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视深渊,也被深渊凝视,港股生存法则

发布于: 雪球转发:422回复:381喜欢:817

第一,不要加仓。

第二,不要加仓。

第三,不要加仓。

 初入港股的朋友,可能会有这种刻骨铭心的领悟。

如果说A股是一部浅薄热闹的肥皂剧,那么港股就是触及人性和灵魂的哲学电影,令你凝视深渊,也被深渊凝视。

港股品质和价格看上去比A股更顺眼,于是在下跌过程中,很容易逐笔加大买入数量,然后很快耗尽所有现金,呆坐在半山腰……

以前常有人说,港股比A股理性,更有价格发现功能。

除了一眼能识别的游资炒作外,A股定价是相对理性的,即使有泡沫,也是善良的泡沫,而且双向弹性很好,下得去,上得来,只要质地不差,自愈能力很强,不会埋人很久。

但是港股,却是最畸形的市场,把一只基本面尚可的股票,打压到即使在最疯狂的噩梦中也想不到的低位。是公司要破产了吗?你会找各种原因来解释。然后,可能会再跌一半,直到所有的逻辑和理性崩坏,最后,聪明钱来了,上涨几倍。这简直可以用坏来形容。

这是一场修行,考验心性和耐力,港股不适合大多数人。

昨天在集思录上看见一个帖子,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是恐惧导致港股内房股的估值太低,所有恐惧的原因是害怕未知,每个人都知道自己会死,这不会恐惧,但不知会怎样死,这样就有了恐惧。消除恐惧的方法就是变未知为已知。实际上内房股2年后的业绩已定,预售款已得。2年内不用恐惧的股票不多,对2年后还要恐惧的人不适合买股票。想跑赢通胀必须上高杠杆买资产,但不必自己上杠杆,通过买企业上杠杆更安全。想投资买房的可以改买H股内房股,同样的钱可买更多资产,不用自己负债,每年还有远超债券的收益。如北京北辰实业(00588),每买1元股票,可得20元资产(土地、房产重估后),仅需4元有息负债。以2019-9-30日2.36港币计算,2019-2020每股利润和(钱已收到)超过股价,年均分红收益超15%(往后业绩要看今后销售)。

仔细一看发帖时间是一年前10月2日,至今又跌了差不多30%。这样价值毁灭的例子太多,不过是港股残酷物语中一小例。前几天港股通每天南下百亿左右,均是泥牛入海。港股有今日,流动性干涸,某种程度上也是自找的。除了IPO速度飞快,对潜质股包容性更好外(科创板、创业板这方面也在进步),泛善可陈。以港股通为例,组合费按每个自然日收取,20%红利税,双向印花税,市值不能打新,每手股数有限定(威高股份一手4000股),有风球终止交易,红股半月以上才能到账,怀疑真的是手工邮寄,“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秉持旧日贵族做派的港交所,气质衣着雅致,却掩饰不住身上的双乙酰老人味。

 

法则一:不是便宜,而是优质

文章开头的法则,只是引子,强调事态的严重性,现在来讲正经的法则。

早前,因为A股的局限性,部分优质公司流入港股。

记住,你投资港股,不是因为便宜,而是某些优质标的绕不过去,这样还能有生还的可能。

投资生物医药,传统药企“四大天王”中,中国生物制药石药集团、瀚森制药在港股,三大医疗器械平台中,威高股份微创医疗在港股,新生代药企标杆信达生物百济神州康方生物也在港股。你中意骨科赛道中的关节领域,只能去买爱康医疗春立医疗,你看好心脏瓣膜介入市场,只能选择启明医疗沛嘉医疗以及明年上市的微创心通。生物大分子CDMO,仅有药明生物,买一手就要10万。

建议尽量把资产配置在A股,也有许多优质标的可选择,迫不得已才去港股,不是追逐便宜,而是基于“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的常识。

法则二:不要加仓,等待复活

以前写过,2018年,我持有中国生物制药的成本线是4.5元,后来因为第一次仿制药集采,从13.5元一路跌到4.5元,看上去有惊无险,但是,最要命的是7元开始加仓,最后加仓部分是底仓的两倍,好几次是单日跌幅15%,石药集团也在半山腰大肆加仓。

后果很严重。

本来开始布了一个好局,成本很低,却全部被加仓败坏了,从大幅盈利变成亏损。

最可怕的是耗尽所有现金,A股出现自2013年6月以来最大的黄金坑,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即使中国生物制药在创出4.5元新低后,不到3个月又回到了7元上方,但是付出的机会成本无可挽回了。

港股趋势性很强,哪里是底,只有外资知道,在把股价打到不可想象的低位,向上留出暴利空间后,他们就会精准入场。

如果你早已持有港股,而且成本很低,那么就任其随波逐流吧,不要加仓,不要关心,等待明年春天复活,把现金省下来用在刀刃上。

 法则三:可进可退,能放则放

恒生指数还没有跌破9月25日低点,那是因为以腾讯为首的科技股创出新高,而个股已哀鸿遍野。

以前是银行地惨如断线风筝般下坠,生物医药似乎探底成功,但是10月12日之后也绷不住了,连被上帝亲吻过的信达生物百济神州也破位了,新股上市方面,高瓴神话也接连受挫。

生物医药,早前下跌是因为利空杀估值,现在下跌是因为趋势杀逻辑,与基本面无关,没有道理可言。

石药集团估值长期受压,市场对恩必普占比过大过于担忧,创新药转型慢一拍,但股价已反映这个预期,市盈率不足20倍。科创板上市、恩必普占比下降、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注射液申报上市,属于百亿级品种,友芝友双抗推进,都是估值修复引爆点,而且石药是我见过财务最稳健的公司之一,每年20%净利润稳定增长,现在阴跌没有逻辑可言。

恩替卡韦集采受挫后,中国生物制药进入低速增长泥淖,新任CEO年薪5000万,却没有医药背景,所以自高点下跌超过30%,现在有并购Biotech弥补前沿管线布局不足的预期,10月以来研发进展连发8个公告,史上最密,谢家人三次抄底回购,然后下行趋势依然兜不住。

信达生物面临11月医保谈判大考,PD-1有降价预期,恒瑞过于强势,市场格局可能改变,明年进入红海阶段。但是催化剂更多,俞博士是一个有情怀的科学家,也是务实的企业家,知道自己的软肋,商业策略比较激进。自进入港股通以来,北水每天都在净买入,现在持股比例超过7%,预计最终会达到15%以上。10月26日,信达1类新药LAG-3/PD-L1 双特异性抗体获批临床,拟用于实体瘤 。信达已有8种以上的双抗药物在研,是国内双抗布局最广的企业,领先追赶者几个身位。第二天,信达生物公布3季度信迪利单抗的销售数据,2019年3月信达PD-1单抗信迪利获批,2019年卖10亿元,2020年Q1卖4亿元,2020Q2卖5.2亿元,2020Q3卖了6亿元,预计2020年能够卖到21亿元以上。可以说,信达生物看到了盈利的一线曙光,比预想中更快。连续两天都有催化剂,以往股价早就飚了,奈何趋势向下,“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港股形成趋势,就看不到尽头,但部分生物医药优质标的肯定是在低位,大概率到明年会发现当前是绝佳的上车机会。除非一直观望,出手多少都要被套。

如果你没有持有港股,面对绕不过去的优质标的,确实有心建仓,可以设置变态的间隔,小份等额网格买入,一定要执行纪律,最后没买到或没买够,也不可惜,能放手就放手吧。

港股确实存在超额收益的机会,但要看韧性是否匹配。

 

凛冬终将过去,春天会来,但我宁愿炒股是一件庸俗快乐的事,也不愿从中悟到什么哲学道理。

 (专注药械长线投资,公众号:阿基米德Biotech)

  $一心堂(SZ002727)$   $信达生物(01801)$   $中国生物制药(01177)$  

精彩讨论

逆时针的皮2020-11-02 09:26

港股老油子的快乐就是看新手在5毛线补仓,自己在三毛线抄底,然后双双在一毛线抱头痛哭

代代代Ken2020-11-02 10:48

在港股投資投機玩了三年,什麼都試試買。個人認為港股分為三類:超越牛熊的優質成長股,安踏,申洲國際,創科實業,中升控股,騰訊等等。第二是每一年都有一些股票中短線是爆漲,戴維斯雙擊,如18年的頤海,19年的春立,愛康,微創,美東,20年上半年的物管,下半年的電車與光伏。21年的百劑神洲,康龍,藥明系,Sara’s 這些股票有幾個特點,業績前期穩定增長,某一年業績大增,有故事性,技術在右側處理。估值可以無限提高。其餘是個股業績還可以,但沒有長長的坡度,個股中沒有這個行業中的特出表現。港股有些超優質是中外資爭著買的如頤海,海底撈,Saas, 美團,美東,藥明等。這些都是在自己板塊中最出色,有比較好的賽道,公司管理層不斷在想如何創造價值。港股的二八定律非常嚴重。也可以說市場效率非常「高」。至於地產股,個人認為是地產已經到了最風光時刻,政策問題,港股不太喜歡有政策打壓的股票如之前的採集和今年的醫療器械。錢是有機會成本的,錢都去了更優質的,故事更好的。

無求品高2020-11-02 10:32

我在港股的投資始于二十多年前,到零七年左右因內地傳出會開港股通後賬面上達到了最高收益,大概百分之六百左右,之後因為沒有獲利了結又因暫停港股通的原因,後由盈轉虧最大虧損時達到了本金的百分之六十以上,靜下來後痛定思痛決定改變了投資策略,由原先主要持有中字頭股票改為重點投資澳門濠賭股,在一波大的行程之後終於追回了原來的損失(本金)而且開始了盈利,今天的我只要股票到達到了自己所定的盈利目標時堅決買出,現在能做到每年在港股的平均收益大概在百分之十左右,我現時新的投資策略是盡可能做到多看小動,多花時間認真研究,不要關心太多不熟悉少研究的了股票,務求每次的出手都能做到一擊即中!

中华田园猫2020-11-01 21:51

药明康德3015亿
药明生物2946亿
阿里健康2724亿
百济神州2027亿
中国生物制药1475亿
石药集团978亿
信达生物800亿
1、首选,医疗服务龙头,只能选龙头。制药的尽量少碰,和保险类似,复杂。
2、市值越高越好,尽量选2000亿市值以上的,即使被杀估值/逻辑/业绩,也没那么狠。
3、远离港股通持股比例高的。
按上面3条,排雷率99%,其实港股定价是非常精准的,很多人理解市场不到位。

全部讨论

港股老油子的快乐就是看新手在5毛线补仓,自己在三毛线抄底,然后双双在一毛线抱头痛哭

2020-11-02 10:48

在港股投資投機玩了三年,什麼都試試買。個人認為港股分為三類:超越牛熊的優質成長股,安踏,申洲國際,創科實業,中升控股,騰訊等等。第二是每一年都有一些股票中短線是爆漲,戴維斯雙擊,如18年的頤海,19年的春立,愛康,微創,美東,20年上半年的物管,下半年的電車與光伏。21年的百劑神洲,康龍,藥明系,Sara’s 這些股票有幾個特點,業績前期穩定增長,某一年業績大增,有故事性,技術在右側處理。估值可以無限提高。其餘是個股業績還可以,但沒有長長的坡度,個股中沒有這個行業中的特出表現。港股有些超優質是中外資爭著買的如頤海,海底撈,Saas, 美團,美東,藥明等。這些都是在自己板塊中最出色,有比較好的賽道,公司管理層不斷在想如何創造價值。港股的二八定律非常嚴重。也可以說市場效率非常「高」。至於地產股,個人認為是地產已經到了最風光時刻,政策問題,港股不太喜歡有政策打壓的股票如之前的採集和今年的醫療器械。錢是有機會成本的,錢都去了更優質的,故事更好的。

2020-11-02 10:32

我在港股的投資始于二十多年前,到零七年左右因內地傳出會開港股通後賬面上達到了最高收益,大概百分之六百左右,之後因為沒有獲利了結又因暫停港股通的原因,後由盈轉虧最大虧損時達到了本金的百分之六十以上,靜下來後痛定思痛決定改變了投資策略,由原先主要持有中字頭股票改為重點投資澳門濠賭股,在一波大的行程之後終於追回了原來的損失(本金)而且開始了盈利,今天的我只要股票到達到了自己所定的盈利目標時堅決買出,現在能做到每年在港股的平均收益大概在百分之十左右,我現時新的投資策略是盡可能做到多看小動,多花時間認真研究,不要關心太多不熟悉少研究的了股票,務求每次的出手都能做到一擊即中!

2020-11-01 20:05

港股确实琢磨不透,但是对优质资产也是顶的足够高,类似腾讯,美团,药明生物之类的

2020-11-01 22:34

没有绝对把握不加仓——管我财。
加仓间隔要大,宁可错过

2020-11-02 17:09

港股重点是仓位控制,看好的票先买一手买崩它,跌30%时再加仓,越跌越买,不太容易亏太多钱,有可能赚大钱。一定要买大盘股,龙头股

2020-11-01 22:14

我八月份发的个人三地市场体会:网页链接,每个市场由于制度、资金结构差异,的确有自身运行的规律,年初我挖掘的$美兰空港(00357)$$周黑鸭(01458)$ 也不算绕不开的大票,但是形成共识后攻势很凶猛。
近期我加仓了微创和信达,对于新手来说,港股节奏的把握,的确非常重要。

2020-11-01 21:40

总结下来,港股不要只因为低估/抄底就买,要买绕不过去的标的(即哪怕现在关注度不够,也总归会有关注度爆发的时候),要有逻辑支撑,短期的趋势无法抗拒,找适合自己的,从持仓周期上,右侧会比左侧更短,虽然共识达成后未必能及时入局,盈利也远不及左侧投资但免去长久持有反复怀疑的苦恼,同时仓位布局要合理,再次强调不要只觉得低估就购买抄底,低估之下还有低估,同样的高估之上还有高估。

2020-11-01 20:52

这条建议早两年看到,多赚200万,早一年看到多赚1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