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马云减持阿里?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3

11月17日,有消息显示,马云将出售1000万股阿里股票,价值约7.9亿美元,约合近60亿人民币。对此,马云办公室律师明确回复,这次披露的出售计划是一个远期规划。该计划目前没有发生实际减持。马云坚定看好阿里,当前股价远低于阿里实际价值,仍会坚定持有阿里股票。

目前阿里股价大概只有高点的25%,低于2014年上市以来的大部分时候;横向对比看,阿里京东估值也异常便宜,隐含着电商双雄可能碰到了一些系统性的问题。

总量天花板触及

一方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进入瓶颈,即便没有Covid扰动,增速基本上回落至中低个位数,2019年至今CAGR约为3%。

另一方面,线上渗透率提升也到了尾声,目前已经接近30%,而美国为20%。

以上两点共同决定了电商总体增长已至瓶颈期,事实上这几年主要也是份额的重新瓜分主导市场。

疲于防守的双雄

事实上这几年阿里京东的份额一直被侵蚀,像现在抖音+快手+拼多多的份额已经突破了30%,我们尝试探讨下造成这一切的深层次原因。

早年在互联网人口红利尚未见顶之前,阿里的扩张模式是通过持续的入股和收购流量入口来获得用户和曝光,比如2013年收购新浪微博18%股份成为二股东,2014年收购UC,2016年收购优酷土豆,2017年入股高鑫零售,2018年入股分众传媒成为二股东等。

随着近几年人口红利见顶,加之押注长视频赛道失误错失短视频,没有了新流量入口的加持,阿里GMV的增长开始乏力

注:阿里每年财年结束于当年3月31日

另一方面,前几年之所以出现营收增速高于GMV增速的情形,流量由淘宝往天猫倾斜的战略功不可没,底层逻辑在于抓住了短暂的消费升级趋势,平台将流量曝光给予了支付能力更强的品牌方,带来了take rate的持续提升。京东的战略也是类似。

正所谓成也消费升级败也消费升级。经过这么多年的升级,无论京东还是阿里,都很难回去低价的时代,因为低价意味着低take rate(低利润率),对于双雄而言降低take rate获得的营收补偿并不足以抵消利润的下滑,而这也是淘宝特价版跟京东京喜无法做起来的原因:公司现有体量不允许它们再重新选择下沉的路径

所以现在消费者在天猫、京东上消费,再也感受不到以前的“性价比”,随着越来越多品牌完成线上品牌店的建设,线上价格和线下商超价格逐渐拉回同一起跑线。

与此同时,中国又是个极其内卷的社会,尤其是当前经济形势欠佳:一方面,大量同质化、尤其是白牌产品亟需销售通路;另一方面,大量经销商有破价、串货的销售需求。这些低利润率的客户恰到好处地成为了抖音、快手拼多多攻城略地的抓手,毕竟双雄不可能为了“芝麻点大小”的经销商串货需求,而把流量从盈利能力更强的品牌商手里挤出来。

图表 京东爱他美首页产品价格

图表 淘宝爱他美首页产品价格

图表 拼多多爱他美首页产品价格

因此,除非中国经济能很快重回增长,消费市场能及时从降级重新回到升级趋势,否则双雄失血的状态恐将持续。与之相对应,拼多多正快速收割着市场份额。

看到这里,马老师对阿里的减持也就合情合理了

最后简单谈谈拼多多

阿里京东如此疲软的背景下,拼多多的这个业绩增速非常炸裂,也无愧于其如此强势的股价走势。

值得一提的是,拼多多这几年营收增速普遍也高于GMV增速,隐含它的品牌店占比其实也是在提升的(take rate提升)。不过拼多多的故事性在于它选择了出海,而且Temu做的相当好,未来有机会我们再详细聊聊多多。

$拼多多(PDD)$ $阿里巴巴-SW(09988)$ $京东集团-SW(09618)$ #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