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决策如何让我们陷入泥潭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断舍离是很流行的一种生活态度,扔掉没用的东西,丢弃没有交集的人的社交通讯录,过一种极简主义生活。然而扔了东西,删了联系方式就能真正获得极简吗?


经常看到日本的的断舍离是一副空荡的房间,少有物品摆放,干净整洁,房屋主人公没有欲望的样子。这是有形的断舍离,如果周边关于人际,关于事物纷繁杂乱,整洁空旷的房间依然不能带来生活的极简。事物、人际是实际的,有形空间则是虚拟的。

少即是多不仅是物品的少,更需要决策得少。

一位管理者如果天天要做决策,时时要做决策,那恰恰说明他是个疏懒和无效的人。——彼得•德鲁克

决策疲劳,一个人在做了很多决策后决策质量开始下降的状态,主观上又使得我们自身陷入一种心理焦虑,心理学称之为决策疲劳。,对付决策疲劳的最佳办法就是休息。

在个人投资交易上,总是被警告,频繁交易是亏损之源。频繁交易意味着要频繁做出选择、不断地推翻之前的决定,客观上使各个决定之间的关系之间互相打脸。

《决策疲劳》<Decision Fatigue>来自纽约时报杂志,作者是约翰.蒂尔尼,这是我所读的文章中最好的一篇,并且不容易在中文世界找到。

它用严密的科学论证讲述了几个观点:

1.所谓“人类的意志力”的确存在,它是一种可以被耗尽的精神能量。

2.任何决策过程都会消耗我们意志力,但意志力可以通过避免诱惑而得以保存。

3.与富人相比,花费大量精力在生活必需品间做选择,是穷人所以无法挣脱贫困的主要因素,而这一点到目前为止都未被引起重视。

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关于这一观点的测试中,研究人员观察了在需要自我控制的后续任务中,做出选择会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 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如果一个人要一个接一个地做决定,即使是做出令人愉快的决定也会导致这种疲劳。

在这项研究中,参与者被要求为一个假设的婚礼登记处选择项目。 那些认为这项活动会令人愉快的参与者,如果让他们做出较少的选择(做4分钟的任务) ,他们的自我损耗就会降低,但如果他们被要求做更长时间的任务(12分钟) ,他们的自我损耗就会增加。 换句话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即使是有趣和令人愉快的选择也可能会变得枯竭。

我们都知道意志力的消耗会引发大脑的疲劳,而频繁决策对意志力的消耗是非常大的,随之就会出现疲劳的情况。但对于短时间的会令人愉悦的决策,对意志力几乎不会有什么损耗,但长时间决策,不管怎样都会对意志力产生损耗。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商家就会利用人们的决策疲劳来达到自己销售商品的目的,比如选婚纱照就是典型案例,先是给你一堆照片,你开始选,反正最后不管怎样都比你自己预先计划的要多。因为到后面你基本上就不怎么选了,销售员说那个可以你就接受了。

决策引起疲劳,这只是针对自己的,因为我们的决策所产生的后果要我们自己来承担。但当我们替他人做出决策时,常常是不消耗意志力的,有可能一开始看到这句话有点抵触,因为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在帮别人做出决策时,你也是用了很多脑子、费心费力地帮他出谋划策,但怎么会没消耗意志力呢?但事实就是这样,替别人决策不消耗意志力。所以,在关乎自己切身利益的决策中,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判断来进行选择。

决策疲劳常常扭曲一个人的判断力,不论他是否担任主管,是富人还是穷人——实际上,它可能对穷人造成格外冲击。

“决策疲劳”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平常很明智的人,会突然对同事和家人动怒、乱花钱买衣服、在超市买垃圾食品、经不住车辆经销商的软磨硬泡而给新车做了防锈处理。

不管你努力想变得多么理性和高尚,你不可能做出一个又一个的决定而不付出生理上的代价。

这与通常的身体疲劳有所不同,你并没有自觉意识到自己累了,但你心智上的能量已经减低。

你在一整天里做出的选择越多,对你的大脑来说,每做一个选择就变得越困难,而大脑最终会寻求捷径,通常它会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里二选一。

一条捷径是变得“鲁莽”:本能地采取行动,而不再花费精力先考虑一下后果。(比如:就这么着,把这张照片传到Twitter上!能出什么错?)

另一条捷径是省力的终极方式:什么也不做。省得再为做决定苦恼,干脆避免任何选择。

避而不做决定从长远来说通常会带来更多麻烦,但可以缓解眼下的精神压力。

在“决策疲劳”这项最近发现里,包含了一种现象,社会心理学家罗伊.F.鲍迈斯特把它命名为“自我消耗”,以对弗洛伊德提出的一个假设致敬。

弗洛伊德推测,“自己”或“自我”的存在,依赖包含能量转换的精神活动。

不过,他没有清楚阐述更多细节,而且其中一些观点非常错谬。长久以来,弗洛伊德这一有关“自我”的能量理论未被重视,直到上世纪末,鲍迈斯特开始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精神行为。

鲍迈斯特领导的实验表明,用于自我控制的精神能量储备是有限的。

当人们抵制住巧克力豆或新鲜烘烤的曲奇饼的诱惑后,他们对其他诱惑的抵抗力变低了。

当他们强迫自己在看一部煽情电影时正襟危坐,他们在之后需要自我约束力的实验室任务中更快地放弃了坚持。

这些任务包括解答一道几何难题,或用握力器锻炼手部力量。

这是一个残酷的事实,坚持了三个小时的学习,可能忍不住会刷剧一会儿,看看体育比赛,耽误备考的时间。不可能将自己的时间用意志力填满,意志力是此消彼长的。所以偶尔的放松、从工作、学习状态中摆脱出来,是恢复精力的好方法。

所谓的“意志力”原来不仅仅是一个流传的概念或修辞,它实际是一种可以被耗尽的精神能量。

这些实验证实了19世纪时人们对意志力的认识。

它犹如肌肉,经过使用会变得疲劳,但可以通过避免诱惑而得以保存。


研究认为,这种决策疲劳是穷人们所以无法挣脱贫困的主要因素,而这一点到目前为止都未被引起重视。

因为穷人的财政状况迫使他们要做出太多权衡,导致他们投入到学校、工作与其他行动中的意志力变少,而这些行动原本可能让他们进入中产阶层。

人们常常面对工作生活的各种选择,还有一种关于投资交易的选择又是容易被忽视的。市场的价格变化每分每秒都在进行,如果我们也同步进行各种选择,无疑我们会陷入精神崩溃。

交易者过于关注价格的实时变化,根据实时行情频繁做出决策,各个决策中就很难保持一致性,各自为政,混乱不堪。当决策过多,失误增加,心理得疲劳显现,客观上将导致更多糟糕的结果。而现实中真正决策价值的变量是内在的供需状况,竞争态势,内部管理等很多非资产本身价格因素。这种负反馈导致交易者自身心理疲劳,反而忽视根本的内在逻辑,舍本逐末。此时,恰当的休息至关重要。

珍惜我们选择的机会,它会耗费我们一部分能量,占用另一个选择的能量。机会成本不仅是账面上的经济成本,而我们的精神能量的成本更是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