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简讲书法初级课程1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黄简讲书法#
书法视频课程: 黄简讲书法:初级课程01三种体的意义

很多人学习书法,不得概念,常是买几本贴,买枝笔,回家就开始练起来。他少做了件事情,就是先把书法的“法”搞清楚。连书法的“法”的法都不懂,怎么可能成功呢?书法牵涉到很多方方面面的知识,比如说买一枝毛笔,什么毛笔是适合你需要的呢?买一本字帖,哪一本字帖是入门贴呢?这些问题不解决,一起困扰着你,妨碍你的进步。所以,今天第一堂课,我先从最基本的概念给大家讲。

1.什么是书法。书法分为篆书、隶书、草书、行书、真书,又有欧体、褚体、颜体、柳体……初学者应该先学哪一种体好呢?中国汉字的体很多,初学者往往觉得很困惑。

1.1字体的分类
要了解汉字的这些体,可以把它做一个分类。著名学者郭绍虞教授的题目是《从书法中窥测字体的演变》。郭先生说:就汉字而论字体,有三种不同的含义:一指文字的形体,二指书写的字体,三指书法家的字体。

1.2文字的形体:

第一种文字的形体,就是通常所称的字体。字体是文字学上的概念,考察的标准是字形的结构特点。有相同特点的字就称为一种字体。如篆字,隶字,草字。

在中国汉字的演变史上,字体经历了古文字和今文字两个阶段。秦以前用篆字,在文字学上篆字属于古文字,汉转用隶字,隶字称为今文字。汉以后用正楷字一直到今天。(正楷字称为今隶,因为正楷和隶字在结构上基本一致,所以那时唐朝正楷字也叫隶字)。篆字和隶字属于官方正体字。与之对应的是手写体中有严密的系统,有结构特点的就是草字,随手乱写不叫草字。

1.3什么是书体。指文字书写中产生不同的体势,姿态。它考察的是书写特点。观察不同的书体,主要就是点划形状不一样。

有文字就有书写。书写时间长了,因为用途不同,工具材料不同,书写的人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体势。一种字体可以演变出几种甚至几十种书体。书体和普通的手写体不同,普通手写体没有规则,书体是特意创作的。以小篆为例,史籍记录小篆就有十几种书体。一个小篆的“君”字,字体相同,就可以写出好多种书体。常用的比如:粗壮的就叫“玉箸篆”,线条细的,就叫“铁线篆”,下垂的笔画,好象韭菜的叶子,就是“薤[xiè]叶篆”,它们书写的特点,各有不同。这种情况在外国文字,比如英文里边,也是一样的,英文也可以写出各种书体,在电脑中我们称为字型。观察这些不同的书体,主要就是点画的形状不一样。那么书体有什么用呢?书体的丰富一可以美化字型,二可以在不同的场合起着区分的作用。如:标题与正文的不同。

中国古代很早就懂得利用书体,据《说文解字·叙》记录,秦代政府用了八种书体,一曰,大篆(用庄重的场合 )。二曰,小篆(秦代新创的官方文字)。三曰刻符(用于兵符,皇帝传达用兵命令)。四曰虫书(用于写幡信,就是写在大旗上,由于旗面不平,线条曲曲弯弯,所以叫虫书)五曰摹[mó]印(用于刻印章,秦代印章往往画出方格。)六曰署书(标签)。七曰殳[shū]书(殳是八角兵器,写在兵器上的书体,使用的姓名和装饰)。八曰隶书(秦代公文多,叫有罪服刑的隶人帮助抄写,隶书秦代用于公文抄写,到了汉代称为了正式文字)

《说文解字叙·新莽六书》汉代也有六种书体。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古文而异者也。三曰篆书,小篆也。四曰左书,秦隶书。五曰繆[miù]篆,摹印。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汉代除了这六种书体之外,还有两种重要的手写体草书,这是指有系统有规则的草书用于快速书写,叫章草,草法很严整。写的人要受过训练的。还有一种叫行书,用于签名和写信,古代签名又叫画押所以行书最早称为行押书,写信也叫相闻书。真书又称章程书,用于公文,奏章,抄经,因为它比隶书快捷,产生后很快的代替了隶书的正统地位。

1.4.书法家字体。书法家的字体不是考察字形结构,也不是书写的特点,是指书法家的个人风格,书风。书法家的字体=书风。同一种字体或书体,可以有各种各样的个人风格。如欧体就是欧阳询的风格,褚体就是褚遂良的风格,颜体就是颜真卿的风格,等等。

一种字体可以写出很多书体,书体是字体的衍生,使字体形态多样化,而一种书体由不同的人去写,又有不同的面貌,这就是风格。书风是人性的表达,所谓“风格即人”,人人不同。

例如:行书是一种书体,王羲之写的《兰亭序》,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后来的书法家都很喜欢写《兰亭序》,但写出来的风格跟原作就很不相同。我这里以虞世南、褚遂良、赵孟頫[fǔ] 三个为例,可以看到他们写的《兰亭序》是人各一面,相差很大。汉隶中的“君”字在不同的碑帖中,也是风格个异,各不相同,这是因为作者的修改不一致。
字体发展出很多书体,而每一种书体由不同的人去写,又衍生出各种面貌,这就给书法创作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在历史上有很多书法家的书体,我来举几个例子:虞世南是智永的学生,王羲之系统的重要人物,唐代张怀瓘[guàn]说:“虞则内含刚柔,欧则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为优。”照中国传统的儒家观点,内含好过外露,他的代表作《孔子庙堂碑》,写得非常安静。
颠草,又称狂草,唐代的张旭,行为和常人不同,有时表现的疯疯癫癫,人称张癫。他的草书被称为“颠草”,又称为“狂草”。明代宋仲温评价说:“奋思狂逸,更无凝滞”,狂草的风格就是“狂逸”。
颜体,颜体指唐朝大书法家颜真卿的书风,准确点说,是颜真卿晚年的书风。颜真卿用篆书的笔法写真书,平画宽结,写出一种端庄雄伟的风格,60岁写《麻姑仙坛记》。柳公权,最大的特点是骨力坚强,通常骨力多的,往往干瘦,而柳体却写得遒劲丰润,代表作《神策军碑》。宋徽宗的瘦金体“横竖犹如画竹,撇捺好似兰叶”,风格华丽富贵,代表作《秾[nóng]芳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