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成大再思考

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8喜欢:2


辽宁成大,是一只持有了六年的标的。对他的认识,是从2007年开始的!当年的超级大牛股!六年前,胡乱买入的!经历了几年前的特华,新华联的闯入,坚定了自己持有的信心!现在看来,真是错的离谱!
特华和新华联应该是2017年进入的,后来由于自己的主业现金流紧张,逐步退出了!随后又进来两广,而且还是大手笔!又一次坚定了信心!现在想想,这些都是错误的根源!
成大有五块业务,投资广发证券,投资中华保险,贸易,疫苗,页岩油!比较成功的投资是广发证券和成大生物!都是花了小钱,取得了巨大的收益。贸易是公司的原主业,营收的支柱,微博的利润。投资中华保险,估计以为可以像广发那样成功,实际上是一个比较大的败笔。投资页岩油,也应该是本着一夜暴富的心态,在一个未知领域,越陷越深!正应了那句俗话: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凭运气赚来的钱,一定会凭着本事赔回去!凭记忆,大致分析五块业务的特点和预期!
1、贸易
属于原有主营业务,养活各级员工,一年一百多亿营收,利润好的时候几个亿,差的时候几千万,无想象空间。
2,广发证券
当年花了不多的钱,入住延边公路,被广发证券借壳,收益达到几百上千倍!每年分红几个亿到账!是成大重要的现金奶牛!比较成功。我觉得这里面运气的成分大!
3,成大生物
也算是比较成功吧。当年投资了几百万或者几千万,最好的时候,狂犬疫苗份额占到国内的70%。另一头现金奶牛!高峰期,公司营收20亿元,净利润10亿。看,又是一个花小钱投机成功的案例!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狂犬疫苗市占率持续下滑,竞争加剧,为了分拆上市拼凑的研发管线,更是遥不可及!每况愈下!
4,中华保险
摘牌取得的20%的股权,花了82亿,号称一部分自有资金,一部分借款(本来想增发的,后来排了两年队,自己撤回了)。因为前面两个投机成功,窃以为,这次也会投机成功。没想到,成了成大的一块心病!我猜想,当年取得中华保险股权,是憋着中华保险会上市,然后又像广发一样,自己会赚个几倍几十倍的。最无耻的是,这笔投资,每年中华保险的同比例业绩,也让他直接加到股权资产上面,当作自己的净资产。隐含了大概60亿的商誉,但人家不这么记!现在计入净资产端,已经92个亿了!打个五折,都卖不出去!
5,页岩油
这一块业务,更显的成大不知道天高地厚!在没买保险钱,成大的日子还是非常滋润的!靠着广发和生物的分红,每年几个亿现金,贸易不温不火,但账上是有钱的!就不能让这些公司管理层有钱!有钱后就瞎折腾!投入这么一个黑洞,就是一个意外接着一个意外,一个惊吓接着一个惊吓。巴老爷子的蟑螂论,放这最合适!60亿借款,给宝明!这也是高人!只要宝明没破产,他就挂着这笔钱吧!同样也被成大当作资产记在账上了!
翻开成大的资产负债表,有息负债大概140亿,大概就相当于保险的账面价值和对宝明的应收款。这部分有息负债,大概需要每年支付6亿利息!并且,看不到有明显改善的迹象!不管成大怎么腾挪,实际上就是借钱买了保险和宝明!保险每年的收益,光景好的时候,有一两个亿,覆盖不了资金成本,败笔!更坑的是宝明,十年磨一剑,也是不亮不光!年年亏损,怎么洗都洗不干净。先是试验,后来技改,再有就是采矿进入碎裂带!如果你在厨房发现了一只蟑螂,那就绝不仅仅是一只!!!
碰到一个烂人,烂公司,需要做的不是设法去改变他,而是躲开他!一共有5000家公司呢!深刻的教训啊!
深套其中,不知所以!现在不贵,肯定不好!边走边看吧!


全部讨论

2023-01-22 22:57

你比叶俊英、李秀林更了解成大

2023-02-01 18:58

两广,敖东终归是要出来的,他们会赔钱走吗?

2023-01-26 12:33

两广佬这样的资本家都被成大忽悠了,别我们等小散,入坑被套割肉,小散何其苦。生物已经上市了,保险上市是不可能的,再没有什么可以忽悠人的了,涨回前高不知还有没有希望。深套其中,只能走走再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