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信用债,拥抱可转债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8喜欢:4

最近这段时间,信用债市场天雷滚滚。机构投资者被雷得晕头转向,眼里只剩下风险,甚至开始怀疑信用,怀疑人生了。

转债市场,虽然也受到些小小的波及,但总体情况是这边风景独好。周五全天除了极个别转债跌幅超过5%以外,其他品种都比较淡定,某些品种还出现了炒作的苗头,弄不好周末还需要监管来降降温。

                                     图、转债市场沉浸在一片喜庆的氛围中 

友情提醒:万里转债千万别碰,别碰,别碰,谁碰谁肉疼!

信用债市场和可转债市场冰火两重天的表现,恰恰再一次证明了以下这句话的无比正确: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高中毕业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我们国家实行的是按劳分配制度,目标理想是实现按需分配。可连小学都没毕业的大爷大妈都清楚,现实常常是按闹分配,有时候闹得越凶,分得越多。这是由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此处点到为止。

这些年来,我们见过了太多的房闹、B(分级基金B)闹、债闹、P(屁吐屁)闹以及托(信托)闹,看过太多的群聚事件。这背后的受害者不仅包括没有风险意识,愿赌不服输的人民群众,也有相应的监管机构。

某大佬曾说中国的金融没有系统,这是他的愿望,绝非事实。他当然希望中国的金融没有系统,那他及背后的利益群体便可以毫无顾忌地放高利贷,吃人血馒头,放肆收割韭菜。

成人的世界,没有对错,只有利益;资本的眼里,没有道德,只有风险收益比;说话者的观点,屁股比脑袋更能透露真意。

是的,没错。我这篇文章的观点也是带着屁股来的。

作为转债市场里的一位弱小的参与者,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全方位论证可转债就是比信用债要好。

一、两者降杠杆的作用大不同

在国家层面大力实行降杠杆政策的背景下,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是当下所有企业的一个重要任务。

我们知道,信用债的发行和偿还,是无法从根本上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只不过是在负债明细科目里做数字的调整而已。如果发债融资过来的钱,投资的项目的收入连利息都覆盖不了,那还会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适得其反。不过,逃废债和赖账不还,却可以切切实实地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可惜,这种事情只能做一次,不会再有第二次。

而可转债的发行和转股,那可是如假包换地降低资产负债率。可转债的本质是伪装成债券的股权融资,其终极目标是增加股本。

二、两者违约的代价差别忒大

信用债为什么经常会出现违约事件,甚至出现故意逃废债的案例,深层原因很简单,企业违约的成本太低了。逃掉就是赚到,赖掉就是盈利,几乎成了某些地方和个别企业心照不宣的口号。他们认定投资机构大概率不会闹事,而是认栽。

恰如他们所想,买了信用债的投资机构,知道债券违约了,往往自认倒霉。对他们来说,这点亏损是可以接受。与闹事的后果相比,亏点钱的影响要小得多。钱亏了可以再赚,事情闹大了,弄不好会丢掉牌照,砸了饭碗,不划算。再说了,机构投资人亏的未必是自己的钱,弄不好里面还有见不得人的利益输送。

可转债市场的情况可就完全不同了。发行可转债的公司想要赖账,代价太大了,根本不划算。若想违约,证监会第一个就不同意,会强制大股东卖光上市公司的股票,卖身还债可不是古代才有的。

监管层已经建立了完善的转债制度,只要上市公司按照条款的规定,对转债进行到期赎回、老实回售或提前赎回等操作,监管层自然是不干预;如果上市公司想动歪脑筋,侵害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监管层将是零容忍。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是注册制了,上市公司的壳不值钱了。壳是不值钱了,但是要在A股整个壳,那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公司上市需要时间,需要支付各种成本,需要打理各种关系,这些可都很费钱。

如果各位对此仍有疑问的话,可以找机会问一下*ST辉丰的实控人仲老板。公司被环保部处罚后,主营业务基本歇菜了,股票也被*ST了,人也被监控住所了。即便如此,仲老板也是宁可克服千难万险,筹措资金,回售了转债,连下修转债的转股价都不愿意,更别说敢违约了。

或许,违约两个字也曾经在他的脑海里闪过,但那也仅仅是一闪而过。作为资本市场的老玩家,他肯定懂得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道理。这次融资不成还有下次,公司被退市了,可就没有下回了。

那么,为什么可转债市场能得到更多的监管保护呢?无他,普通老百姓的合法利益比天大,大大最牵挂的也是广大的老百姓。可转债的投资人里有大量的普通投资人,尤其在2017年转债网上申购方式采用信用申购制度后,普通投资者参与转债市场的数量大幅增加了。在人民群众群众的海洋里,大股东再狡猾,上市公司再下作,终会被群众雪亮的眼睛发现,更要被群众的力量斗败。

总之,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可转债至今未出现违约的案例,并不是发行可转债的上市公司道德品质高,大股东心甘情愿地吃了吐。每一家发行了债券,不管是信用债还是可转债的公司,心里始终挂念着如何才能合法地不还债。信用债的违约不违法,成本还低,所以违约的事情常见;可转债的违约不仅违法,而且代价奇高,所以至今未出现违约的案例。

理解了这个逻辑,我们就不难理解以下这件事情:某些信用债其实没有一点信用可言,说不还就不还,竟能那么地理直气壮,一点羞耻心都没有;大部分可转债那是真的能转,上市公司所有的办法都是围着“转”字做文章。

最后,再强调一点。信用债违约的好处大部分归发行人,代价是投资人;转债违约谁也没有好处,代价是上市公司和大股东。如果我们参与资本市场的时间超过了半年,都还没弄清楚谁将会是那个代价,那么,我要特别恭喜您,您很可能会成为那个代价。

三、两者的风险收益比极不平衡

买信用债的最好结局就是到期还本付息,没有超额收益,没有超额收益,没有超额收益,却要时刻面临本金亏损的风险。真的是收益有限,风险巨大。

投资可转债,可就完全不一样了。虽然利息是少了那么一丢丢,可是手握股票看涨期权和转股价下修期权,还有上市公司为促转股,时时刻刻在进行艰苦卓绝的努力。没有转不了股的转债,只有没有用尽全力的大股东。

海印股份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为了解决转债的促转股问题,为了降低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间接也是为了转债投资人的利益,上市公司真是绞尽脑汁,使出了吃奶的劲。虽然海印转债尚未完成提前赎回的使命,但是大股东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大股东的出格做法值得商榷,但是他那种没有条件硬要创造条件,没有热点厚脸皮蹭热点,锲而不舍的精神,的确值得吾等后辈好好学习。

转债市场还有一个极大的好处,就是市场参与者众多,市场流动性远远好于信用债市场。所以,即使在某一年某一月的某个下雨天,某只转债真的爆雷了,也很难出现一天大跌50%的情况。 

朋友,欢迎来到可转债的世界,这里水大鱼大!

诸位,请给可转债一个机会,它将还您一筐惊喜!

客官,关注转发“转债小僧”,他(她)绝不会让您失望!

全部讨论

2020-11-15 07:47

总之,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可转债至今未出现违约的案例,并不是发行可转债的上市公司道德品质高,大股东心甘情愿地吃了吐。每一家发行了债券,不管是信用债还是可转债的公司,心里始终挂念着如何才能合法地不还债。信用债的违约不违法,成本还低,所以违约的事情常见;可转债的违约不仅违法,而且代价奇高,所以至今未出现违约的案例。

2020-11-15 09:46

海印转债点评很到位

2020-11-15 10:54

“如果我们参与资本市场的时间超过了半年,都还没弄清楚谁将会是那个代价,那么,我要特别恭喜您,您很可能会成为那个代价。”

2020-11-15 09:43

债本身就是政府抛像韭菜的炸弹。并非好东西

2020-11-15 08:53

点赞

2020-11-14 23:13

2020-11-14 20:33

楼主文章,给可转债投资者一颗定心丸

2020-11-14 20:16

楼主写的很生动,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