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万亿,雷诺瞄上新市场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在雷诺汽车业务所及的地理范围内,这预计将会是一个20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万亿元)的产业机会。”

作为雷诺汽车集团的首席执行官,同时也是欧洲汽车制造商(ACEA)协会主席,卢卡·德·梅奥(Luca de Meo)在今年3月的一封公开信中指出,在正在发生的汽车革命中,至少出现了4个全新的价值链:电动汽车、软件、移动出行(涵盖金融和能源服务)以及循环经济,这将让潜在业务规模得以翻倍,

但是,新兴的庞大产业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特斯拉和中国车企无疑已经抢占先机。所以,在卢卡·德·梅奥看来,向中国制造商学习对欧洲有利,特别是在以供应链和创新为重心的生态系统上。

5月15日,在雷诺集团最新发布的自动驾驶战略中,来自中国的自动驾驶技术领域头部公司文远知行(WeRide)就占据了一个重要位置。

雷诺集团表示将基于个人车辆和公共交通的差异化需求,努力实现自动驾驶技术的最佳应用:

针对个人车辆:优先考虑辅助驾驶技术而非自动驾驶,通过应用市场顶尖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来实现更高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针对公共交通:推动全自动驾驶的应用以满足不同地区对低碳出行日益增长的需求。

为此,雷诺集团将与文远知行展开合作,并计划在2024年5月26日的法国网球公开赛中将该项合作的成果进行首次实地演示。

其实,在新兴价值链领域,文远知行并不是雷诺在华的唯一合作伙伴。在此之前,雷诺和吉利汽车、东风(易捷特)、敏实以及远景动力在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等领域早已展开了战略合作。

根据2021年的“Renaulution”战略,雷诺集团将分三个阶段实现战略转型。但是受益于中国产业链生态的赋能,聚焦财务表现和丰富产品的前两个阶段都已经提前完成。

2023年,雷诺集团实现收入524亿欧元,净利润达23亿欧元;2024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8%,达到117.1亿欧元,高于分析师预期的114.9亿欧元。

因此,雷诺集团在今年3月宣布,将原定于2025年开启的第三阶段“Renaulution”提前一年。在这一阶段,雷诺集团的商业模式将转向科技、能源和出行领域,中国生态链无疑会继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离不开中国的雷诺

“雷诺计划用2年的时间完成整车研发,就像中国车企所做的一样。”

在今年2月的日内瓦车展上,雷诺集团首席采购官福兰(Francoist Provost)曾经这样描述雷诺未来的研发规划,那就是——向中国车企看齐。

自汽车诞生的140年时间里,因为汽车产业链的相对稳定,传统燃油车的开发周期往往需要4至5年时间,生产和销售的生命周期更是长达7至8年。

但是在智能电动汽车时代,汽车产业链发生巨变,“摩尔定律”的影响日渐明显,核心零部件每两年完成一次迭代已经成为共识。所以,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CEO朱江明在2023年就提出,“两年是智能电动汽车的更新周期,跟上这个节奏才不会落伍。”

由此可见,雷诺高层虽然远在欧洲,但是对中国汽车产业的洞察却十分透彻,由此确立的战略目标也就十分清晰。

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要想跟上以两年为周期的中国迭代速度,那就必须有完善的生态和产业链作为支撑。雷诺中国董事长兼CEO苏伟铭就表示:“新的商业模式是基于研发的,而研发又是基于供应链的,供应链又是基于生态系统的。所以当你拥有这些时,打造一个新品牌,制造一辆汽车,就相对简单了。”

雷诺中国董事长兼CEO 苏伟铭

完整的生态和供应链所能提供的不仅仅是研发速度,还有更低的造车成本。特斯拉就曾表示,上海工厂生产的Model 3,其单位成本比美国工厂生产的同款车型降低了65%。

特斯拉的成功,无疑是中国电动汽车生态和产业链重要性的最佳注脚。

正因如此,雷诺在华的整车业务虽然遭遇挫折,但却始终关注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生态和产业链的发展与变化。雷诺的目标是:到2027年电动车的单车生产成本将降低50%。

事实上,雷诺已经在多个领域开展了布局。特别是在2021年3月,苏伟铭被任命为雷诺中国CEO以后,雷诺在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生态领域的布局进一步提速。

2021年7月,雷诺集团与远景动力(Envision AESC)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在杜埃(Douai)建立一个超级电池工厂,自2024年起生产具有最新技术和成本优势的低碳电池。据悉,新工厂已经确定将为雷诺的全新电动车5 E-Tech供应动力电池。

雷诺5E-Tech电动汽车

2021年8月,雷诺和吉利方面宣布,在中国,双方将基于吉利控股集团先进的平台技术联合开发雷诺品牌混合动力车型;在韩国,双方将基于领克节能平台展开合作,共同开发适用于韩国市场的车型。

2022年6月,雷诺和中国敏实集团宣布,双方将在法国成立一家生产电池盒的合资公司,新公司将为雷诺位于法国睿泽的工厂生产电池盒,预计在2025年实现年产能30万套电池盒。

2023年7月,雷诺和吉利的合作进一步升级,双方达成协议组建一家全新的合资公司,各自持有50%的股份。新公司致力于研发下一代高效、节能混合动力解决方案,并在欧洲、亚洲和南美拥有五大研发中心和17家工厂,年产能超500万套发动机和变速箱,产品包括传统动力及混合动力,将为全球多个品牌提供的动力总成产品。

今年3月,雷诺中国更是启动了新一轮招聘,招聘人员包括软件工程师、电气开发等众多技术类岗位。

“我每两个月就会去中国访问,和苏伟铭先生一起寻求与中国技术生态系统进行合作的机会。”福兰虽然常驻法国,但是他已经从技术角度认识到了一点,那就是中国汽车工业处于领先地位。对雷诺来说,与中国汽车生态系统接触非常重要。苏伟铭则强调,雷诺与中国技术生态的合作将是一个新模式,“我们会在未来完全明确的时候对外宣布。”

对于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生态和产业链来说,和雷诺的接触与合作何尝不重要呢?

中国也需要雷诺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总量达到491万辆,这也让中国成功超越日本,问鼎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但是伴随中国智能电动汽车产业的崛起,挑战也接踵而来。

5月14日,美国白宫发布声明表示,拜登政府宣布对价值18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征收新关税税率。具体而言,从今年起,美方将对进口的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四倍关税,从25%提高到100%。同时,拜登政府还指示美国贸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将用于电动汽车的锂离子电池和用于其他用途的锂电池的关税税率提高两倍多。

在美国政府对中国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关闭大门之际,欧洲作为全球三大汽车市场之一,其一举一动就显得格外重要。

“完全对中国关闭大门是最糟糕的反应。”

作为欧洲汽车制造商(ACEA)协会主席,雷诺集团CEO卢卡·德·梅奥的这番表态可谓意义重大。毕竟,中国汽车市场的内卷程度之高已经让人咋舌。

雷诺集团CEO

欧洲汽车制造商(ACEA)协会主席

卢卡·德·梅奥

2023年,中国汽车产业的全行业营收突破10万亿元人民币。但是,疯狂内卷让全行业利润总额只有5086亿,一口气回到了2019年,而当时的全行业营收还是8万亿。

所以,如果能够与雷诺等欧洲跨国车企达成合作,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生态和产业链都将会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毕竟,欧洲市场的汽车销量常年保持在1000万辆以上。

中国企业在电动汽车的性能和成本,以及新车型的软件和开发速度方面超前一代。在产业链环节,中国企业更是掌控着全球75%的电池产能、80%至90%的原材料精炼以及50%的生产稀有金属的矿山。

正因如此,卢卡·德·梅奥强调“向中国制造商学习对欧洲有利。”

在逆全球化大行其道的今天,中国汽车产业需要雷诺这样的朋友,重新为中法甚至中欧产业的合作搭建全新桥梁。

目前,随着雷诺的“Renaulution”战略已经进入第三阶段,中国正在其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被雷诺寄予厚望的全新生态合作伙伴,有望让雷诺和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生态形成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

“在新的生态系统内,主机厂与主机厂、主机厂与供应链伙伴之间的角色,将发生变化,从单纯的供应关系,演变为伙伴关系。”苏伟铭在谈及雷诺与中国的合作时候表示,新的生态体系将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创新,快速迭代,实现指数增长,而更重要的则是,它将成为通往“再全球化”的现实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