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efighter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0喜欢:11
电网从业人员都不认可抽水蓄能吗?
成本低,响应速度快,这些优势还是很明显的吧。
不认可抽水蓄能,那么用什么呢?
我看了沙特红海新城,华为提供的光伏+储能。
新城建设的一大亮点是未来电力供应将全部来自新能源,可接待全球范围年均超百万人次访问。作为全球首个GW级100%新能源供电的独立微网项目,沙特红海400MW光伏和1.3GWh微网储能系统全部采用华为智能光储解决方案。
在沙漠里建设一个GWh级的“新能源电网”,且是挑战更大的“微网模式”,相当于从0到1建立一个完整的电网,这将是未来人类社会全新的发-储-用电模式。
沙特这种地方,都是沙漠,没法搞抽水蓄能。但是从华为的案例来看,完全用锂电池并没有问题。

热门回复

分拆电网的言论几十年前就有,多少专家甚至YS都有这种观点,那国家为啥没拆?当年朱总理建三峡往广东输电,多少的地方利益小算盘,为了地方利益,不用三峡的电,甚至要弃水。如果各自为政,不用太小,一个省一个电网,电价绝对不是现在这个价格。电网、铁路这种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必须国有控股天然垄断,才能实现全社会福利最大化,不然就只能是区域利益最大化。
从国家的人口分布来看,胡焕庸线就是分界线,从能源负荷分布,能源中心在西北和西南,负荷中心在东部和东南,如果各自为政,浙江民用一度电2块钱可能都不够,青海新能源穿透率100%,东部身份为了保自己的火电利益,就是在一些时刻不让新能源发的电过来,这符合全社会利益最大化么,肯定不符合。
而且,电网为了运行安全,必然要做一些冗余设计,电网分的越小,冗余代价越高,很明显,电价就越高,这也不符合全社会利益最大化。
所以,电网的整体架构,一定要从宏观顶层进行设计,考虑我国的能源禀赋,适当超前做一些必要的冗余,搞小电网,不符合国家整体利益。

不能认可这种观点。电网从业人员才更深知电网的不足。作为一种基础设施,首先应从全民的角度考虑问题,应该更加追求低成本的能源(电)。目前这样的大电网,到底是对企业更有利(占据更重的话语权),还是对全民更有利?

抽水储能目前是成本最低的储能方案了,光伏+锂电池储能的话目前还不能实现和化学电能平价吧。

他只是一个电网从业人员,并不是工程技术人员

调峰还得靠煤电

30年前谁是发电主体,那时候源随荷动,现在什么情况。
30年前负荷什么什么情况,现在负荷什么情况,“双高峰”、峰谷差,这些字眼都不陌生吧,不管你是不是电网从业人员,都应该有所耳闻,拿30年前比今天,那不是刻舟求剑么。
回归到抽蓄,抽蓄的定位不用多说,但是抽蓄的发展也是近五年才算是进入快车道,两部制电价、容量电价没出来之前,解决不了资本的回收问题,投资抽蓄主要就是电网行为,其他的国资主体也不会投,现在呢,三峡和地方政府也在投抽蓄,甚至参与混改,还有民间资本。
那为啥一开始没有放开,不可否认政策有一定滞后性,但是电力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各方利益都要考虑,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革,这中间需要过程,不能到第七个包子吃饱了,就不需要前六个包子。

不用再做分拆,就把抽蓄剥离出去,看看抽蓄的发展如何?别说没了抽蓄电网没办法调峰调频,就不和日本电网比较了,30年前有多少抽蓄电站,电网也没有解裂吧?

就化学储能那个容量,对大电网来讲,当不了太大事,个别区域小型电网还可以,作为电网从业人员,更应该搞清楚国家为啥要这么规划,要从顶层视角看,而不是简单的很所谓的发达国家比,能源结构,电源结构,电源分布,负荷分布都不一样。没有抽蓄,还要要弃风弃光么,没有抽蓄,风光发不出来电的时候怎么办,停工吗,化学储能可以担得起这个重任吗,体量相当吗。

抽蓄肯定好的

电网从业人员不懂工程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