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森、贝达、艾力斯“围剿”AZ,石药宣布加入!600亿大市场,风云再起……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4喜欢:6

石药正式加入“围剿”AZ的队伍。

撰文| Kathy

编辑| 顿河

经历更名、诉讼、和解等诸多风波之后,国内第五款三代EGFR-TKI姗姗来迟。

5月20日,国家药监局批准倍而达药业申报的1类创新药甲磺酸瑞齐替尼胶囊(商品名:瑞必达)上市,用于既往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时或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且经检测确认存在EGFR T790M 突变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的治疗。

瑞齐替尼也成为国内第五款三代EGFR-TKI抑制剂。

早在2021年,石药集团就与倍而达达成合作协议,引入瑞齐替尼。这也意味着,石药未来将直面来自阿斯利康、翰森、艾力斯与贝达的冲击,又或者说,是石药加入了翰森、艾力斯、贝达“围剿”阿斯利康奥希替尼的队伍。但不论哪种形式,本就白热化竞争的三代EGFR-TKI战场,都变得更加焦灼且充满悬念。

更名、诉讼、和解

瑞齐替尼的上市之路颇为波折。

2021年5月时,瑞齐替尼的名字还叫“瑞泽替尼”,倍而达就向CDE递交了上市申请。据Insight数据库显示,至2023年5月,该产品的上市申请已经离开补充资料任务。直到今年一月,倍而达药业/石药以瑞齐替尼的名字再次递交了产品上市申请。

瑞齐替尼是一款不可逆、高选择性的第三代小分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对EGFR敏感突变及EGFR T790M耐药突变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早在瑞齐替尼首次递交上市申请前,这款三代EGFR-TKI就已经被石药集团相中。

2021年3月9日,石药集团宣布其全资附属公司石药(上海)有限公司已与上海倍而达药业订立产品授权及商业化协议,通过股权认购获得第三代EGFR-TKI(BPI-7711胶囊)产品授权及商业化权利,可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但不包括台湾地区)进行BPI-7711胶囊的商业化活动。

瑞齐替尼可以说是一位“有故事的同学”。

提起国产EGFR-TKI,就离不开贝达药业。贝达药业自主研发的埃克替尼,是中国第一个小分子靶向抗癌药,也是一代EGFR-TKI抑制剂。而倍而达创始人兼董事长张晓东,在2003年时与丁列明、王印祥共同创办了贝达药业。彼时,张晓东在美国注册的创新医药公司(Beta Pharma Inc.美国倍而达)以EGFR酪氨酸激酶专利合成技术入股,成为贝达药业的创始股东之一。不过,到了2013年,张晓东逐渐脱离贝达药业并自立门户,到2014年时,张晓东通过倍而达向贝达药业就避免同业竞争等内容出具了《承诺函》。

2016年4月,倍而达的三代EGFR-TKI药物BPI-7711(瑞齐替尼)获得临床批件,彼时,贝达药业认为张晓东违反了不竞争承诺,并于2019年提出诉讼。而倍而达方面,也因贝达药业于2018年引进益方生物的三代EGFR-TKI药物BPI-D0316(贝福替尼),认为贝达药业通过益方生物抄袭BPI-7711,在2020年时将益方生物与贝达药业一起告上法庭。

历时3年多的“扯皮”后,2023年4月,贝达与美国倍而达、上海倍而达以及张晓东达成和解,美国倍而达赔付贝达药业《和解协议》约定的补偿款;美国倍而达、上海倍而达、张晓东承诺提交针对贝达药业其他相关诉讼的撤销申请;贝达药业有权享有BPI-7711在中国境内首次实现商业销售之日起至BPI-7711在中国境内首次获批上市之日起满10年期限内约定比例的销售分成。换言之,手握一代EGFR-TKI埃克替尼、三代EGFR-TKI贝福替尼的贝达药业,还将“坐享”一定比例的瑞齐替尼的销售收入。

虽然倍而达与贝达之间“冰释前嫌”,但倍而达与益方生物之间的纠葛,却仍在继续。

2023年11月,美国倍而达在美国起诉益方生物(被告一)、Yueheng Jiang(被告二)、Wansheng Jerry Liu(被告三)和Fox Rothschild, LLP(被告四)相关专利申请存在商业秘密盗窃。这已经是倍而达第三次以相同理由起诉益方生物。不过此前两次诉讼,均以倍而达主动撤诉告终。

对于和美国倍而达的诉讼纠纷,益方生物此前表示,公司对外授权产品BPI-D0316(贝福替尼)不落入本诉讼的争议标的的专利申请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上述诉讼不会对BPI-D0316的上市和销售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不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推荐阅读

* 恒瑞营收净利双增为何不被买账?石药、复星、中生制药,创新转型“四战将”2023年成色如何?还缺什么?

* 从股价暴跌超19%到“辟谣”,贝达48小时大反转

三代EGFR-TKI激战再起

随着瑞齐替尼今日获批,也意味着石药强势入局三代EGFR-TKI的“卷王之战”,与阿斯利康、翰森、艾力斯与贝达正面较量。

EGFR突变是肺腺癌患者中最为常见的驱动基因,亚洲人群的EGFR基因突变率显著高于欧美人种,普遍超过40%,如中国的非小细胞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就约为40%。作为EGFR基因突变患者的主要治疗药物,EGFR-TKI抑制剂也被称为上帝送给亚洲人的“礼物”。

近年来,随着对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针对EGFR突变目前已经有一、二和三代的EGFR-TKI相继问世,四代EGFR-TKI也已经在研发中。

二十余年的时间里,EGFR-TKI的研发与产品迭代,离不开“耐药”两个字。

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等一代EGFR-TKI对EGFR 19del/L858R敏感。但是,随着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与推广,耐药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其中,T790M突变患者产生的耐药问题占到整体的60%以上。

这也催生出了靶向EGFR T790M和EGFR野生型的二代抑制剂阿法替尼、达可替尼。但由于缺乏选择性,临床上难以达到抑制T790M突变的有效浓度,并且毒性更强、负作用更大,未能成功实现对一代产品的迭代。

此后,更有效抑制EGFR T790M而对EGFR WT活性较弱的第三代EGFR-TKI相继面世。其中,阿斯利康的奥希替尼是首个三代EGFR-TKI。在瑞齐替尼上市前,国内共有4款三代EGFR-TKI获批,除奥希替尼外,翰森的阿美替尼、艾力斯的伏美替尼与2023年5月获批的贝达药业的贝福替尼已经开启了群雄争霸赛。

三代EGFR-TKI正凭借更具有优势的临床疗效取代一代EGFR成为主流药物。截至2022年,EGFR-TKI在国内市场销售额超100亿元。其中,第三代EGFR-TKI抑制剂占比接近70%,第一代和第二代EGFR-TKI抑制剂分割剩余的30%。较早上市的奥希替尼、阿美替尼与伏美替尼均已获得一二线治疗的适应证并进入医保目录,而贝福替尼目前只有二线治疗适应证纳入了医保目录,一线治疗适应证未能搭上2023年医保谈判的班车。或许,贝福替尼的一线适应证将与瑞齐替尼共赴今年医保的考场。

然而,即使如奥希替尼这样的重磅炸弹产品,也依然逃不开“耐药”的宿命。一方面,三代EGFR-TKI还在激烈厮杀中,另一方面,为解决耐药性而诞生的四代的EGFR-TKI已经悄然兴起,并陆续进入临床。如再鼎医药的BLU-945、红云生物的H002、齐鲁制药的QLH11811等,均可靶向T790M和C797S等突变,都已经处在I、I/II期临床。

石药的“下饺子”式创新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此前的预测,到2030年时,国内EGFR-TKI市场规模将达到602亿元。引入瑞齐替尼“杀”入这一赛道,也被看做是石药对其肿瘤产品线的重要补充。

从2020年开始,石药曾多次强调引进产品的重要意义。石药在2020年年报的三个战略方向中,提到要提升研发创新能力和效率问题。在引入瑞齐替尼的2021年,仅当年石药就出手4次,与康宁杰瑞、康诺亚等国内biotech达成合作,交易金额超过10亿元。而这种手笔对于一家传统大药企而言并不多见。

为了更高效地推动BD合作,石药也在此前对其业务拓展部进行了重组,如,引进罗氏、第一三共、阿斯利康等MNC人才加入,搭建高效的BD团队,聚焦后期管线和前沿技术。从石药近年来BD的动作来看,一方面寻找神经系统、肿瘤、自免、心血管领域内处于关键性临床阶段的产品,以此增厚产品管线并快速推上市;另一方面针对肾病、眼科、消化代谢、基因治疗领域扩展新技术平台。

通过BD快速扩充管线提高研发效率的同时,石药也没有落下自研的脚步。

2023年报显示,过去一年石药集团研发投入费用增长21%,达到48.3亿元。从过去数年的数据来看,石药的年研发投入几乎每年都在以双位数增长。2021年时,石药年研发投入首次超30亿元,2022年就在此基础上增长16.1%,达到了39.87亿元。2023年更是研发费用“狂飙”上涨,研发费用支出占成药业务收入18.8%,几乎与全球Top20的MNC持平。

授权引进的同时,石药的国际化出海也走的有声有色。去年2月,石药向Corbus出售ADC产品SYS6002在美国、欧盟、英国等地的开发及商业化权利,石药收取750万美元的首付款,并有权收取最多1.3亿美元的潜在开发及监管里程碑付款以及最多5.55亿美元的潜在销售里程碑付款;同年4月,另一ADC产品CPO301在FDA获批临床,6月获得FDA加速通道资格,并在加拿大获批临床试验。

在自研与BD双管齐下的战略下,曾有投资者戏称,石药的研发就像“下饺子”,通过押注不同的新技术平台攻打未来江山。

创新技术平台布局方面,石药可以用不遗余力来形容,已经布局了纳米制剂、mRNA、siRNA、ADC等八大技术平台,聚焦抗肿瘤、精神神经、心血管、免疫和呼吸、代谢及抗感染等重点领域,在研创新药项目110余个,其中大分子约40个、小分子约40个、新型制剂约30个。更是有超过60个重点在研药物已进入临床或申报阶段,其中7个已递交上市申请,18个处于注册临床阶段。

此外,石药的创新平台新诺威,也已经迅速打出了名号。在过去短短半年,两次展开相关资产整合动作,与巨石生物、百克生物打配合,从而晋升为具有想象力管线梯队的创新药企。

回复“V”,了解电子期刊详情

精彩推荐

CM10 | 集采 | 国谈 | 医保动态 | 药审 | 人才 | 薪资 | 榜单 | CAR-T | PD-1 | mRNA | 单抗 | 商业化 | 国际化 | 猎药人系列专题 | 出海

启思会 | 声音·责任 | 创百汇 | E药经理人理事会 | 微解药直播 | 大国新药 | 营销硬观点 | 投资人去哪儿 | 分析师看赛道 | 药事每周谈 | 医药界·E药经理人 | 中国医药手册

创新100强榜单 | 恒瑞 | 中国生物制药 | 百济 | 石药 | 信达 | 君实 | 复宏汉霖 |翰森 | 康方生物 | 上海医药 | 和黄医药| 东阳光药 | 荣昌 | 亚盛医药 | 齐鲁制药 | 康宁杰瑞 | 贝达药业 | 微芯生物 | 复星医药再鼎医药亚虹医药

跨国药企50强榜单 | 辉瑞 | 艾伯维 | 诺华 | 强生 | 罗氏 | BMS | 默克 | 赛诺菲 | AZ | GSK | 武田 | 吉利德科学 | 礼来 | 安进 | 诺和诺德 | 拜耳 | 莫德纳 | BI | 晖致 | 再生元

全部讨论

贝达药业有权享有BPI-7711在中国境内首次实现商业销售之日起至BPI-7711在中国境内首次获批上市之日起满10年期限内约定比例的销售分成。换言之,手握一代EGFR-TKI埃克替尼、三代EGFR-TKI贝福替尼的贝达药业,还将“坐享”一定比例的瑞齐替尼的销售收入。坐等分钱,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