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筋肉坚实”的经营观—稻盛和夫《经营与会计》读后感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稻盛和夫是日本四大经营之圣之一。(除了稻盛和夫,另外三个分别是丰田汽车的创始人豊田佐吉,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以及索尼的创始人盛田昭夫。这四位经营家都是日本战后经济奇迹的推动者,他们不仅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且还对社会、人性、教育、哲学等方面有着深刻的见解和贡献。)。 稻盛和夫27岁的时候创办京瓷,后来在52岁时创办KDDI(日本第二大通信公司)。在78岁的高龄临危受命成功拯救日航。一辈子创建了两家世界500强公司,拯救了日本最大的航空公司,非常了不起了。

稻盛和夫写了不少书,包括《活法》系统。 这本书虽然是一本小册子,但是却浓缩了稻盛和夫核心的企业经营思想,值得一读。

稻盛和夫的核心经营思想,如果总结为一个核心的话,就是建立“筋肉坚实”的经营观。 “筋肉坚实”就是还原原本实事求是不浮夸、透明度高、责任制清晰、经营上不投机冒进而是留有余地、扎实推进。以人为比方,就是体脂率低的人,而不是那些虚胖的人。稻盛和夫倡导的一些核心经营原则包括:

第一、 要明白现金与利润的区别,要了解赚的钱到哪里去了。 这点与巴菲特芒格的思路非常一致。 利润不等于现金。如果利润最终沉淀到了资本再投资、应收和库存,就属于“看似赚钱但实际不赚钱”。 利润的现金含量一定要高,而且必须是自由现金,必须能作为分红回馈股东。 有足够分红(例如分红率不低于50%)的公司,一来说明赚的钱是真钱,回报股东是真回报。二来每次分红对于经营层来说都是一次“归零”,驱动他们在新的经营周期上努力,而不是躺在既有成就上。

第二、 按照业务本质还原真实的成本费用支出。书里举了几个例子。比如在街上卖香蕉,除了进货销售香蕉外,还要买个箱子、布、棍子(吆喝用)。而这些做生意的器具实际上基本是一次性的。 这时,这些箱子、布、棍子的费用,就应该费用化计入当期成本,而不是被资本化。 当然,费用化和资本化在税务上有规矩,不能随便定义。但是, 企业应该从实际出发,用不同于税报的管理报表体现真实的不带水分的经营业绩。 另外一个例子是用于精密陶瓷的加工设备,尽管税法定义了这类设备的折旧年限是12年,但是其真实的技术寿命和经济寿命只有5、6年,这时也应该(用管报)实事求是地反映真实折旧情况,从而正确反映当期的经营绩效。

第三、 账目清晰,一一对应。 经营周期与会计周期不等是必然的,因此会出现成本放在上期、利润给下期的情况。这时的业绩报表就是不真实的。不要搞应收应付的随意对冲, 不要大锅饭、不要糊涂账。 企业应该还原到真实的业绩情况, 可以细到每一笔交易。因为,只有真实的业绩情况才能告诉经营者和所有员工,哪里做对了, 哪里做错了,以及如何改进。 世界上最大的骗子是骗自己的人。

第四、 精益化。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即便是好日子, 也要当紧日子来过。 使用二手设备降低生产成本,时刻警惕固定费用的增加, 费用的增幅要小于收入和利润的增幅。要防止好日子的时候形成大手大脚的习惯。使用预算制要小心,因为预算制容易超买。最好采用“即用即买”的逻辑,消除浪费(想想你们家的冰箱?)。

第五、 经营上要留有余量才能抓住天时地利人和的机会。 “在土表正中相扑”的意思是日常经营不要过于冒进,要留有余地余量,比如再投资、比如资金链的松紧。 不要等到被对手逼到相扑场快出圈时再采取补救动作,因为到那时,迫于压力,动作可能会变形。留有余量,才能“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第六、 内部治理要规范。 用双重确认的办法,有一个不让人犯罪的制度设计, 既保护公司也保护员工。

第七、 阿米巴经营与核算。 投入产出的核算体系要落到最小经营单位(阿米巴)上,让每一笔业务每一个组织都有清晰的投入产出衡量、都能找到责任人,基于此建立责任制和责任心。阿米巴其实是稻盛和夫经营理念的另一个核心和制胜法宝,值得深入研究学习。 越是在大企业、越是横向协作复杂的组织, 越是应该落实阿米巴的经营思路。我们可是走过“大锅饭”时代的民族,对这一点体会应该不浅。

第八、 让公司透明经营。过程规范、信息公开、一一对应。

稻盛和夫用“筋肉坚实”来做比喻应用的企业经营理念,是比较贴切的。 就像一个人,可以选择稍微放松一点的生活方式,也可以非常自律。但是,筋肉坚实的人行动更加敏捷、更加游刃有余,更能抵御不利环境,最终也更能活的长久、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另外提一点—在这本书序言中, 稻盛和夫提到,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紧缩环境,金融、建筑、房地产等几乎所有行业,不良资产大量出现,日本经济深陷涂炭之苦。在这期间, 日本的经营者们干了些什么呢?认真反审、从根本对策上下功夫的人很少,大多数经营者忙于隐瞒不良资产,掩饰业绩的恶化。这样做就使日本的企业经营变得很不透明,催生了许多舞弊丑闻,因而丧失了国际信用。 稻盛和夫认为,如果(当时)日本的经营者正确理解企业经营的原点—会计原则, 那么,无论是泡沫经济还是其后的经济萧条都不至于达到那么严重的程度。

以上这段话, 放到今天中国的经济环境, 何尝不是值得我们深深思考、借鉴和预防呢?

$上证指数(SH000001)$ $中国中免(SH601888)$ $贵州茅台(SH60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