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克而瑞榜单谈谈地产未来

发布于: 雪球转发:12回复:33喜欢:54

具体榜单克而瑞都有就不放图了,直接上链接吧。只看大逻辑可以拉到最后的逻辑总结。

1. 1——4月销售榜

1-4月top100销售同比+60%,同比2019+36%。各梯队门槛是不断上升的,但显然对于市场这不是利好而是房企“增收不增利”的佐证。从2020和2021Q1的情况来看,无论是万科保利还是新城龙湖都面临毛利率下降的压力,这既是1718高价地的必然结果也是行业“内卷”状态的体现,三条红线只是加速了“内卷”的进程。

但,头部企业毛利率承压的结果只是估值承压,而中小or高杠杆房企毛利率承压面临的就是生存问题了:高杠杆的典型是华夏幸福,而中小房企的典型就是之前卖身给融创的彰泰;这两个是已经“爆”了,而实际上还有许多房企是处于经济学中的AR>AVC,通俗来说就是因为固定投入过高,所以即使项目总体亏损也还要去做,只要盈利大于可变投入就行——即项目不赚钱或亏损也比宣告破产强。对于这样的公司来说与其勉力支撑,不如说彰泰就是它们最好的归宿,而对于投资者来说这种公司是一定要远离的,他们的一般特征是融资利率高+毛利率低+负债高+规模不大的房企,这种即使PE是3也得掂量掂量,因为明年可能就变成负的了。

“内卷”还有什么其他影响呢?不妨去看看“两集中"下的土拍市场。

2. 2021“两集中”城市供地节奏初窥

3.广州重庆无锡土拍情况


从供应量上来看似乎比较充裕,但不可忽视的是租赁住房,保障性住房的供应力度持续上升且未来占比仍将进一步加大,这些项目房企的盈利空间肯定是没那么大的。

而具体到各城市,“内卷”的味道就越来越浓。我的理解是:第一,很多城市现在就是限房价,限地价,竞自持——后两者的意思是当土拍溢价过高(50%)时转为竞拍自持or配建保障房面积,在“脉冲式”供地的情况下导致热门地块的竞争只增不减,而冷门地块底价成交或是流拍也不稀奇。限房价+调控预期+热门地块升温=盈利空间下降


第二,之前已经提到过——大鱼吃小鱼or国企融资利率碾压,小房企要拿到好地只能靠让利合作,而三条红线下你拿不到好地=慢性死亡,现在的情况下“两集中”最有利于三种房企:1.万科保利华润依靠背景+融资利率进取出价。2.融创这种资金碾压,艺高人胆大。3.越秀之于广州,龙湖之于重庆——地头蛇的“深耕优势”。其他的房企在22城“两集中”土拍上都是不可能赚到啥钱的(除了合作)。


显然,两集中“内卷”自然导致拿地和土储的区别——

4.2021 1月—4月新增货值top100

5. 2020总土储货值top100

显然融创招商龙湖保利华润万科这些“两集中”赢家霸榜新增货值榜单,但平均楼板价创新高不容忽视——就算成为赢家,在面包限价优质面粉涨价,劣质面粉无人问津的市场究竟能赚多少钱呢?


以上都是对于地产的客观陈述,但我想说目前市场估值已基本反映了以上预期。而龙头房企在1.拿地上的规模优势(全国化布局or资金渠道多or标准化管理)2.充足土储下“熬过内卷”和中小房企退出后估值修复的预期却未体现。市场正确地认识到关于地产的所有利空,但对地产(尤其龙头)的利好却未察觉,例如蛋糕其实还在变大,例如去化周期加快导致资金成本降低,例如核心区域由于供求关系销售费用是处于下降通道的。。。

最后做个逻辑性总结:

地产的现状:无论是从城镇化率,人口还是近几年的销售+土储数据来看,地产的蛋糕仍在变大,地产处于成熟期而非衰退期。从CR10仅占30%左右来看,地产属于大行业小公司,龙头提升空间大。

地产存在的问题:“三条红线”加速地产集中进程,而银行“两条红线”和供地“两集中”则让招拍挂市场彻底进入内卷——大房企毛利率下降估值承压(增收不增利),小房企和高杠杆房企直接面临生存问题,地产处于转型阵痛期。市场充分认识到行业利空,并给予近似衰退期的极低估值。

地产未来发展:1.中小企业加速退出,龙头房企规模优势不断体现,行业回归有序竞争,毛利率触底反弹。行业成功渡过转型阵痛期后龙头估值将逐步修复,个人认为合理估值是美国可比公司稍低的水平(9倍PE为中枢)2.若企业有非招拍挂的拿地抓手(收并购,城市运营,商业地产,文旅,旧改。。。)且经过长期数据证明其模式优于普通招拍挂,市场愿意给予估值溢价(从龙湖、华润、新城的PE来看市场暂时看好双轮驱动模式)。

作为投资者:1. 若刚需or改善性需求,优先考虑房子——因为投资股票的最终目的是改善生活。而关于房价只需抓住一点:商品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从人口和土地两方面进行分析即可。客观现象是一二手倒挂和近几年核心区域没人因为房子“亏钱”。2.对于地产股,有2.5条投资主线:a.万科保利为代表,规模优势+融资利率低+管理能力优秀,赚市场估值错配的钱——即市场对利空充分认识但对蛋糕仍在变大,龙头规模优势等熟视无睹。此方案风险低,潜在收益中等。b.以新城,奥园等为代表,赚拿地抓手得到市场认可的钱——即在地产行业下享受非地产估值or仍是地产估值但利润在某节点脉冲式释放,此方案风险中低,潜在收益高。c.以富力为代表,直接收获11%+高股息,赌企业能渡过行业阵痛期(此方案未经深入研究且风险不低,仅算0.5条)

若房企不属于以上3种的任何一种,没有投资的必要。当然,我认为当下地产在市场中的风险收益比仍是名列前茅的,我们不只要关注收益,更要关注收益背后所承担的风险,毕竟你可以翻无数倍,但只能亏损一个100%。

关于新城最后再多谈谈——1.显然新城在22城“两集中”没有任何优势,基本赚不到钱。但正如碧桂园没咋在22城拿地依然全口径top1,房地产开发不止22城,不是每个城市都是“两集中”。住开如果真想关注,可以看看新城在深耕区域的情况,参考克而瑞的长三角系列调研6.江苏省三四线城市调研纪要——南通篇。2.关于双轮驱动,如何用最简洁的语言阐述:为什么优于招拍挂?若优于如何确保其护城河属性?我的回答是:A.商开通过承诺配建吾悦从政府手中拿到低价“面粉”从而获取比招拍挂更高的毛利率,而资金沉淀问题则通过预售制度+高周转=极高的峰值现金流+裂变+融资利率下降解决,最终得到永续租金属性的吾悦广场对抗地产的衰退期,并在国家大消费+内循环的背景下享受更高估值。B.商业地产的护城河可以理解为先发优势,但这个先发优势包含了品牌优势(招商,知名度,政府合作),包含人才优势,包含了后进者必须要经历的至少3——5年资金沉淀期、综合体培育期。我认为在“三条红线”的当下,后进者由于综合体资金沉淀属性已很难将发展重点转为双轮驱动,并对商业地产top10造成威胁。此外,二三四线+百强县的商业地产空间足以维持未来5——10年的中高速增长,即使没有护城河也够了。

最后,感谢克而瑞让地产信息如此透明(至少宏观层面上)。最后的最后,时刻牢记价格<价值意味着“可能继续下跌”而不是“马上修复”,认识到地产阵痛期可能比预想中的久。控制仓位,活下去,迎来大概率到来的估值回归。[献花花][献花花]

 $新城控股(SH601155)$    $万科A(SZ000002)$    $保利地产(SH600048)$   

全部讨论

2021-05-02 17:47

虽然广州是一线也没有吾悦,但五一在正佳还是体会到了综合体的火爆。我认为当今国内疫情和世界疫情的对比就是商业地产发展最强有力的佐证$新城控股(SH601155)$ $龙湖集团(00960)$ $万科A(SZ000002)$

2021-05-02 21:20

如果考虑改善型需求的话,房子的“蛋糕”在肉眼可见的将来都不会变小。另外,我认为市场仍低估了房地产对经济的“压舱石”作用,这也是未来行业和龙头一个估值修复的点——阵痛终将结束,总有人活下来享受更大的蛋糕。$万科A(SZ000002)$ $融创中国(01918)$ $融创中国(01918)$

2021-05-02 18:12

现在看房地产就看第一是融资成本,低成本是最核心竞争力,第二土储货值和市值比较,毕竟面粉多将来可供出售的面包才多,潜力大,至于管理、操盘水平等等基本不用怎么考虑

2021-05-02 18:09

感谢分享。即便没有估值回归,新城业绩增长+股息,已经可以做到年化20%的收益了,已经知足了。

2021-05-04 11:57

为什么没有华侨城

2021-05-04 10:38

最后再总结下房企除招拍挂外的“第二增长极”吧:
收并购——融创,市场处于观望状态,理论上来说收并购肯定比招拍挂赚钱,就看融创能否处理好高融资利率和负债的问题了。城市运营——华夏已爆雷,恒大不知所踪,金茂长沙梅溪湖很成功但需要有更多的标杆项目证明自己。商业地产——龙湖华润新城,前两者主做一二线后者深入三四线,竞争较为有序,市场也给予较高PE。文旅——华侨城,融创。前者立足深圳,随着规模扩大逻辑逐渐被认可,后者获得大量土储,但仍需解决之前提到的问题。旧改——奥园,时代。专注旧改的大湾区双雄(可以看到他们的名字已经不常出现在招拍挂市场上了),后者土储更多,前者财务数据更健康些,但未来两者都有望迎来利润的脉冲性释放。
其他与地产关系暂时不大的恒大汽车,碧桂园机器人,万科物流这里不做任何讨论。一般来说PE越高代表市场约认可这一商业模式——当然决定一个公司的PE远不止一个“第二增长极”,这里只是提出一些有可能抵御地产低PE预期的公司,事实上除了万保金外上述房企也基本覆盖了大部分值得投资的地产公司
$华侨城A(SZ000069)$ $中国奥园(03883)$ $时代中国控股(01233)$

2021-05-03 09:18

不要动不动就利好龙头,为什么万科住开毛利下滑到20%,新城下滑到15%,保利金地还能维持在30%以上,要看到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2021-05-03 00:05

2021-05-02 20:27

最最最终房子不用造了,哪家价值最大?

2021-05-02 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