥幸赚到钱,甚至赚到很多钱。


代码的背后是价值。如果没有任何价值判断能力,也不了解市场先生,就莫名其妙地在股市里赚了钱甚至是大钱,往往是十分危险的。因为诱惑太大,你不太可能轻易停止,而贪恋只会酿成大错。


当然,一开始的亏钱也同样让人无法离开,因为总想着赚回损失。身边就有案例,因为一开始在股市亏了几万块,因为不甘心越投越多,也越亏越多,场外各种网贷,场内券商配资,长年高杠杆模式,随时面临倾家荡产。遗憾的是,除了钱越亏越多,每次问他有在深度学习研究吗,他永远一句自己没有时间,代码都是懂行的朋友给的。


不懂的不要碰,这是安全的底线。碰就得先学习,学习逻辑,了解风险,才不至于被新事物吞噬。


02
不被赌性控制


有些东西大概是刻在基因里的,比如赌性。我们很多人对此坚决否认,认为自己一定是没有赌性的那一个。可能,只是对此还没有真正的觉知。


昨天,琴琴小朋友和她的同学在游乐场玩,“夹娃娃”果然是乐此不疲的游戏。琴琴小朋友在尝试几种夹娃娃游戏后,在其中一个水中夹小玩具的游戏中,只用了两个游戏币就夹到了一只小黄鸭。这个战利品不仅让她如获至宝,也更加坚定了她能夹到一堆小玩意的信心。


另一边,她的同学则沉浸在“差一点”的遗憾中。她和妈妈几次表达,真的只差一点就夹到了,再有几次肯定可以成功。


这两个小朋友最终用光了游戏币,也只增加两粒不起眼的弹珠。


故事还没有结束,今天琴琴小朋友又执意再次去玩了“夹娃娃”,结果是一无所获,意兴阑珊,尽管我一再告诉她,这个是不确定的,并且概率小,夹中更可能只是因为运气好。


可见,哪怕是孩子的游戏,小概率的运气也能被人性放大无数倍,甚至我怀疑总是夹不中的失望也只是暂时的,下次又会满怀兴趣和希望,可能还会标榜“不怕失败”。


在投资领域,有太多运气造就的财富神话,最终的结果基本也是昙花一现。正所谓“靠运气赚来的钱,往往会凭实力亏掉。”


把运气当成能力,很可能只是赌性作祟。觉察到自己的赌性,并正视它,才能避免被赌性控制。


03
长拿不等于长线思维


很多人买股票,随口就说自己是买长线的,但现实情况往往是:涨两天就心慌卖掉,美其名曰“落袋为安”;被套了就死死捂着,套牢后就安慰自己“做的是长线”。


要知道,所谓长线,并不简单粗暴地表示时间的长短。基于对价值的正确判断,等待价值的演绎,等待价值的兑现,才是真正的长线。


琴琴小朋友的“观察”思维是正确的,虽然她并不知道要观察什么。正因为涨跌都是随机的,因此不是一涨就卖,更不是一跌就要马上止损,那到底要观察什么呢?是盯着K线走势吗?

在我看来,至少有几点是必须要观察和思考的:是投资逻辑错了还是市场先生错了?错在哪里?原因是什么?明白地亏钱也一定好过糊涂地赚钱。


大道至简,基本的投资逻辑就来源于生活常识。了解了基本逻辑,就是正确投资的开始,不保证赚钱,至少能确保不犯大错。

全部讨论

2022-02-14 07:57

投资思路讲解深入浅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