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博的故事之九十六(虚构)——盒保壳的前提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今天再提这个问题,其实也是有点老生常谈。但我还是再单独写一文来分析这个概率和前提,这样大家可以更清楚一些做出投资决策。

先说一下前提环境。

据查到的媒体报道,盒私人借款给礼9000万,借给越博公司9000万元,合计1.8亿元。具体数据要根据实证来落实。这里我们还是按1.8亿元计算。

这样的借款,对越博来讲,已经是最大的债主了。所以才有了盒可能入驻公司的前提,而且这个入驻公司是礼两次找到盒后签了协议才入驻的,不是盒去抢的。但盒愿意来管理这样的公司吗?肯定不愿意。我有个认识的老板与盒的情形有些类似,也是因为借款,公司还不起,那个公司就给了他。但是这个老板也不愿意接手这种公司,但人家就是还不起了,你能怎么办?

大家都说这是控制权之争,其实根本算不上是争。借钱的人,只想收回本钱和利息,谁愿意要你的公司啊?盒也明确表达过,只要先还了个人的借款,他就退出公司的管理。他借给越博公司的钱以后可以慢慢还。

所以从盒的这些表达来看,我认为这根本不是争斗,也不是什么控制权之争,更谈不上是内斗,完全就是一方不履行协议而导致的无赖行为。

解决这个争端的问题非常简单,礼还了盒的钱,一切都解决了。你以为盒愿意费心费力的搞这个烂公司啊。

但人家就是不还钱,只说你是骗子,不负责任等。

我就奇怪了,你还了钱,不是什么事也没有了吗?为什么非要搞这些呢?

你们可能会说,人家没钱还啊。但当时礼有股份啊,你把股份以当时的市场价抵给盒就行了啊,况且以前也有这样的协议。6%的股份抵盒的1.44亿元,但也没有实施啊。这样的股份也就是800万股抵给盒,每股价格达到15元以上啊。但是现在1.44亿元可以买到3000多万股。

虽然我前面文章中也说是内斗,但我一直不认为这是内斗,你们认为这是内斗吗?

有人说,双方各让一步。我想请问,你们只是说让,但怎么个让法?礼那边让的条件是什么?要不要执行签订的协议?盒的要求就是一点,还钱就退出。难道盒再让就是不还钱也让出?如果盒真的这钱也不要了就退出,那你们认为盒还能拿回自己的借款吗?你对礼有信心吗?

盒的条件早就提出来了,还个人的借款就退出。但是礼有提要求和条件吗?根本没有。因为他想盒不要钱也退出。是你,你会怎么想?

以上就是盒进入越博的前提和背景。

所以可以这样说,盒是被迫接受个公司的,是有些被赶鸭子上架的。

至于说其它的什么放款啊,背景啊,不要去过多的解释,因为那些不重要。重要的还是一条,还钱就走人。

即然礼不还钱,盒在无奈下也只能接受这个公司的管理。也是在得到大多数职工和董事的认可下才来管理这个公司。如果公司的其它管理人员不认可他,盒更不会来管理这个公司。你想想,本来就不愿意要这个公司,结果进来还有其它管理人员给你填堵,你还愿意进来吗?所以进来的条件是公司的原职工和管理人员欢迎才行。

必须有这个条件的原因是,盒不占公司的一股,虽然有个委托权,但这还是解决不了你在公司的股东地位问题。只有得到公司大部分人的认可,盒才愿意进入公司。否则进来就是找罪受的。

事情拖了一年多了,但是礼一直没有停止过上告,这也导致了越博的公司也是让盒无心经营和改变。

现在更是面临着保壳的问题。

现在最关键的是,盒愿意保这个公司的壳吗?

这里我们先反向分析一下。

如果盒不保壳,那么这个公司就是退市了。

一个退市的公司,净资产为负2.18亿元。这样的公司存在对盒还有意义吗?

如果越博公司退市了,股票基本为零了。更没有壳的价值。因为净资产为负,即使破产清算,先还的是职工的费用等,后面估计是原材料还款等,我估计还完这些就没有什么钱了。盒的个人借款基本上不会在清算还款的范围内。借给公司的9000万,我估计连100万都拿不回来。其实就是零。

所以,如果盒想拿回自己的借款,退市对他有好处吗?

有人说,盒倒卖公司资产。现在除了一些材料和设备外,请问其它还有什么资产可以倒卖?他真要这样做,公司的其它董事和监事是吃干饭的啊?现在人家正愁抓不到他的证据,你这样做不是明显上人家枪口上撞吗?

所以从退市来讲,退市了,盒的借款基本上是归零了,而且他这一年多的工作和努力也是浪费了。

但是,盒真的适合做这个公司的董事长或者总经理吗?我认为不太适合。因为盒是生意人,不是实业家。当然不是说盒是生意人就不能做实业。但这里面还是有区别的。生意人重利,实业家更看重的实干精神。我们也希望盒也是一个像曹德旺那样的实业家,但感觉有些难。当然,有生意头脑的实业家是最好的。所以盒保壳的最终目的也是重组,或者卖壳。

这里就插一句了,礼合适吗?我只能说完全不适合。因为专家学者很少有成功的企业家。专家的头脑相对比较直,做学问就是要直,一是一,二是二。这样的思想对人情世故相对弱一些。如果你圆滑世故,基本上也难有杰出的技术成就或者创新。另外一点。专家学者基本上不是从零开始创业的,没有经历过做生意的整个艰辛过程,以为有了技术有了钱就可以做好企业。就凭他说的一句话,科研费没有上限,就说明根本就没有体会过钱赚的多少艰难。但就因为这样的操作,很快就会导致公司的债务累累,最终倒闭。

那为什么有袁隆平这样的好公司?请大家一定要清楚,袁降平有管理自己的公司吗?技术专家就是技术专家,你做好你的技术研究就行了,请有专业管理能力的人管理公司就好了。华南农业大学也有两家上市公司,都是农业方面的,领头人是两个教授,人家平时就骑个破自行车上下班,穿的农民样子,很少抛头露面。外人看到,谁也不会想到人家也是身价上亿。但人家也不会去管理,就做研究。但公司做的就比较好。

这才是真正的做学问,把自己的技术再运用实用上去。而不是又做学问,又做管理。这样的人有吗?有,极少极少。可能亿万里挑一。

回到正题。

所以盒想拿回自己的借款,只能保壳成功。但这个前提是要安全。不能因为这些借款,再搭进去更多的资产,反而没有回报。

就像现在这样,为了保壳成功,把自己的几亿资产无偿注入进来,结果最后官司败了,反而注入的资产成了越博公司的资产,想退都麻烦,那才是得不偿失。

这个方面在后面的故事再详述,今晚先写这些。

故事继续......

2024年2月2日星期五晚7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