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河股份之酿造篇

发布于: 雪球转发:3回复:5喜欢:10

$洋河股份(SZ002304)$ #白酒#

今天想把洋河酿酒的流程搞清楚,并试图找到基酒生产和后续业绩的一些对应。然,找了很多文章,都没能完全弄清楚各个流程,那就自己再找资料,看能不能整理清楚。

一、地理环境及自然条件

1.洋河酒酿造技艺历史悠久

其始于唐代,发展于明、清,尚可考证的历史已有四百多年,是中国传统的老牌八大名酒之一。

2.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主要分布在江苏省宿迁市洋河镇,地处全球北纬33度黄金酿酒带,坐落在世界三大名酒湿地产区之一的洪泽湖大湿地上,江苏省宿迁市的宿城、宿豫、泗洪三县区交汇处,面临徐淮公路,背靠京杭运河,交通畅达,酒业兴旺,市场繁荣。

拥有“三河两湖一湿地”(淮河、古黄河、大运河,洪泽湖、骆马湖,洪泽湖大湿地)的生态水系,自然生态良好,水源优质,土壤独特,是不可复制的白酒酿造产区,极宜酿酒。据权威机构检测,洪泽湖生态圈内的微生物基因数组达到16000多个,菌数约有2125万种。

3.名优酒窖池多

洋河有7万口名优酒窖池,现存明清老窖有2020条。

二、酒曲及大曲酒

曲,酒母。是粮食变酒的中间媒介。

曲主要分为五类,他们分别是大曲、小曲、红曲、麦曲和麸曲。白酒用到的曲主要是大曲。大曲酒可大体分为三类,高温大曲,中温大曲,低温大曲

高温大曲以酱香型白酒所用大曲为代表。制曲最高温度可60℃-70℃,是以小麦为原料所制成的,且用曲量与粮食比例高达1:1。其曲香纯正、浓郁,但糖化力较低的。一部分浓香型白酒大曲酒,也采用高温大曲。

中温大曲以浓香型白酒所用的大曲为代表。制曲时最高温度达60℃,工艺特点为多热少晾。糖化力、液化力和发酵力不及低温曲。

清香酒所选用的为低温大曲,一般以大麦和豌豆为原料,其制曲时的最高温度在50℃以下,且一般会加入功能不同的多种曲药来进行发酵。低温曲发酵好、出酒率高,酒中的乙酸、乳酸及其乙酯、醇类物质也较高。

另有超高温曲,俗称“香曲”最高温升至67摄氏度以上。

洋河的基酒分为两种,一种是名优基酒,需要用到高温大曲,主要用来勾兑中高档成品酒,一种是普通基酒,采用中温大曲,主要用来勾兑普通成品酒。

三、洋河制酒流程

洋河系列产品,均属浓香型白酒,具有“甜、绵、软、净、香”的绵柔性风格。酿造技艺以传统手工操作为主,主要包括制曲、酿酒、封藏、勾兑四大工艺。(这里说的是名优基酒)

1.制曲

(1)原料:小麦50%,大麦40%,豌豆10%。

(2)方法:按比例掺和,破碎成粉——加水拌面打团、踩曲成坯——曲坯入房——成熟曲入库

(3)制曲周期:曲坯入房后,先发酵,春5—6天,夏3—4天——开门排湿,进入潮火阶段,5—7天——大火阶段10天——后火阶段10天。所以这个阶段春季约30—33天,夏季约28—31天。成熟曲入库后,还需存储180天后方可用于酿酒。

(4)酒曲特点:断面看,有金衣、紫圈、白肚、红心的特点,称之为“四色曲”,有丰富有益微生物。

(5)制曲时间:有“春、夏66,夏做33,全年不超过165天”之说。是什么意思呢?洋河酒曲分为春夏曲和伏曲,为保证酒曲的品质,春秋两季各做66天,夏季做33天,制曲的时间从清明开始,霜降停工。

清明最早制成的酒曲,到11月就可以酿酒了。霜降最迟的酒曲到第二年6月可酿酒。

2.酿酒

(1)原料: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酒曲。五种粮食分别对应洋河酒的“甜、绵、软、净、香”的特点。以下是生产9000吨基酒的原料消耗量,可见各原料的比例。

(2)酿酒流程:制酒醅——入窖池发酵——馏酒——加原料继续入窖池——馏酒

(3)酿酒时间及周期:

①每年春分(每年3月19日或20日或21日或22日)时节,酒醅入窖池,白露(公历每年9月7日到9日)时节开窖,历经12个节气,拥有长达180天的超长发酵周期。

②一般每年6月份起,所有酒醅入池,白酒企业不再连续生产基酒,即所谓“压窖”,到9月气温降低时才开始重新加料生产。

③根据2009年《招股说明书》对产能的描述可见,彼时计划建优质基酒窖池3480个,每年生产天数289天,每天可作业窖池数58个,平均发酵周期60天(现在已改为70天),基酒出酒率37%。

以上为摘录,可以推导出:

a.酒醅并不是春分那天同一天入窖池的,否则怎么可能有每年生产天数289天之说呢。所以我理解成“分批入池,分批出窖馏酒”,春分那天入窖池的酒醅在白露前后出池,依次类推。

b.如果是每年春分时节,酒醅入窖池,到6月不再入窖,这段时间正好70天左右。

c.洋河基酒的生产不是一次性蒸馏就丢槽的,而是蒸馏出酒后,丢一部分槽,继续加原料,继续入窖池,继续馏酒。第一次蒸馏的酒成为头排酒,品质特别好。后面不知还能蒸馏几次?生产天数289天,那么加料重新入窖、重新发酵应该也算是一次作业吧。

写到这里,我这样推断:春分开始制酒醅,白露开始出头排酒,后面的作业都是在头排酒后继续加料、继续发酵、继续蒸馏、逐步丢槽,直到第二年春分又重头开始。而头排酒蒸馏后,后面的基酒发酵期就不需要180天,而是70天左右了。

百度脑图整理如下:

这是目前我自认为最合理的解释了。而37%的出酒量,应该是日平均数。

洋河酒志》中记载以洋河代表的浓香型酒的制作工艺源自“老五甑续茬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革新,这种方法要使原料经5次发酵,才变成糟,我这样一算只有4次,但大致方法和流程应该是差不多的吧。

(5)酿酒特点:

《招股说明书》种说到,影响基酒质量的主要因素又发酵周期、压窖期、窖泥质量、酒醅成分、大曲种类等。

洋河的发酵期和压窖期都比较长,使香味物质种类增多,但会更多消耗酒精,导致出酒率相应下降。

酿造过程,洋河采用“三低工艺”,对温度严格把控。“三低工艺”,即低温入池、低温发酵、低温馏酒。比如入窖温度要控制在16℃,因为入窖温度越低,发酵过程就越缓慢,发酵的时间才会越长,这样才能累积更丰富的微量元素。

3.封藏

通过以上工艺生产出的基酒由品酒师评级,按质量档次划分优级、一级、二级共三个基本等级。然后放入储酒罐中进行陈化老熟。“经过陈化老熟后,酒体从辛辣刺激转变为醇和柔顺、香气纯正、风格突出”。

封藏浓香型白酒窖池具有“窖池越老,产出优质基酒的比例越高”的特点,因此,普通基酒陈化老熟的时间较短,而且存放在露天的储酒罐中;而名优基酒是放在地下酒窖的陶坛中,陈化老熟时间平均为两年。所以,中高档基酒存量看陶坛库存容量就行。

4.勾兑

之前酿好的酒成为基酒或原酒,勾兑后包装完成才是成品酒。

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中介绍,把不同香气和口味的酒(包括基酒、调味酒或食用酒精),按不同比例掺兑调配,使之符合同一标准,以保持成品酒某种风格。

不同系列产品所用的基酒种类、储存年限都是不同的。

如,梦之蓝手工班为洋河主打高端白酒产品,外界有“三老”的说法,指的是梦之蓝中央酒区的百年老窖池、老工匠手工酿造,基酒选用的都是20年以上的老陈酒,梦之蓝手工班的产品不到洋河酒总产量的2%。

经过勾兑之后的白酒,也称为散酒,通过装瓶、包装之后,就可以流入各个销售渠道销售了。
你认为洋河好喝吗?欢迎留言讨论

全部讨论

01-07 20:11

钟雨:陶坛库储存的基酒用于海、天产品质量的提升及其梦之蓝产品。谢谢。(参考2019年业绩说明会)爱的奉献(1500850750) 2024/1/6 22:17:57
目前公司洋河、双沟和泗阳三大基酒拥有15万吨储酒陶坛库。陶坛库的储酒可以提高海之蓝、天之蓝的品质及用于梦之蓝产品。2021年末储酒有近70万吨(商品酒4.5万吨,基酒62万吨)。
海之蓝三年,天之蓝五年,M3十年,M6十五年,M9二十年
15万吨储酒陶坛库,平均下来每年不是只是三万吨左右
洋河一年卖十四万吨左右蓝色经典,这些酒哪里来的?

2023-10-11 15:37

出酒率37%怎么算的?

2023-09-11 11:39

谢谢,收藏了。$洋河股份(SZ002304)$

2023-09-11 10:56

很详细了,谢谢分享。
洋河的问题,我觉得主要是管理层有点急功近利,以前买川酒,近几年买信托,所以被市场抛弃。
赚钱多了,多多分红,多多回购注销,或者更多储存优质基酒,搞年份酒等等,市场认可度会更高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