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展望:2023年春满山河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元旦,即公历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

元,谓“始”,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谓“日”;“元旦”即“初始之日”的意思。

2022年是既在预期中,又在预期外的一年

2022年对于多半投资者而言是个财富缩水一年。

2022年本来是预期中调整的一年,但是这个幅度和力度却大大超出了预期。不仅仅有国际局势的云波谲诡,也有国内资管市场的频频脱靶现象。

估计在今年每个机构都会考虑一个问题,如何提供更加稳定和体验感尚佳的产品。对于直接面对市场的投资者而言,不仅仅要做证券市场中的下跌被动承受者,还需要更立体的新时代农民的思维。要么是深度价投,要么把握交易特点,又或者组合致胜。

目前可转债市场整体估值尽管与2018年和2020年无法相提并论,但是酝酿了很强的投资胜率,明显优于2021年。当然这需要不断预期的不断兑现。

过去一年我们投资与之前预期相差较远,尽管组合更加丰富和韧性,也实现了一定盈利,但如何覆盖成本,实现收益的快速放大,仍是最大挑战。

2023年是一个值得期待的一年,不仅仅转债估值处于较低位置,同时经济也处于加速恢复中,投资方也值得憧憬。

狼狈的伤心之年

这一年不仅仅有YQ的肆虐,更为重要的是投资端的全线塌方。2019年A股开始一轮大牛市,其中一个重要背景便是居民财富的大迁移。

这个大迁移便是从“F住不炒”的F地产市场渐渐转移至证券市场。

2017年金秋,“F住不炒”正式一项基本国策,并在此后数年中成为深入人心的一个政策定调,并影响了居民的财富配置。2019年末,ZY经济工作会议再度强调了“要坚持F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

不过,彼时的F地产市场依旧是烫手,价格节节攀升。上海假离婚、深圳代持购F等奇葩套利现象层出不穷。

过热的F地产金融背后的居民杠杆率、银行信贷地产集中度都红灯闪现。不少权威人士更是撰文称房地产已经成为金融安全的灰犀牛。

于是F地产资金监管的“三道红线”正式亮相。即剔除预收款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净负债率大于100%以及现金短债比要大于1。商业银行贷款集中度管理模式也正是亮相。

在此后未来一年,房地产税试点也被全国人大正式授权。在此密集政策出台背后,房地产市场形势急转直下。

对于财富管理而言,这也是个大时代。在2019年开始几乎所有资管机构都在谈及F住不炒背后的资管商机。

中国在2021年平均每个月居民新增中长期贷款都在4000亿元以上,其中当年1月高达9448亿元。只有F地产市场能够容纳如此巨额资金。只需要居民财富配置一个轻轻的转向,就有希望为中国股市和债市持续提供新鲜的万亿元级资金。

按照当时估算,仅仅需要千亿级资金,A股就会产生摧枯拉朽般的上涨。

不过,在2022年不少配置资金伤痕累累。不仅仅由于预期中F地产和市场回落,还有难料的YQ和EW局势升级。

股市、权益基金基本上赔钱概率相当之高,令人意外地是债市也未能幸免。在年末,政策转向下,银行理财遭遇了持续赎回,不少债券跌尽了今年涨幅,背后的银行理财产品和固收基金整体受伤不轻。

赎回造成的踩踏效应不容小觑,不仅仅是信用债,利率债可转债等率先遭遇了抛售。很简单产品遭遇赎回压力,立马抛售债券基金,债券基金再抛售流动性好的利率债和可转债。

无论股市和债市今年都有伤心之处。对于一般投资者而言,亦是体验异常糟糕。

可转债风险释放之年

今年对于可转债而言2022年同样是一个不同得年份,经历了连续三年的牛市,回撤是必然的。但是回撤幅度还是超出了此前预判。

今年中证转债指数跌幅超过10%,类似于2016年的跌幅。

从过去一年投资看,可转债市场不仅有股票和债券两大市场弱势,还有可转债新规的亮相。这增加了可转债投资难度。

难度系数之一,其实从中证转债指数看,基本上年初就开始处于下跌过程中,中途略有反弹后,持续走弱。这种行情基本确定了锁定了2022年是一个十分有挑战的一年。

此时可转债处于正股高估与转债高估的“双高”阶段。

很快第一个挑战便接踵而至,一季度末的“股债”双S行情。可转债三年牛市,特别是2020年的大涨与“固收+”策略流行有关,但是2022年算是这种策略的清算。

一季度末,银行理财第一波破净潮,主要是也是“固收+”策略。2022年最后一个月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股债双S,体验不佳。

第二个挑战是可转债新规批量亮相。8月1日,可转债新规亮相,控制了可转债首日和此后交易日的最大涨跌幅。除却一些细节,沪深转债基本上首日涨幅最高57.3%,此后日间最高涨幅20%。

而此前极限炒作往往可以实现短期巨大涨幅。这也导致8月后转债市场行情相对上半年乏善可陈,很难有超预期的大涨行情。

市场明显降温。

第三个挑战是年末政策急转,疫情再度令人琢磨不透,引发的市场担忧。

不过经历了2022年的加速走弱,可转债市场风险急剧释放。目前市场重心已经回落至115元附近。

博弈仍是未来主旋律

尽管市场有不少挑战,但是可转债博弈依旧是今年难掩的亮点。

我们统计显示,在二级市场持有转债,且该券没有触发下修和赎回,全年持有至年末下跌的品种占比60%。如果考虑到很多今年上市新品种,那么获利概率更加低了。

因此,今年转债择券很重要。如果重仓持有贵广和惠城转债今年收益还是相当的不错。

更加有参与机会的领域,体现在下修和提前赎回博弈。

从感受看,下修是今年较为成功的布局。共有43只下修案例,其中我们抓了不少,不过盈利空间逐渐收敛,其中久其、山鹰和普利还是成功捕捉到了。

下修博弈的今年信披要求与以往并不同,需要在触发前5个交易日进行提示,但是否下修公司可以公告,也可以不公告导致博弈急剧细节化敏感化。不过从今年博弈看,往往预期打足,往往是失望而归。回售期的博弈相对胜率更高,下修可谓是极度敏感的信息,很难提前获取。当然似乎也有某券在下修前提前异动。

强赎博弈,今年也有看点,全年共计有56只摘牌退市。能够持续捕捉到赎回品种,然后滚雪球仍是熊市生存之道。

不过,今年最大看点是两大末日大招。海印和洪涛天外飞仙般的操作,将博弈玩出了天际。但是正常的公司仍会选择提前赎回。

如果没有重仓参与赎回和下修,基本今年胜算很低了。从可转债基金看,很难逃脱贝塔的束缚。

整体看过去的一年操作难度较大,需要公司研发和技术判断更高的要求。纵览全年操作层面几个关键时间点不能失误,否则十分被动。例如春节前减仓、7月份减仓、以及11月中旬的翻多。

我们认为如果作为单纯的转债多头需要审时度势,控制仓位和品种。我们引入绝对收益量化作为补充策略,在前三季度表现可圈可点,但是四季度有几次失误,让收益大打折扣,期待明年会更好。

站在新年的第一天,期待今年能够不断挖掘优质公司和博弈机会,同时尽量在选择市场更加均衡的策略辅助转债投资。

2023年是值得期待的一年,也是经济回复常态的一年,投资条件明显改善,期待各位新年好运,春暖花开!

一切以公告为准,仅供参考

END

文章仅为公开信息分享,市场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