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札记:老老实实读财报

发布于: 雪球转发:20回复:52喜欢:268

(本札记作于2024年9月9日)

每到上市公司发布半年报、年报之时,就是我们投资者集中干活期了,虽然现在网络发达,可以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但最重要的、最可靠获取信息的渠道,毫无疑问还是公司的财务报告。不仅自己所持公司的财报需要读,行业竞争对手们的财报也需要读,同时,对于自己关注,但还没有投资的公司财报也是要尽可能地去阅读的。

那么,怎么读好公司的财报呢?

如实说,我本人也不是财务分析方面的专家,但是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世界上本没有路,但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读财报也是这样,除了掌握必要的财务基本知识外,最为重要的是自己先读起来,而且读多了,时间久了,就会慢慢地培养出自己阅读的感觉了。

一、通过文字信息,理解公司的“隆中对”

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首先给刘备来一个“隆中对”,为刘备的未来作了战略谋划,即先三分天下取其一,待“天下有变”,再图一统天下。应该说,诸葛亮的“隆中对”,是很务实的战略思维,他并没有劝刘备急躁冒进,“气吞天下如虎”,相反,根据刘备的实际,提出了很务实的应对策略。当然刘备“一统天下”的战略图谋最终并未实现,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是诸葛亮的这种“隆中对”思维,我认为还是给我们投资以很大启发的。

比如,我们读上市公司财报,首先就是要读出公司的这种“隆中对”思维,而且很多上市公司也乐于描述自己的这种战略谋划思维,作为股东,我认为这是了解公司很为重要的一环。

很多上市公司也多喜欢在文字描述之中,提供行业数据、行业前瞻、政策信息,以及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未来的努力方向、竞争风险等。这些文字信息,我认为有时比数字信息更为重要。我们所说的定性,也很多是来自于这些文字信息,自当细细揣摩,认真领会。

总之,公司财报中的文字描述部分,我认为一定要原原本本地去读,不要以为不重要,或者图省事,不加仔细揣摩,就跳跃过去。

二、通过数字信息,看公司的护城河是否巩固

我本人阅读财报,喜欢找出ROE、收入、净利润、扣非净利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毛利率、净利率、销售费用率(销售费用/主营收入)、管理费用率(管理费用/主营收入)、现金类资产、主要负债(有息负债)、存货、总资产、净资产等数据,进行逐一分析,必要时还要与行业同行进行一下比较,进而判断这家公司的竞争优势是否可以持续,即它的护城河究竟是变宽了还是变窄了。我认为,这种从定量再到定性的分析至关重要。

很多的投资人汲汲于公司一两个季度,或者一两个年度的增长快慢,甚至由此而作出决策(所谓季度价投、年度价投),这在很多情况下其实是一种短视行为。因为,一家企业再优秀,也不可保持匀速直线增长,相反,波浪式前进反倒是常态。如果一家公司在一两个季度,或者一两个年度增长放缓了,首先应该是与同行业的竞争对手去进行比较,进而分析出究竟是行业问题,还是公司自身的问题,如果是行业问题,比如行业正处于下行经济周期,此时应该衡量的是公司本身的抗压能力如何,它在行业内的领军地位是否被动摇,而不能仅仅去看公司本身的增长快慢。否则,就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无数的事实证明,在行业进入“寒冬”之时,真正优秀的公司也可能一时增长放缓,但是由于其本身具有“学霸”的基因,行业一旦向好之时,反而很多弱小的对手被出清了,行业内的优秀公司反而更容易扩大市场份额,进而变得更加优秀。所以,这种一时的增长放缓,反而可能是机会,至少可以留给我们进一步观察的时间窗口期。

再强调说一下,如果公司增长放缓,区分一下究竟是行业问题,还是公司本身的问题,这一点至关重要,这是两类不同性质的问题,而这两类不同性质的问题,通过阅读财报是完全可以判断出来的,据此再做出是持有,还是卖出的决策,我认为这样做,正确的概率无疑会大大提高。

爱尔眼科为例,2024年上半年,收入与扣非净利润分别增长2.86%和1.48%,自己与自己相比,显然,爱尔的增长明显放缓了,但是与行业同行相比,比如与何氏眼科普瑞眼科光正眼科、华夏眼科等同行业上市公司相比,爱尔的扣非净利润还保持了正增长,而竞争对手们的扣非净利润却大多大幅度下滑。显然,这是公司的外部问题,是行业普遍遇到的问题,而不是爱尔公司自身的问题,实际上相比较之下,爱尔“一超”的行业霸主地位并没有改变。

同样的例子还表现在格力电器身上。在白电三家垄断寡头之间,格力可能是在市场上被人非议最多的了,并且有观点认为,格力的空调霸主地位被美的超越了。单纯地从收入数据上看,2024年上半年,美的暖通空调收入1014.16亿元,同比增长10.28%;相比较之下,格力的空调收入779.61亿,同比增长11.38%。仅从数据上看,美的暖通空调收入比格力高出234.55亿,尽管其间有统计口径的差别,但是显然,从收入数据看,美的暖通空调无疑是超越了格力的空调收入的。

但是从毛利率上看呢,美的暖通空调毛利率为26.35%,而格力电器空调的毛利率为34.81%,高于美的暖通空调8.47个百分点。再从公司整个毛利率、净利率分析,格力毛利率30.47%,净利率13.92%;美的集团毛利率27.09%,净利率9.73%;海尔智家毛利率30.61%,净利率7.82%。显然,从毛利率、净利率分析,格力又远远超越美的与海尔

要知道,作为制造业来讲,净利率达到13-14%,这是很令人“恐怖”的。所以,从以上这些数据中分析,就不难得出结论,格力的“基本盘”并没有倒,不仅没有倒,反而更加强劲(上半年空调收入占比上升至78.14%),换句话说,格力空调业务的护城河仍然是很牢固的, 这也是投资格力电器的最根本的逻辑。

三、站在董事长的高度,进行综合研判

我说过,如果说从交易思维过渡到股权思维,是投资的“第一次飞跃”的话,那么从股权思维过渡到管理者思维,则是投资的“第二次飞跃”。这个管理者思维,就是要善于站在董事长的高度看问题。

诚然,我们是普通人,作为普通小股东,我们在认知高度上是难以与公司实际上的董事长相提并论的,然而,有了这种当“董事长”的意识,我们自己使劲抬起脚跟,尽可能地抬高自己,对于提高自己的认知,还是有大大益处的,正所谓“取法乎上,得乎其中”。

比如,当下我就将自己的持有组合视为“个人家庭非控股的多元化公司”来看待了,而我自己则自命名为“空头董事长”,这样一“提升”自己,有什么好处呢?

一是容易让自己看问题“抓大放小”,即抓住本质,抓住主要矛盾,而不是陷于一些烦琐的细节之中不能自拔。比如,在读财报的过程中,假想自己就是这家公司的“当家人”,是让会计将关键数据提供给自己,这样的站位,就容易让自己站在经营者的高度去分析数据,分析问题,而不是充当稀里糊涂的小会计。

二是对一家企业的估值,站在全部“私有化”下来的高度去分析,以十年的时间周期去考量一下究竟值不值。如果说,投资需要大格局,需要大的视野,我认为这一点就是。

当然,投资永远在路上,我们投资人的认知也需要不断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去精进。虽然我们是以“假想者”的身份去考虑投资,但由于每个人的出身不同、学识不同、阅历不同,若说真正是成为合格的“董事长”,那自然是一种美好的奢想,怎么办呢?那就让自己不断地在事上磨,在具体的投资标的上精进呗,正所谓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

四、摒弃“机构崇拜”,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在投资的早期,我阅读财报,是十分注意观察机构们的进进出出的,甚至我还很些“机构崇拜”情结,比如,我总是计算前十大股东里的机构们持有或减持的数量,但现在早就不了。为什么不了呢?因为从我的投资实践中,我发现机构投资者很多是交易者,甚至他们很多是趋势投资者,特别是当优秀企业“王子遇难”之时,按理说恰恰是买入的绝佳机会,但是机构投资者们却多是跑得远远的了。

比如,2012、2013年茅台“遇难”之时,很多机构们早就逃之夭夭了(2012年6月30日,茅台股东数仅有38867户);东阿阿胶2019年业绩爆雷之后,几年内在前十大股东里也见不到那些“知名”机构们的影子,我记忆中有一个外资机构后来还割肉退出了。铁的事实告诉自己,如果投资跟着机构们跑,最终就难以摆脱被割的命运(实际上,有时我们要将他们当成反向标)。

不能否认,机构们因为有庞大的资金优势,在短期内的进进出出会影响到股价的短期走势,但是一家企业的内在价值是由机构们决定着的吗?不是,是由其未来现金流折现值决定着的。这一点,在格力电器身上就体现得很明显,比如,近两年来不乏有机构做空格力,然而,格力今年以来在我大A股如此低迷的行情下,仍然逆势上涨了28%之多。从长期讲,机构投资者们主导了格力电器的内在价值了吗?显然,他们是“主导”不了的,在这个方面,我们个人投资者完全可以打持久战。

总之,这些年来,从贵州茅台东阿阿胶、格力电器等一个个具体的投资案例中,我切实体会到了在投资中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有多重要(我私下里总是这样喃喃自语),有多重要呢?你说多重要,就有多重要!

那么,如何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呢?其中很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要坚决摒弃“机构崇拜”情结,自己老老实实地去读财报,并从财报的文字和数据信息中,得出自己的结论,甚至机构们的进进出出都不去看他一眼,如是,无视了他们,反而更容易让自己得出理性的独立判断。

注:文中所提个股,仅是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的建议。

精彩讨论

朝阳门吴彦祖2024-09-11 10:54

前几天晚上写完文章,跟媳妇聊起来公司战略问题。媳妇说咱们就是投资者,有必要考虑这些吗?我说当然有必要,我不但要从股东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且要从管理层的角度考虑问题,分析战略规划,观察经营执行,核算财务数据。这并不是说我要去替代他们,而是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入的了解这门生意和这家公司,从而理解财务数据背后的意义。
回到闲大的标题,外部投资者能获得的上市公司最有价值的信息都在财报里。对比历年的经营分析,可以获得管理层对于行业和公司所处环境和发展阶段的分析判断;对比历年的经营计划,可以看到管理层对于战略规划的执行和调整情况以及对于未来形势的判断;对比同行业不同公司的信披侧重点,可以判断各家公司管理层对于自家公司优劣势的把握和想要向外界传达的信息。这些信息都是来自亲身参与行业发展和公司经营的专业人士提供,参考价值很高。即便管理层水平不高内容有假,你不读又怎能知道?没有认真读过招股说明书和年报的投资者,往往张口闭口只能聊股价,因为他对公司一无所知。

海天线R2024-09-11 15:41

指点江山看康美药业

文同学学投资2024-09-11 15:05

站在董事长的高度,进行综合研判
闲大的这个站位,使得我们自己一下子就高大上起来了
这个身份才是投资者应该具有的正确定位,只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没有改变,这个空头董事长或者是名誉董事长我就一直当下去,坚决不下岗;至于股价的波动,不是董事长辞职不干的理由。

闲来一坐s话投资2024-09-11 11:57

若真将持有的公司,当成自己家的实体生意,不要说投多少,就是投几十万元,也要天天去费心经营的,所以,就当成自己家的生意去读吧,一点一点地去下笨功夫,时间长了,或许就不觉得无味了~

闲来一坐s话投资2024-09-11 17:46

你还记呢,五年了难道我还进步?我在自留地分享的实盘收益就是证明~如实说,聪明就是吃亏吃出来的,因为我没有你们聪明,只会下点笨工夫~

全部讨论

2024-09-11 10:54

前几天晚上写完文章,跟媳妇聊起来公司战略问题。媳妇说咱们就是投资者,有必要考虑这些吗?我说当然有必要,我不但要从股东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且要从管理层的角度考虑问题,分析战略规划,观察经营执行,核算财务数据。这并不是说我要去替代他们,而是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入的了解这门生意和这家公司,从而理解财务数据背后的意义。
回到闲大的标题,外部投资者能获得的上市公司最有价值的信息都在财报里。对比历年的经营分析,可以获得管理层对于行业和公司所处环境和发展阶段的分析判断;对比历年的经营计划,可以看到管理层对于战略规划的执行和调整情况以及对于未来形势的判断;对比同行业不同公司的信披侧重点,可以判断各家公司管理层对于自家公司优劣势的把握和想要向外界传达的信息。这些信息都是来自亲身参与行业发展和公司经营的专业人士提供,参考价值很高。即便管理层水平不高内容有假,你不读又怎能知道?没有认真读过招股说明书和年报的投资者,往往张口闭口只能聊股价,因为他对公司一无所知。

指点江山看康美药业

2024-09-11 15:05

站在董事长的高度,进行综合研判
闲大的这个站位,使得我们自己一下子就高大上起来了
这个身份才是投资者应该具有的正确定位,只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没有改变,这个空头董事长或者是名誉董事长我就一直当下去,坚决不下岗;至于股价的波动,不是董事长辞职不干的理由。

2024-09-11 15:22

学习,并转发给爱读财报的朋友了。我朋友太崇拜老唐了,他应该多学习闲大的方法

2024-09-11 14:17

独立学习独立思考逆向投资绝对是极个别的优秀品质!特别是短视频年代!向老师致敬。

读财报太难了,比读你的书难受多了,枯燥多了,要比较过去几年的财报,要比较同行的数据,静下来读财报实在太难了。

2024-09-11 10:51

说的太对了。我们普通投资者不看财务报表看什么?!财务报表是我们普通投资者了解企业的最直观途径,不能因为有财务报表造假就全面否定,就好比吃饭被鱼刺卡了也不可能不吃鱼,不会因噎废食。

2024-09-11 11:45

感谢老哥的无私分享

2024-09-11 10:51

“天下有变”,再图一统天下,意思是先把水搅拌混了再等待它慢慢澄清。对待流言蜚语、对待小人算计、对待凤凰男的唯利是图、对待杀猪盘的骗财骗色,只要静下心来离开是非地,它们的诡计就不会得逞,骗子的时间不愿意白白浪费在等待中,也只有投资者愿以时间置换买空间了

有那家上市公司的财报没问题都是P出来的,当初的万科,恒大财报多多靓丽,爆雷后就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