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思考:“三个假装”读财报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91回复:96喜欢:1571
“三个假装”读财报
——兼谈如何收集公司信息(2015年9月15日)


    作为股市上的个人投资者,如何收集上市公司的信息,怎样去读公司的财报,这是个太老生常谈的话题,本没有什么可说的。然而,每当自己发出有关企业分析的一些帖子,常有朋友问自己,是如何收集这些信息,如何进行这种企业分析的。看来,这个问题还是有谈一谈和分享的必要。
    关于如何收集上市公司的信息,自己认为最好的渠道其实就是读它的财务报告,特别是年报是必读的。而且自己认为,一家上市公司最有价值的信息差不多都已经地体现在公司的年报里了,关键是看自己如何去挖掘。当然,如果有条件去参加股东大会,或者去上市公司调研,这也是获取信息的一条重要渠道,然而,根据自己的经验,有时即使与上市公司的高管接触了(自己曾与三家上市公司的高管有过接触),获取的材料也不全面,甚至还不如自己静下心来读一读它的公开报告更有意义。对于上市公司的有关新闻也可收集,然而对于新闻报道,自己认为顶多是参考,因为媒体的特性决定了它常常是需要销售负面的东西,或者制造轰动效应而博得眼球、赚取银子,所以要心存一些戒心,谨防被它们忽悠。总之一句话,获取上市公司有价值信息的最佳的渠道,自己认为就是老老实实地读财报。
    然而,财报如何读呢?自己的体会是“三个假装”:
    一、假装自己要开办一家这样的公司
    不要说我们要计划创办一家大的上市公司,就是计划开办一家小小的服装店或者小餐馆,需要做哪些工作呢?毫无疑问,那是要进行一番辛苦的调查研究的。比如,我们首先要对这个行业特性、行业发展趋势进行一下大致的了解,要对自己的竞争对手进行一下必要的研究,其实,我们要计划买入一家上市公司,与我们要准备开办一家小小的服装店或者小餐馆一样,同样需要做一做这些功课的(天上哪有随便掉馅饼的事儿呢)。
    比如,我们要计划创办一家白酒企业,当然,要对全国白酒行业的生产形势进行一下大致的了解,同时,还要对各个白酒企业进行一番的研究。而这些行业信息、企业信息,其实上市公司的财报里都清清楚楚地写明白了。比如,我们想创办一家茅台这样的企业,当然需要将茅台公司近些年的财务报告拿来一阅,这是纵的方面;横的方面,就是还应该将所有酒企的财报全部拿来一读(当然精力不够,可只选取代表性的),如是,对这个行业的发展形势,以及竞争格局等,差不多就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了。
    同样,如果我们计划创力一家空调企业,当然需要对格力、美的、海尔等各个上市公司的财报拿来一读;如果要创办一家中药公司,当然需要对同仁堂、云南白药、天士力、东阿阿胶等等一干公司的财报拿来一读。这个道理其实不说自明,就没有必要多论了。
    自己的体会,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其公开财报常常是不遗余力地想表达清楚某些东西的,诸如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判断、公司本身的发展战略与经营策略、公司下一步的发展重点,以及所处的行业风险、企业风险等等。想一想也是,哪有一家上市公司在这个方面明明可以说得明明白白,还非要故意不说清楚的呢?自己猜想,公司的财报应该是很反应公司高管的意图的,虽然公司的年报等未必是公司“一把手”亲历亲为,但至少还应该是亲自把关,经过其审定之后才公开的吧。当然,一些公司的财报里也常常有溢美之词,或者有些商业秘密性的东西不会披露,有些公司的财务报告也常常让人感觉不解渴,但是,自己认为,有这些不完全的信息,也足以让我们做出初步分析判断了。股市投资嘛,本身就是个在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全面的情况下,需要投资者自己分析判断之后作出投资决策的活计,想全部搞清楚了、整明白了,那其实是一个不可能企及的事情。
    二、假装自己是这家公司的老板
    记得芒格说过,有些领域的专家一旦跨界,认识就常常主观、僵化、片面。在现实生活中也确是如此。比如,我们看到有些专业人士,一谈起自己专业领域的事情来侃侃而谈,很有见解,然而一谈起别的领域来,不仅见解平庸,甚至还要闹出笑话(作为专家当然只要专心于自己领域的事情就好);然而,我们看到一些“万斤油”式的行政干部,似乎他们对各个领域都不专不精,然而看问题却又常常纲举目张,容易抓住要害,抓住主要矛盾。何也?其实还是“站位”的不同。
    我们常常看到,有些投资者一见企业的三张财务报表出现一些“异常”数字,比如,是不是现金流减少了,存货一下子增加了,或者应收账款怎么突然多了起来了,于是便大呼小叫,开始质疑公司财务造假,或者企业缺少诚信等等(当然不排除一些公司确实如此瞒和骗)。其实,有时我们之所以感觉着“异常”,恰恰是没有站在老板的高度看问题。
    当一家企业的老板,那是什么感觉呢?
    是不是你坐在办公室里,让你的财务人员将报表拿来,送给你审阅,并且要向你汇报有关企业的问题。呵呵,当然,绝不仅仅是这种“君临天下”的感觉,而是说你要假装自己就是这家公司的老板,并设身处地地去思考一些问题,而不能仅仅当个稀里糊涂的小会计!
    作为一家企业的老板,要考虑什么问题呢?
    毛主席曾经说过,领导就是出主意、用干部。套用这句话,自己认为,老板其实也是出主意、用干部。出主意,就是要提出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等;用干部,就是要管好、用好自己的管理团队,当然也包括建设一个良好的企业制度、构建一个企业的特色文化等内容,但这些内容都应该落地在良好的执行力上。
    空谈无益,还是举例说明:
    比如,假如我们是东阿阿胶的秦玉峰,近些年应该考虑什么问题呢?自己认为,首先是要战略性地考虑两大问题:
    一是阿胶这个品类被边缘化,或者消失的问题。尽管阿胶这个品类在中国已经传承了两三千年了,实际上对这个行业略有研究的人应该知道,阿胶这个品类前几年其实面临着被边缘化,甚至消失的危机。以前的东阿阿胶的经营策略是“堵”,即作为品牌老大,凭着其市占率的绝对统治地位(一说以前市占率60%),希望“关着门”,不让新的竞争对手进来,然而结果却是这个品类越来越小众化(据说全国不过300万人的消费者),甚至有消失的危机。你说,如果这个品类最终消失了,再谈什么杨贵妃“暗服阿胶不肯道”、慈禧因为吃了阿胶才生下儿子、特别讲究孝道的曾国藩用阿胶孝敬母亲等等,这些类似于古董般的故事,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我们看到秦玉峰的战略是由以前的“堵”改变为“疏”,放一些竞争对手进来,然而共同做大、繁荣这个品类(甚至其在宣传上都将东阿阿胶改为阿胶这个品类)。当然,放竞争对手进来不要紧,但是我这个“老大”的位置不能丢。这是需要秦玉峰平衡的一个问题。
    二是驴皮资源紧缺的问题。先不要纠緾于一些毛驴年存栏量的具体数字,但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驴皮资源是越来越少了,所以,对于阿胶生产企业来讲,得驴皮者得天下。东阿阿胶这几年为什么一直提价,名之曰价值回归,让阿胶回归到主流人群。其中目的之一就是涵养上游驴皮资源,在这方面,自己认为作为阿胶品类的领军企业,这些年并没少绞尽脑汁地去实施。同时,公司还利用自己有进口资质的这一优势,进而达到进口驴皮价格成本与国内持平,甚至更低的事实。从目前来看,驴皮资源问题也有望缓解。而这个瓶颈问题解决了,将来阿胶这个品类就有希望进一步发展壮大。这在自己看来,也并不是个难以理解的问题。
    当然,我们并不是秦玉峰肚子里的虫,我们也没有如孙悟空那样的本领钻到别人的肚子里去探个究竟,或者我们的这种种认识也是一种盲人摸象,但是,自己认为,投资嘛还是要尽量抬起自己的脚跟,尽自己最大努力站在老板的角度去想一想,或者我们的认识就更容易接近本质,进而能够对所投企业有个深入的理解,从而增强持有的耐心与信心,不致于动不动就提出“红旗到底能够打多久”的疑问。
    除了对公司的发展战略、经营策略进行理解之外,还需要看什么呢?
    自己认为,就是看它的执行力如何。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告诉我们,不仅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其实就是考察执行力的情况。而对于一家企业来讲,其最好的执行力当然就是体现在三张财务报表之上了。认真地详细地对其定期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实际上也是检验这家公司发展战略与经营策略的实际落实情况。关于企业的三张财务报表如何解读,自己认为,即使你不是财会专业人士,只要认真地啃几本财务方面的书籍,或者就是把自己假装成这家企业的老板去理解(本人常常作如此假想,呵呵),真正读懂它其实也就不是太难的事情了。
    三、假装自己是这家企业的合伙人
    股市中人都知道巴菲特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投资大师,但是自己认为比巴菲特更“聪明”的是包括他的一些老邻旧居在内的长期“合伙人”,因为他们只要将钱交给他,自己还不荒废自己的主业,不耽误自己的吃喝玩乐,就“轻轻松松”地成了亿万富翁,成了实现财富自由的那一种人。想一想,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呵!
    巴菲特教导我们,一个真正的企业投资人应当忘记股票价格的短期变化,把主要注意力集中于公司的经营层面;即使你的目标是获取资本买入与卖出的差价,也应当以5-10年为一个周期来规划你的投资。如何做到这一点呢?自己认为,办法就是要把自己当成这家企业的“合伙人”。
    投资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自己认为,就是找对那个公司,找对那个人,然后找一个差不多的价格钻进去,然后就是持而不疑,疑而不持!自己认为,这才是真正当合伙人的态度。
    当然,股市投资有诡道的一面,特别是中国股市的一些上市公司且不要说瞒和骗,就是股东文化也不能与老巴的伯克希尔相提并论。更何况有的企业尽管主观上会很努力,也难免因为种种原因变坏。所以,我们也没有必要非得弄个从一而终的“死忠”,然而,退而求其次,我们先将自己装扮成一个合伙人又会如何呢?
    自己认为,不管是真把自己当成合伙人,还是把自己“假装”成合伙人,只要真是站在企业合伙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此时我们看待一家企业、解读一家企业财报的眼光其实就已经不一样了,此时,我们的立足点就会更多地去关心企业经营层面的东西,而不会时不时地想着脚底抹油——随时开遛,更不会因为企业股价的一时波动,而产生莫名的恐惧与质疑,忽视了自己持有它的一点点股权这个本质的东西。
   这个道理其实也很浅显。不是吗?如果在实体经济之中,我们以合伙人的态度与他人合办一家企业,我们还会因为一时的经营波动,或者因为别人一时的报价高低,而轻易卖出自己一笔有价值的投资吗?

     按:本文只是自己读企业、读财报的一点体会,并非真的是如何教给你读财报,如果你若真以为是教给你如何解读财报数据,估计就失望了啊呵。但是自己认为,做啥事态度更重要,甚至态度的重要性要大于技巧,只要态度端正了,技术性的东西就不在话下了。码字不易,转载请注明作者。

精彩讨论

过氧化二叔2015-09-15 21:01

假装自己是个庄家,应该怎么搞这只票。

两条腿的书架子2015-09-16 01:47

看A股的报表必然吐血而亡是啥逻辑啊?没看明白。半夜起夜看的一头雾水。美国上市公司造假更恶心。安然就是其中最经典的案例。一些没有大股东控股的上市公司,CEO把公司公然当成提款机。在中国国企贪污,老总没准就抓起来了。在美国几乎是合理合法的。只要CEO搞定董事会,他就可以无法无天,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了。想给自己多少期权就给多少。在中国老总顶多做个头等舱,美国一家公司可以拥有飞机群。只要是能对CEO有帮助的,都可以无限使用公司的专机。在中国你干不好,说扣你奖金。你连句话都不敢说。在美国开除个CEO那是要付出上亿美元成本的。巴菲特说了,他在中国也一样能成功。别老以为东西都是别人家的好。自怜是种灾难性的思维方式,总是抱怨会让你一事无成。抱怨是可以的,它能让你暂时释放压力,或者博取无知群众的同情,进而帮助到你。但你不能也以为情况真是这样的。就像说大话的不一定是傻瓜,但相信大话的一定是傻瓜。一个道理。记住,鲁迅先生说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至于财务知识和分析能力,我一直说是小儿科。如果你理解错误这种说法其实也是不对的。财务知识和分析能力,是投资的基本能力之一。是必须掌握的。你连年报一点都看不懂,难道你还指望你能成功投资?笑话嘛。对财报的仔细研究和分析能有助于我们的决策。也就是说你看不懂年报,也就谈不上一辈子投资成功了。研读财报是做好投资的基本能力之一。
 
 但是不是具备财务知识和分析能力,就一定保证你投资会成功。我见过太多的财务大家。有的从事会计教学就10多年了。但却是很平庸的投资者。原因不外乎总是以会计或者财务的视野来分析公司。对数字高度敏感,却往往忽视定性的东西。引经据典的横纵向对比。罗列数字计算比率。总以写出一篇无懈可击的财务分析报告而引以为傲,但却对于看懂一家公司或者说看明白企业未来5~10年的发展毫无帮助。你看完他写的东西,一定对他很佩服,但却形成不了结论。太注重定量,过分看重数字。会走进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极端思维里。忘记老巴总是提醒年报只能有助于我们思维,但取代不了思维。
 
  有些投资者读年报能读出年报里没有的东西,或者隐含的信息以帮助自己决策。这才是正确的分析思考问题的过程。读年报也是个积累的过程。没人能读个季报就能了解一家公司的所有信息。长期读长期研究,慢慢的积累会对你的决策起到很大的帮助。
 
 投资是很复杂的事情,没什么单一的能力能决定投资的成败。但每种能力或思维模型都对投资有帮助。最终我们还是需要形成一种良好的商业判断和决策能力。往往分析到最后,投资反而是一种思维模式。类似于一种感觉。相比这种对企业的良好判断能力,或者说读懂一家企业的能力。会计知识和财务分析能力简直就是小儿科。//@凯闻唐
 
先看霍华德马克斯的文章,再读闲大的。这一天起了个好头。看来老天注定我今天学习的动力十足。哇哈哈

凯闻唐2015-09-15 23:11

一个上市公司在a股,港股和美股的财务报表数据简直是天差地别的事,前辈们所提倡的是看美国股市的财务报表,格雷额姆如果现在看到a股的报表必然吐血身亡,作为价值投资大师巴菲特为啥不买a股?想想吧!所以不要整天说看年报,越看越人格分裂,越看可能收益越差,当然并不是完全否定财务报表,只是没有你们说的这么神,否则这么多公司的财务总监都成炒股专家了!

东先生2015-09-15 22:12

@天才之豆 这文不错

悟空达圣2015-09-15 21:39

投资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自己认为,就是找对那个公司,找对那个人,然后找一个差不多的价格钻进去,然后就是持而不疑,疑而不持!自己认为,这才是真正当合伙人的态度。

全部讨论

云淡花开2018-08-15 09:28

读财报提取信息的方法!学习!

风从那里来2018-01-28 00:40

闲大的作品

反转地球2018-01-24 13:50

666666666666

爱熊市的Eric2017-11-28 14:16

就茅台而言,我比较认同你的观点。至于做价值投资,并不是要做成巴菲特那样才算成功,而且巴菲特的成功也不是一种概率的结果,这个巴菲特自己早就总结过了,他老人家用的是大猩猩的例子,比足球彩票更形象。

凯闻唐2017-11-28 13:51

我只能这么说,如果2015年8月分析财报得出购买茅台是价值投资行为,那么现在应该卖出或至少减持,因为现在的股价与当时相比已经属于有点疯狂了。毕竟我们本着投资而非投机的态度。投资不代表永远持有,我们毕竟和巴菲特不同(能力和运气都不同)。很多人都在琢磨巴菲特投资哲学,比如“要看懂财务报表中隐藏的看不见的东西”,要知道巴菲特的成功在概率上是1/72亿,什么概念?相当于花2元钱买张足球彩票中头奖,而且是连续中1500次。这种概率依靠的可不仅仅是看懂别人看不懂的内容。巴菲特说的话没错,这是必要条件但不充分,也就是说我们按照这种哲学去行为也不可能变成他,因为这种成功是不可复制的。 另外还有一点,我认为市场并非完全有效,也就是“有效市场假说”并不是永远正确,的确存在通过基本面分析买入低估值股票进行套利,但前提是低估值而不是高估值,而且这种做法很难,难的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比如读财报)。

凯闻唐2017-11-28 13:03

你说的话是有道理的,但是根据你说的道理,目前继续持有茅台这种股票的逻辑就不对了。为什么?股票长期盈利是基于内在价值的,ok,茅台最近几年的财报和数据非常漂亮,符合价值投资标的,但这是建立在2015年8月这个时间点的逻辑,短短两年多股价已经上涨高达480%,请问这是价值投资的逻辑?5-8年涨成这样对于价值股来说可以理解,但目前的茅台价格在这么短时间没暴涨我认为投机性需求占主导,包括基金信托和各路大资金的非理性一窝蜂的报团。如果现在继续挖掘年报,依然认为内在价值可以解释股价,那么就死循环了,因为在这个逻辑下你不可能抛售它了,涨到1000元,2000元,都可以用内在价值来解释。就变成巴菲特持有ibm了。但别忘了,巴菲特拥有大师的能力,他还有我们不曾拥有的运气。

诺拉伽濛2017-11-26 22:22

西游的小鱼2017-11-25 09:55

好文

心静如水空间20112017-11-25 09:50

我刚打赏了这篇帖子 1雪球币,也推荐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