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内心的淡定和从容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追求内心的淡定和从容
                            --杨绛《我们仨》
                             21年第43本10月24日
杨绛,1911--2016年,享年105岁。一生淡泊名利,追求内心的淡定和从容,宠辱不惊,心态平和,造就了她长命百岁的精彩人生。更难能可贵的是,在86岁时,女儿去世,87岁时,丈夫去世。92岁出版《我们仨》,风靡海内外。100岁时,发表《100岁感言》,“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的竟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就出自这篇文章。
杨绛先生的一生,看似风轻云淡中功成名就,事业有成中家庭幸福,“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实则是一生不断进取,不断修炼,不断精进的结果,追求的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享受的是“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的丰富内心,从从容容、笔耕不辍地从事着自己喜欢的事业,和喜欢的人一起生活,这一点和巴菲特的“跳着踢踏舞去上班”和喜欢的人共事、做着自己喜欢的投资事业一样,这才是长寿最重要的秘诀。
最难能可贵的是,在1997年、1998年,他最喜欢的两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相继去世,杨绛先生并没有哭的死去活来,没有沉浸在悲痛之中,特别是心爱的女儿先与丈夫去世,他要压制自己内心的伤悲,还要去医院照顾病榻上住院长达2年多的丈夫。“锺书于一九九四年夏天住进医院。我每天去看他,为他送饭,送菜,送汤汤水水。阿瑗于一九九五年冬住进医院,在西山脚下。我每晚和她通电话,每星期去看她。但医院相见,只能匆匆一面。三人分居三处,我还能做一个联络员,经常传递消息”。
字里行间,只有平静的叙事,没有半点的抱怨;只有日复一日的三地奔波,没有半点的懈怠。俗话说,床前没有百日孝。可杨绛却是在病床前伺候4年半时间,而且又是三地奔波,不停歇地做饭、坐公交、医院、家等劳作。辛苦自不待言,但淡定和从容的人,只会平静地接受现实,按部就班地做好事情,不怨天尤人,不自暴自弃,不被生活的不幸所击倒。而且在杨绛看来,这些甚至都不算顽强和坚持,完全是平平淡淡、从从容容地生活常态,因为他知道“岁月静好是片刻,一地鸡毛是日常”。
一般人能做到这样,就很好了,就是一个明白生活真谛的人,就是一个心态好的人,就是一个顽强的人了。但杨绛先生在思念最亲的人同时,并没有沉浸于思念和悲痛,而是着手整理亲人的思想,整理一家三人在一起的幸福时光,并将一家人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生活串起来,写成文字,以示纪念;留于后人,让人们感受他们一家人幸福的同时,品悟生活的真谛,理解生活的内核。
杨绛先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热爱生活、不辍工作的高大形象,用自己淡定和从容,优雅地活到105岁的事实,交给我们后辈怎样过好自己的一生,怎样长命百岁:“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要我们多读书增长才智,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岁月静好是片刻,一地鸡毛是日常”要我们正确看待生活,懂得生活不易,懂得淡然看待;“善良中带点锋芒,为自己护航”要我们善良的同时,要敢于斗争,否则就是懦弱;“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要我们丰富自己的知识、沉浸于自己的事业,不要在乎外界的评论,只有自己内心丰盈,踏实于、专注于自己喜爱的事情,和喜欢的人共事,才能事业有成,才能家庭幸福,才能长命百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