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川银化投资逻辑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0回复:13喜欢:5

中川银化值不值得投资,要建立在对其基本面严密的逻辑分析推理之上,而不是盯着K线跟着感觉走。

不知是偷懒敷衍,还是故意遮掩,无论是中川还是银化,在年报中对自己的描述都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语焉不详,云里雾里。德道资本花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追根溯源到十几年前,经过反复地分析、拆解、梳理、计算,才把它们的基本面特别是债务数据彻底搞清楚。全中国能够做到这个程度的,除了中川银化内部人员及其审计机构外,恐怕也就只有德道资本一个人了。

下面就以中川为例。

根据德道资本的研究成果,2022年末,中川12.6亿元的负债总额中,主要债权人分别是四川国投7.6亿元,进出口银行3.8亿元,国家商务部0.3亿元。其他债权人均小到忽略不计。

对四川国投的7.6亿元债务,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四川国投2009年底以2400万股中川股票为代价从信达资产获得的资产包5.8亿元,折合成本430万元。二是四川国投2009年前对中川的历史投入0.6亿元。三是四川国投2010年后对中川的运营投入及代偿债务1.2亿元。四川国投上述7.6亿元的债权,实际付出成本仅有1.8亿元。2011年至2012年,四川国投主导变卖中川大量资产,收回现金1.5亿元用于抵偿中川所欠四川国投债务,抵债后中川对四川国投的真实债务只剩0.3亿元。

对进出口银行的3.8亿元债务,包括本金0.7亿元,利息3.1亿元。根据德道资本测算,其中利息多记了1.4亿元,实际利息应为1.7亿元。即对进出口银行的实际债务合计应为2.4亿元。

综上,中川实际债务应为3.0亿元。这点债务,跟大部分上市公司相比,特别是跟大部分退市公司数十亿元的债务相比,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更为难得的是,不仅债务金额不大,而且债权人还非常集中。除了同为实控人的四川国投外,只要搞定一个进出口银行就可以了。

四川国投持股中川比例为51%。虽然四川国投对中川的真实债权只有0.3亿元,但法律上认可的债权却高达6.1亿元。四川国投既是中川第一大股东,也是中川第一大法律债权人。站在四川国资的角度,必须让中川活下去,并努力把这块负担转变为成绩。中川退市后,四川国资仍然坚持持续为中川输血,每年为其承担500万左右的运营成本,就是四川国资的责任体现。作为中川的实控人兼最大债权人,四川国资可以对中川进行任意揉捏。德道资本举例如下:

首先,对四川国投的债务补记利息6.6亿元。调整后中川的债务金额变为四川国投12.7亿元,进出口银行2.4亿元,商务部0.3亿元。

其次,按照10比1的比例实施债转股,四川国投获得1.27亿股,进出口银行获得0.24亿股,商务部300万股。中川债务清零。

第三,中川全体股东将50%股份转让给重组方。作为对价,重组方将名下优质资产置入中川。

第四,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由原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按照10转10的比例免费转让股份。

经过上述操作,中川总股本变为3.18亿股。其中重组方1.59亿股,占比50%;四川国投0.83亿股,占比26%;原流通股股东0.56亿股,占比18%。

上述方案中,四川国资、中小股东都是受益者。方案能否成功实施,取决于四川国资能为重组方提供多大的政策支持,取决于重组方是否能够通过重组获得足够的利益。四川省作为国家中西部最有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特别是作为矿产、酒类资源的大省,我相信具有足够的操作空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利益驱动力。

再说银化。与中川相比,银化简直是其双胞胎,方方面面都高度相似。银化的优势是盘子更小,股权更集中;劣势是内江国资调动资源的能力比四川国资低了一个级别。

德道资本反复讲过,绝大部分退市公司未来的结局是摘牌清算、关门归零,但是国资控股的退市公司是个例外。国有控股股东,特别是地方国资委作为控股股东,无论其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还是其调动各种资源的能力,对退市公司脱胎换骨、凤凰涅槃都是强有力的保障。作为国资控股、小盘低市值股票,投资中川银化,从底线上看,不存在被清零的风险;从目标上看,取决于重组方的资产质量,运气好的话可以看到10倍以上,运气差的话可能只有2到3倍;从时间上看,十几年都熬过来了,再熬几年也犹未可知。

平常心,逢低买入,慢慢期待吧。

$中川3(NQ400040)$ $银化3(NQ400018)$

全部讨论

01-09 23:39

班委海洋3攻势凌厉、越战越勇!大班长中川3坐镇中场、运筹帷幄!副班长银化3厚积薄发、身轻如燕!时势造英雄,2002届的老三班堪称饱经沧桑、可歌可泣、荡气回肠、彪炳史册的一代。20年磨一剑,表演的时候到了!$海洋3(NQ400022)$ $中川3(NQ400040)$ $银化3(NQ400018)$

2023-10-29 12:15

作为2002届的同班同学,海洋3愈战愈勇!海洋3在2002届同学里面顶多只能算是个班委,海洋3的表现只能称为序曲。作为班长和副班长的中川、银化,代表的才是本届的最高水准,他们的未来自然会比海洋3精彩耀眼得多!$海洋3(NQ400022)$ $中川3(NQ400040)$ $银化3(NQ400018)$

2023-08-30 19:56

6月28日、30日两天在1.7元左右成交了300万股,我很想知道这几天是谁在买、谁在卖。根据之前我的观察,在中川几十个连续跌停的过程中,每天的卖盘封单都不大,看似已经枯竭,可是第二天在跌停板上又会冒出新的卖单。这种现象非常诡异。如果是散户的卖单,理应尽早挂出,为什么却总是在第二天跌了5%以后才挂出?而且每天的卖单数量都会非常克制,刚好能够把股价按到跌停板上。这是非常明显的大资金操控特征。我判断这些卖单应来自金军。但是,今天公布的半年报显示我错了!金军不仅没卖,反而在两天之内加仓100万股!同时,股东人数显示,166名小散在两天内清仓离场。我晕!我晕!我晕晕晕!$中川3(NQ400040)$

2023-08-11 15:02

中川继续往下滑了

2023-08-18 08:02

中川复牌以来,每天都会冒出源源不断的新的筹码,从其出货手法来看,应是金军所为。金军一共持股800多万股,而复牌以来的成交量只有600万股。由此判断,金军的货还远没有出完。

2023-07-28 14:38

老师,晨鑫3基本面能否分析一下呢

2023-07-24 17:47

银化几千大洋封涨停,大家惜筹了

2023-07-24 15:19

哪个SB还在卖呀?就缺这点钱投胎吗?

2023-07-23 16:29

讨论已被 德道资本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