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35回复:92喜欢:1
医药迟迟看不到希望,医药 ETF 换 新能源 ETF 大家觉得有没有道理,都是低位,换还是不换?拿不定主意,全仓换还是半仓换?,说说理由?期待大神分析分析,谢谢🙏$医药ETF(SH512010)$ $新能源ETF(SH516160)$

全部讨论

2023-06-13 12:22

没有意义,都是难兄难弟。

2023-06-13 20:31

长期拥有还是医药ETF,药是每个人都离不开的东西,药到任何时候都是好股,有不好的时候一定有好的时候,只要有足够的耐心,我国人口大国,老龄化的前提下,医药未来可期。

2023-06-13 13:07

换吧,现在都是玩短线交易.短期可以新能源,中长期才选医药,建议先调仓80%进新能源跟上现在的趋势,等医药企稳后再右侧调回来(医药这波企稳要看创新药,不要看仿制药,毕竟集釆无底限,仿制药至少要等3-5年恶果返馈后政策调整之后再看)。新冠这波掏空了医保资金,没有两三年不存在放缓集釆的。

2023-06-13 18:42

新能源产业的产能过剩明显,未来的增量看海外市场。
相对而言,更加看好医药,医药行业的确定性更强一些,整个板块的调整时间更久,并且在国内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医药板块的刚需更加明显。

2023-06-13 15:38

确实没必要换,两个行业没可比性。医药的增长靠创新,周期性相对不强。但是新能源正处在周期顶部,后面缺乏超预期的东西。

@博而不雅 我更建议你继续持有医药,医药行业长牛属性,是国家民生根本,短期由于政策等影响,已连续下跌了很长一段时间,估值百分位都处于历史低位区间,具有极高的配置价值,很容易走出优秀的大企业,行业属性优秀;新能源行业,属于高技术企业,目前受到国家政策扶持,但其行业内的公司处于竞争比较激烈的状态,很难轻松挣到钱,其行业指数编制时间也不长,以历史市盈率百分位来确定处于低位也不是很确定的选择,更多的还是要看行业内的业绩实实在在的增长;你这么更换过去,无非增加交易成本,等医药涨回来是不是又交易换回来,很可能出现追涨杀跌的情况;如果两边都特别看好,建议两者都可以采取定投的方式进行投资,达到预想的收益就卖出,这种交易应该是最容易的;最后,一定要有自己的投资策略,独立思考。

2023-06-15 23:08

换,医药虽然下跌很多,但泡沫太大,且没有成长性,新能源估值历史低位,后续成长性依然强劲,看不到希望的时候,再等等,也许这是黎明前的黑暗了

2023-06-15 00:43

看好医药弹性
关于目前的医药赛道投资机会,医药赛道的布局时间已经到来。
医药长期受益于人均GDP提升和人口老龄化趋势,需求增长确定性较高。但在医保筹资增速下降等压力下,行业整体增速或降低,出现全面牛市行情的概率较小,预计是以结构性行情为主导。具体到个股挑选,他重点关注“三低长尾行业龙头”,其具有这几个特点:一是低政策敏感度;二是低持仓拥挤度;三是低估值,即估值分位数比较低或者是绝对估值比较低。
从医药的需求侧而言,中国目前正处在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靠拢的阶段,人口老龄化,人均GDP往上走,预计很长一段时间内医疗卫生支出增速会快于GDP的增速。这意味着,医药行业空间远没有达到天花板。同时,医药跟宏观经济的关联性相对较弱,需求增长的确定性也比较高,有较好的逆周期属性。
供给侧方面,医药行业在技术层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还有大量的复杂疾病尚未被攻克,留给企业很多的机会去研发相关产品。过去我国医药生物产业在国际上具备竞争力的行业大多是基于成本领先或者产业链的集成效率,比如原料药、低端医疗器械等,未来十年可能会在真正的创新区域——比如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等方向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除了基本面因素,市场关注医药,还有一个支撑因素是机构持仓占比。以2009年-2021年上半年为例,全市场基金一直是超配医药,去年三季度的配置比例一度降到4.98%,这是过去13年来全市场基金首次低配医药。从历史数据看,机构在医药的持仓变化与医药相对沪深300的超额表现高度相关,表现同向的概率达到90%。也就是说,机构提升医药持仓占比,板块表现较好,相对沪深300指数有超额。目前机构在医药板块仍处于低配水平,未来配置需求或许会提升。
今年的医药股投资中,创新药有望引领机会,医药板块新周期可能在年内开启,总量上看好医药新周期的开启。
每当市场有行情时医药从没有缺席,是28个行业里比较少见的长牛行业。当前看好创新药主要有两点理由:第一,医药的产业周期在大幅度兑现。第二,资产价格还处于低位。在先进制造赛道中,创新药产品好,市场空间足够大,既有科技属性又有消费属性,具备脱颖而出的可能。未来三五年,中国会批量生产出全球最好的创新药,这是重大的产业浪潮和机会。
医药板块在未来仍然将维持分化的格局,重点在于找寻其中结构性的机会,依旧将关注重点置于创新型器械、创新药、CXO等长期成长特征更为显著,且受政策影响更小的领域。从市场来看,当下板块极致分化的行情料应难以持续,随着海外流动性风险的缓和,成长风格的估值压制有望得以持续释放。而医药板块经过此轮调整,当前生物医药指数估值约为28倍,处于8%的五年期历史分位数,已颇具配置性价比,在向下有底、长坡厚雪的逻辑支持下,坚定看好医药板块的未来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