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行业与市场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20回复:28喜欢:13

不知道恒大融创何时复牌,也很难预期将来会以何种方式复牌。

2016~22这些年,港股内房股的三大雪球人气票,还有碧桂园,其股价的狂飙猛进与坠入深渊的轮回,作为一个旁观者,同样感触良多。

择股,行业的景气度是一个前提,应该是景气低迷已久、供需明显改善、开始见底回升逐渐好转、未来的持续性比较乐观。然后,才是公司,稳健的选择成本低综合竞争力强的,进取的选择业务扩张盈利弹性大的,等等。一定不要,与一个行业的景气周期对抗,一旦确认景气逆转向下,及时退出就是策略,价格只是战术。

看一眼碧桂园,不要让自己处于如此之境地仍不得不卖出的一方,如此价位市场仍然如此之恐慌,这太残酷了。


不能只从自己的失败案例中,才能汲取教训,否则成本太高;市场一些经典的鲜活的案例,能力圈内或边缘的,通过跟踪观察思考,置身其中,总结归纳,也会有一些收获,让自己的NOT DO LIST得以丰富。

那么,分析腾讯时,可能就不仅仅是局限于公司的成长逻辑是否已经改变这一点之上,同时就会跳出公司,去观察整个互联网行业的景气度,可比公司的现状,快速扩张的周期是否已经暂停,是否到了一个休整巩固的时期,譬如阿里巴巴,譬如Meta Platforms等等……公司,是很难脱离行业,实现一枝独秀的。

美股,自2009年以来,走了13年的超级长牛、大牛市,今年开始下跌,市场还是认为调整的观点占主流,牛市根基依然牢固。即使是自己,也认为一旦FED终结加息周期,即使4.5~5.0%的高利率的维持期间,美股也很有可能重新进入强势格局,在FED发明了QE这个大杀器后,流动性太大了,显然只有股市,现在才有容纳的能力了……但未来,真的有这么乐观吗?今年美股的下跌,仍然只是其星辰大海无限风光中的一朵浪花吗?

港股的处境,真的是比较尴尬的,缺失主场的边缘特征,1/3的南下资金与A股互动,1/3的欧美资金紧盯美股,1/3的其它资金在A股美股的影响中漂移不定……总体判断,FED加息至4.5~5.0%之前、美股调整充分之前譬如纳指8000,全球资本市场的动荡不会收敛、熊市延续。但之后的港股,更加值得期待一些,主要的原因,跌了五年了,跌得已经够深了……

投资真的很难,尤其是港股。

精彩讨论

润清92022-10-18 18:47

实际上,我想表达的一个观点,作为个人投资者的风险控制意识,必须重视,行业极具影响力的龙头型公司,基本面出现恶化、股价确认破位后,对整个行业可能形成可怕冲击的风险。
2021.7月,恒大确认资金链风险时,股价约9.8,之后持续放量大跌,一直到今年初才稍稍缩量,但股价已破2.0,3月中停牌时,最低1.16。
融创当时下跌途中,约22.9,成交无异常,大跌一段时间,有过抵抗,之后3月见2.94,月底停牌,收4.58。
碧桂园当时月线纠缠已久,约8.3,其中的大资金可谓是最温柔的,给出了最明确却不凶狠的退出信号,对市场保持敬畏、警惕的,是有足够的时间空间进行止盈、止损的。时至今日,碧桂园上的博弈厮杀,对于高位持股者而言,似乎已经太迟太迟了……
类似的内房股,很多很多,大同小异
这是龙头风险演变成行业风险的,一个经典案例。

全部讨论

2022-10-18 18:47

实际上,我想表达的一个观点,作为个人投资者的风险控制意识,必须重视,行业极具影响力的龙头型公司,基本面出现恶化、股价确认破位后,对整个行业可能形成可怕冲击的风险。
2021.7月,恒大确认资金链风险时,股价约9.8,之后持续放量大跌,一直到今年初才稍稍缩量,但股价已破2.0,3月中停牌时,最低1.16。
融创当时下跌途中,约22.9,成交无异常,大跌一段时间,有过抵抗,之后3月见2.94,月底停牌,收4.58。
碧桂园当时月线纠缠已久,约8.3,其中的大资金可谓是最温柔的,给出了最明确却不凶狠的退出信号,对市场保持敬畏、警惕的,是有足够的时间空间进行止盈、止损的。时至今日,碧桂园上的博弈厮杀,对于高位持股者而言,似乎已经太迟太迟了……
类似的内房股,很多很多,大同小异
这是龙头风险演变成行业风险的,一个经典案例。

2022-10-19 14:27

关于水泥股$海螺水泥(00914)$ $中国建材(03323)$ $华润水泥控股(01313)$ ,当行业亏损50%时,大约再过一年,期间海螺会不断地买入同行的股票,这时候,买入窗口就差不多了。
这不是预测,是上一轮景气周期末期,真实发生的往事。

2022-10-21 13:44

昨天:早上半导体万亿补贴,中午传闻?晚上中证金融下调转融资费率40BP,zjh:允许满足特定条件的涉房地产企业在A股市场融资。雪球:重磅利好,A股定向降息!
……日元跌破150.3,1990.8月以来新低;离岸7.279,记录以来新低;美2年国债收益率4.631%,15年新高;美10年国债收益率4.25%,2008年以来新高。英新首相特拉斯,刚刚叫喊斗士后,黯然辞职。德企出现加大中国投资的迹象。
FED加息至4.5~5%的本质:第一阶段,高估值低股息成长类的风险资产泡沫破灭。第二阶段,高息维持,所有公司的债务成本上升,强势者收缩战线、裁员减薪;弱势者卖出资产自救、失败的纷纷倒闭……经济衰退、通胀回落……降息周期开启
目前处于第一阶段进行中。
我们的经济周期,这一轮与欧美基本上不同步,怡情因素为主,正在小幅降息降准刺激稳经济。如此截然不同的环境下,资本市场的激烈碰撞在所难免,依托、服务自身大循环的资产,受益通胀的上游资源类,无差别社会、经济必须消费的,譬如煤炭,逻辑最硬,唯一拥有优质澳煤的兖矿,有理由走得更远。另外,服务于国民经济的银行业,虽然承压+郑策让利,但基本盈利盘有保障(金融风险的底线),在活久见的极度低残破产价对折再对折的股价下,因为具备相对于其它大多数类不确定性资产的稀缺确定性(稳定的盈利、稳定的分红、低估值下的高股息率),明年有望出现整体性重估的趋势性机会。
结论:保持未来1~2年足够家用消费前提下,继续坚守煤炭,伺机增持银行。

2022-10-20 21:46

网页链接
利好肯定是利好,但也只对融资客有关吧,总不会为了这一点优惠,就做出加大融资额度去买股的决定吧?就像房贷利率降了,想贷款买的当然就享受到了优惠,不想买的,有什么关系呢?说的很清楚,“是根据市场利率水平所做的正常经营性调整”,然后就成为了重磅利好。
实质性的利好,降印花税、降交易税费、港股通人民币计价+降交易税费+降股息税、设立平稳基金、加快个人养老金基金的培育入市(中国版401k)、控制ipo节奏+加大加快垃圾股退市进出基本平衡以形成健康可持续的生态环境、从上而下提倡融资投资并重的股市文化从而真正关切保护所有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等等

2022-10-19 16:31

10.14日讨论帖,这里记录一下:
知道一切缺点,仍然愿意持有,真正的风险控制。
伟大的公司很少,绝大多数时间都是万众瞩目,很难有低估甚至合理的对价,拥有需要缘分;优秀但有瑕疵的公司多了一些,市场偏见由于放大其缺点,而出现的机会大了很多,是逆反型深度价值投资者,不跟风、不从众、保留安全边际,却依然可以实现财富持续增长的,主战场。

2022-10-19 12:16

这只股票,显然仍在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的泥淖里沉沦……
又有几人知道它是谁呢
真实的市场,就是这么残酷。


2022-10-19 12:01

运气第一,经验其次

2022-10-19 11:26

为什么,俺的组合,总是在指数(尤其是创业板指)上涨的时候,就会下跌;而在指数下跌的时候,往往会上涨

2022-10-18 16:08

可以作为经典案例,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2022-10-18 15:04

认真学习了,谢谢前辈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