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讲讲我是如何判断韩国人室温超导是合理的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5喜欢:1

不管最终室温超导是怎么回事,科学研究需要讲逻辑,也就是,结论是后有的,先要有假设,还有证据,再进行论述,最后得到结论。如果结论错误,不要紧,只要我们证据没错,只是说明假设错了。这样,下一新课题目标就有了,科技也会进步。所以,证据必须是真的,推理假设,可以有错误。
因此,我现在再详细说说,我当初为何在没有任何新实验出现的情况下,就认为韩国人的室温超导是合理。
首先,我们的证据是大数据统计规律,arXiv上我们18年就有贴了,杂志也收了,它反映的是电子结构特征与临界温度的关系。当我看到韩国人的这篇文章后,我只怀疑了一个小时,因为我做了一个量子力学计算。我先就找了一个体系,不是现在配比,但是,我们研究的能带结构特征参数是轨道相互作用,实际上不用计算就可以,只需要看原子轨道之间,是否能够相互耦合就可以。
结果我很惊讶的发现,这里面有大量的轨道交叉。我们大数据的统计是,看所有轨道交叉的能量范围,也就是总的跨度。当时,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个体系的磷酸根,是极其特殊的电子结构特征,有氧的内层耦合,跟铜氧化物一样,而且比铜氧化物更宽。而我们的统计数据里面,从来就没有看见能比氧sp之间差距更大的实际体系。我们也曾经想过所以的元素周期表元素相互配对,最后发现,也就只有NaF很深的跨度,但是,这个体系完全做不出载流子,因此预测也就完蛋!
但是,这个新体系,有两个没想到,它居然用P 作为阳离子,可以起原来铜氧面上Ca离子作用,构成了一个新的内层,而且,轨道耦合的范围已经到超过了铜氧化物。所以,按照,就统计规律,如此宽的体系可以推测到室温极限。第二就是,这个体系居然能够掺杂出载流子,可能主要原因因为体系是一维的!
当然,我的推测也有一个假设,就是PO4的这种内层的纠缠关联可用,它需要通过体系的费米面,有自由电子接到,并在晶体中传播,最后才能看见超导细节就不讲了。铜氧体系就是CaO的效应被CuO面传出去的。两者比较后我发现,新体系,没有CuO,只有O-O较长,加上中间只有Pb可以连接,不如铜氧面。而且,内层作用又是通过一个非金属元素P的s轨道,没有Ca的p轨道有实验数据支持,作为一个假设是可以,而且,还有P的sp杂化干扰,十分复杂。因此,轨道交叠虽然很深,但是,效率不高。所以,给出了另一个推论,就是超导载流子不好的结论。
因此,我不是没有假设,但是,我觉得假设很合理,证据不会有问题的,这就是超导材料电子结构特征规律,它是统计事实。至于最后实验是否证实有室温超导,都没关系,即使不是超导,其抗磁性来源可能也会清楚了。
至少,这里涨落是问题的关健,不管是确认什么现象,都证明了涨落与总的能带宽度有正比关系。其实这个关系,本质上讲,很简单,就是一个测不准原理,电子的能带跨度,决定体系内部电子的频率上限,这是复合物理定律的。

$豫光金铅(SH600531)$ $法尔胜(SZ000890)$ $太平洋(SH601099)$

@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2023-08-09 12:29

虽然我看不懂,但是我还是感觉应该点赞高总。

2023-08-09 10:50

感谢分享

2023-08-09 00:33

这算是 吹哨人?

2023-08-08 23:18

学习了,谢谢分享!

2023-08-08 22:57

多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