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1回复:24喜欢:2
$和铂医药-B(02142)$ 有人把和铂吹到天上去了,实在让人反感,我在和铂上花了不少时间,所以有一定发言权,虽然我说的也不一定正确,但是我至少有理有据,不会拍脑袋往外面蹦数字。说实话,王劲松喝大了,也不会像某位大V那样吹啊。他把我拉黑了,但是话我还是要说。
1,新的BD不会每年有4000万美元以上
这个道理很简单,和铂医药货架产品今年比去年少了,而货架储备的小分子数量变少的原因是和铂2022年变卖家产之后,就减小了开发力度,和铂的研发支出大大减少了。和铂又不是神仙,在缩减开发力度的背景下,开发成功的项目不减反增,不符合常识。事实上,2023年和铂提交IND的项目是4个,今年和铂自己给的预计是1到2个。这也意味着和铂可供出售的资源缩小了超过50%,怎么可能BD还维持着去年的水平呢?
另外,BD的原则就是靓女先嫁,越是好的产品越早成交,过去几年卖不掉的产品,未来就更难卖了。以4003为例,和铂自己肯定着急上火想找一个合作伙伴,但是一直没有,说明没有公司看上,越往后被看上的机率就越小,这就是规律。
2,和铂医药以往BD的里程碑很难拿到
最容易拿到里程碑的药物是巴托利单抗,但是巴托利单抗,和铂医药不是原研,就是一个二道贩子,拿到了钱够不够成本,我们不知道,拿到钱反手就要给出去,那是一定的。基石药业成功上市了四个药,也没有賺到钱啊。
其他产品则失败的机率很大,等于买彩票,和铂医药其他BD产品基本都处于一期,太早期了,指望这个阶段的产品不现实。我看过海外很多小的拜恩泰克,BD一大堆,可是估值很低的很多,不给太早期,成功希望渺茫的项目估值是国际惯例。
3,和铂医药26年开始每年就能拿到400万美元分成也不可能
我们仍以基石为例,基石药业的舒格利单抗上市好几年了,目前每年来自舒格利单抗的收入也仅仅400万美元左右。巴托利单抗的销售分成即便超过400万,也不会落入和铂医药手中,最终和铂医药将转付出去,因为巴托利是和铂引进的产品,自己又转卖出去了。这种情况下,还给巴托丽单抗这么高的预期,这是蒙人啊。
我其实不否认和铂医药具有一定价值,但是这种价值就是开彩票的价值,期待和铂医药某个产品成功了,而不是确定的,稳健的价值。将一个10多亿市值的公司描述成具有稳定营收,而且可以逐年增长的价值型公司,港股机构就这么蠢吗?如此泼天富贵就没有人看到?

精彩讨论

小石六05-10 14:45

关于你的评论有感而发,写一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1、我非常认可你的态度,炒股不是爱屋及乌,也不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理性判断非常重要;
2、Biotech公司的出路是BD和并购,但由于种种主观和客观因素问题,并购在国内并不流行,此外上市后再融资很难,通过BD生存下去是每个Biotech公司都在努力的方向,和铂已经初步展露成绩;
3、BD项目和资产数量以及所处阶段有一定关系,但未必的强关联的。例如一些比较新的靶点,MNC更希望看到临床POC才会考虑出手,而对于一些已验证临床POC的靶点,MNC愿意接受早期临床甚至临床前资产,因此靓女先嫁的说法可能有问题。资产数量是把双刃剑,没有IND数量,BD就无从谈起,但一味追求IND数量,设定KPI,很可能会降低资产价值,毕竟新药研发是个系统工程,项目做的不深入或不到位都可能影响资产价值,即使进入临床后期也不会有多大价值。目前的企业经营状况下,减少IND数量可能更多是出于成本控制考量;
4、非常认可里程碑难以获得的观点,机构一般仅会看首付款,可能90%以上的BD项目都是很难拿到里程碑付款的;
5、二道贩子的说法有些过了,FcRn靶点潜在适应症是很多的,和铂有这个眼光很独到,但是对于Biotech公司,临床开发不是其擅长的,生产销售也不是其擅长的,回归到自身擅长的研发领域,才能发挥公司最大价值。
(希望和铂越来越好吧,也祝大家获得丰厚的投资回报)

全部讨论

05-10 14:45

关于你的评论有感而发,写一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1、我非常认可你的态度,炒股不是爱屋及乌,也不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理性判断非常重要;
2、Biotech公司的出路是BD和并购,但由于种种主观和客观因素问题,并购在国内并不流行,此外上市后再融资很难,通过BD生存下去是每个Biotech公司都在努力的方向,和铂已经初步展露成绩;
3、BD项目和资产数量以及所处阶段有一定关系,但未必的强关联的。例如一些比较新的靶点,MNC更希望看到临床POC才会考虑出手,而对于一些已验证临床POC的靶点,MNC愿意接受早期临床甚至临床前资产,因此靓女先嫁的说法可能有问题。资产数量是把双刃剑,没有IND数量,BD就无从谈起,但一味追求IND数量,设定KPI,很可能会降低资产价值,毕竟新药研发是个系统工程,项目做的不深入或不到位都可能影响资产价值,即使进入临床后期也不会有多大价值。目前的企业经营状况下,减少IND数量可能更多是出于成本控制考量;
4、非常认可里程碑难以获得的观点,机构一般仅会看首付款,可能90%以上的BD项目都是很难拿到里程碑付款的;
5、二道贩子的说法有些过了,FcRn靶点潜在适应症是很多的,和铂有这个眼光很独到,但是对于Biotech公司,临床开发不是其擅长的,生产销售也不是其擅长的,回归到自身擅长的研发领域,才能发挥公司最大价值。
(希望和铂越来越好吧,也祝大家获得丰厚的投资回报)

反过来说这么垃圾,你还一直关注干嘛?矛盾性人格?

05-10 07:52

你说了一堆正确的废话,本来做药就是都是有风险的,要你这个逻辑那任何医药公司的每一条管线,管线在兑现前价值都是 0。不要套了就失去信心呀,港股这些年大冤种遍地都是,买和铂都是来当彩票的,要价值投资谁买 10 个亿市值的公司

巴托丽平均每年400W美金理论上还是问题不大的,毕竟石药买这个药都花了10亿还不包括三期后面的费用,整个生命周期10年卖个20-30亿还是问题不大的,但是这个药确实对和铂的市值影响几乎可以忽略

05-10 07:00

感谢您的分享,请问现在可以参与吗? 还是风险很大?

05-10 16:21

估值无非就是高估与低估的区别,人家高估不等于骗人,你低估也不等于帮人,谁知道未来的情况?对于和铂不论开发药如何,单全人源小鼠平台值多少钱?安进引进的大鼠平台25亿美金,对折也即10亿美金以上,和铂只要每年赢利,合理市值应在10亿美金以上,股价低是因为你只能买少量的股份,你有1亿的资金,这么便宜肯定只能买到一部分;等BD出去的双抗与ADC,临床进度不断推进,随便成一款药市值就够了,加上平台的稀缺价值,和铂属于下有保底上不封顶的投资对象,平台授权相当于卖铲子,几十家药企合作对象,平台的价值不用置疑,美股虽然有估值极低的医药股,但其中也不乏有番几百倍的股,和铂未来市值到几百亿一点不奇怪!

05-19 15:52

这个说的客观

文章客观理性,防火防盗防股吹。

最后一句说到我的心坎里的……别说外资了,为啥国内的机构都没几个上和铂的,将心比心,大陆自己的资金都不敢买,你是老外,你敢上吗,他们直接买在美国的biotech不是更好

05-10 12:31

谢谢仁兄客观理性地分析,帮助球友远离无脑吹和无脑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