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1. 表面看,减产是为了控制价格,但实质上,减产意味着失去市场份额。结果就是形成「挤出效应」,把市场份额小的部分挤出。这个结果各利益方心知肚明,因此减产很难持续,甚至不排除中间某一方跳出来,拒绝减产。
2. 不减产或减产效果不能达到,在目前形势下,原本需求不足,供给又不减少,只能任由价格继续滑落,而价格滑落后,必将对成本较高者形成「挤出效应」,甚至不排除倒闭的可能。


上述两点都指向同一个结果,即:短期价格滑落,而经过价格滑落后,供给方会减少,又将导致价格飙升。看清这些后,在某个阶段内,利好利空哪些股票,应以清楚了。
仅此。
引用:
2020-04-13 09:02
沙特主持召开的欧佩克+紧急视频会议于北京时间4月13日凌晨结束。据央视新闻援引沙特多家媒体的报道称,与会各国最终达成减产协议,首阶段将于今年五六月份每日减产原油970万桶,这也是欧佩克+机制成立以来达成的最大规模减产协议。
此前沙特与俄罗斯等国在9日举行的欧佩克+机制紧急会议上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