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账户回撤的厉害,真的令人非常不爽。但是熊市也是调仓换股的好机会。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最近的投资思考。
最近我在挖掘一些困境反转企业的投资机会。最近配置了一些华润电力和中粮家佳康。后来我想了一下,我2020年以来新开仓的股票中,有一多半都是困境反转型的。这里面有2020年上半年买的中海油、中远海控;2020年下半年买的ST舍得;再就是最近买的这两只。按时历史统计数据看,貌似我买困境反转股的整体收益还不错,反倒是买的一些白马股收益一般。
困境反转型投资是一种看起来收益不错,但是实际是冷暖自知,而且难度比较大的股票投资行为。这里面有两个因素阻止这类投资者获得高收益。
一个是企业陷入困境了,但是不会再反转。如果说企业不会反转,那就不能说这是困境反转型投资。这属于投资者判断失误了。因此有足够能力判断企业可以困境反转是进行这类投资的基本素养。
还有一种情况是企业需要足够长的时间才能反转。如果过早的介入,一方面可能需要等到天荒地老。还有就是在长期的等待过程中其他因素导致企业的情况变化了。这里可以看一下我的例子。我之前因为油价暴跌买了中海油。判断中海油业绩会反转并不难。但是在油价已经开始大幅上涨后,因为美国的制裁,中海油的股价并没有明显的上涨。我在持有中海油1年半后放弃了。不过有意思的是,市场和我开了一个玩笑,等我卖了后,中海油就开始涨了。当然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催化剂,即EW冲突。这不是我可以预见的。
长期的等待的时间及风险成本让困境反转型投资的收益不再那么诱人。
即使困境反转型投资有时间及风险成本和能力要求,但是总体上,我认为这是针对普通投资者一个比较不错的投资选择。理由如下:
这类投资方式的最大优点在于估值保护。困境反转投资的核心是低估值。并不是企业陷入困境就可以投资,还需要其足够便宜。
另外就是如果我们可以较为容易的识别出企业的困境是暂时的。那么在低估值保护下,这类投资的确定性就大了很多。因此是否可以容易的判断企业走出困境是困境反转性投资的另一个重要因子。这里的要点是难以判断的投资机会我们不去把握。我们采用一眼定胖瘦的方法选择投资机会。
一眼定胖瘦既可以用来判断估值是否合适,也可以用来判断企业的基本面。原则就是机会不好就不碰。
在具备一定能力的情况下,困境反转型投资可以有相当的确定性。但是我们还需要一点运气。这点运气就是可能买的公司够便宜,也有反转的确定性,但是业绩或者股价反转的时间稍微长一点。这是完全没有办法的事,只能交给上帝了。
@今日话题 $中粮家佳康(01610)$ $华润电力(00836)$ $舍得酒业(SH600702)$
精彩讨论
宓悦2022-10-18 18:59中医文化源远流长,但文化和科学还是泾渭分明的。如果把文化转化为科学,那就得过筛子。而在医学领域目前全球公认的筛子就是FDA。在2000年前后,中药也豪言壮语进军过FDA,当时为了保守起见,拿出的都是看家的玩意儿——有标准化制造的中成药。
而时隔二十年了,除了复方丹参滴丸折戟临床三期,剩下的连安全可靠性的临床一期都没过。而作为大户的中草药饮片更是连一致性都谈不上,做实验的门槛都迈不过去。
其实如科学的其他分支一样,低垂的果子早就摘完了,国外虽不叫中药,但各种动植矿物,也早就尝试一番了。
而对于这类天然产物现代医学第一步就是提纯,比如大蒜素有杀菌作用,那就要在大蒜中提纯大蒜素,而生吃大蒜是起不到杀菌作用的。而中药连这个门槛都没过。
更别说现代药物很多都是在实验室中制造的非天然物。每个药品的研发费用要在百亿级别,周期要十年左右,这一套下来还是九死一生。根本不像李时珍尝百草那么简单。
但是中药依然有他的作用,尤其是配合中医的金木水火土心肝脾胃肾各种神秘理论,造成信息不对称,你只能半推半就着服从。正所谓信则灵即使现代医药,往往安慰剂的作用也是不能忽视的。所以要做双盲实验。中药配中医,最大限度运用了安慰剂作用,加上自身的免疫作用,自然小病也就药到病除了。
对于疑难杂症呢,别忘了中医很早就以大麻子鸦片壳入药,这些麻醉致幻剂,虽不能治病,但给重病的人减少了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作为病人和家属哪能不知足。当然人难免一死,死了人还有各种玄幻学的解释。也许你就是孽障本该不得好死,与人家中医无关。
总之在政治搭台文化唱戏的大背景下,从文化这条线切入,时刻紧靠政策这棵摇钱树,吃些大医院看病难看病贵溢出的客源,最好再能沾些医保的腥儿。中医大有前途。
中医药是个套利机会,只要是这个伪科学的窗户纸没人捅破,就能世世代代延续下去。但中医药是什么货色,医疗行业的人都是看破不说破,任凭这个本该套在某处的气球被越吹越大,我不敢赌他会不会破,也许就着这个谎言就这么无限的吹下去,但他不管吹多大,多漂亮,多么晶莹剔透,光亮无瑕,我都会想起最初那个不懂事的孩子用家长们欢愉的工具当气球吹的荒唐样子。网页链接
cash_king7892022-10-19 13:07一句话总结您的文章,不知到位否?:好的困境反转投资是一眼定胖瘦的那种,也就是在显著低价的保护下进行,否则一旦预期中的反转迟迟不来,拖得太久,受外界不可控因素影响就比较多,容易陷入投机者的境况
杂环的投资周期表2022-10-19 09:44很多时候是周期股投资,而不是真正的困境反转。也就是说问题是行业性的,而不是公司本身的。不过周期股投资同样可以获得很不错的收益,同时难度是低于困境反转投资的,但收益空间肯定要小一些。
hope20352022-10-18 12:02港股除外
二马由之2022-10-18 08:59困境反转和高抛低吸大白马没有本质区别,其实都是在好公司上做高抛低吸。区别在于:如果只做高抛低吸大白马,这样的投资机会非常少见。往往利用市场牛熊才会有一次机会。加入困境反转因子,这样可以利用一些行业陷入周期性萧条的机会去介入,当行业景气后退出。由于不同行业的周期性不同,这样投资机会多了很多。而且往往行业进入萧条后,估值会足够便宜。
全部讨论
中医文化源远流长,但文化和科学还是泾渭分明的。如果把文化转化为科学,那就得过筛子。而在医学领域目前全球公认的筛子就是FDA。在2000年前后,中药也豪言壮语进军过FDA,当时为了保守起见,拿出的都是看家的玩意儿——有标准化制造的中成药。
而时隔二十年了,除了复方丹参滴丸折戟临床三期,剩下的连安全可靠性的临床一期都没过。而作为大户的中草药饮片更是连一致性都谈不上,做实验的门槛都迈不过去。
其实如科学的其他分支一样,低垂的果子早就摘完了,国外虽不叫中药,但各种动植矿物,也早就尝试一番了。
而对于这类天然产物现代医学第一步就是提纯,比如大蒜素有杀菌作用,那就要在大蒜中提纯大蒜素,而生吃大蒜是起不到杀菌作用的。而中药连这个门槛都没过。
更别说现代药物很多都是在实验室中制造的非天然物。每个药品的研发费用要在百亿级别,周期要十年左右,这一套下来还是九死一生。根本不像李时珍尝百草那么简单。
但是中药依然有他的作用,尤其是配合中医的金木水火土心肝脾胃肾各种神秘理论,造成信息不对称,你只能半推半就着服从。正所谓信则灵即使现代医药,往往安慰剂的作用也是不能忽视的。所以要做双盲实验。中药配中医,最大限度运用了安慰剂作用,加上自身的免疫作用,自然小病也就药到病除了。
对于疑难杂症呢,别忘了中医很早就以大麻子鸦片壳入药,这些麻醉致幻剂,虽不能治病,但给重病的人减少了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作为病人和家属哪能不知足。当然人难免一死,死了人还有各种玄幻学的解释。也许你就是孽障本该不得好死,与人家中医无关。
总之在政治搭台文化唱戏的大背景下,从文化这条线切入,时刻紧靠政策这棵摇钱树,吃些大医院看病难看病贵溢出的客源,最好再能沾些医保的腥儿。中医大有前途。
中医药是个套利机会,只要是这个伪科学的窗户纸没人捅破,就能世世代代延续下去。但中医药是什么货色,医疗行业的人都是看破不说破,任凭这个本该套在某处的气球被越吹越大,我不敢赌他会不会破,也许就着这个谎言就这么无限的吹下去,但他不管吹多大,多漂亮,多么晶莹剔透,光亮无瑕,我都会想起最初那个不懂事的孩子用家长们欢愉的工具当气球吹的荒唐样子。网页链接
一句话总结您的文章,不知到位否?:好的困境反转投资是一眼定胖瘦的那种,也就是在显著低价的保护下进行,否则一旦预期中的反转迟迟不来,拖得太久,受外界不可控因素影响就比较多,容易陷入投机者的境况
这是一个好主意,不过困境的公司有不少,反转的凤毛麟角。能碰到这种机会是幸运,但需要我们自身三个条件。1.对行业或个股的认知较高。2.有较强的心理素质。3.有一笔闲钱,输了也无所谓的那种。2018年的中兴通讯就是一个例子。在极度悲观的环境下敢买入的人确实不多。我也意识到了这个“捞偏门”,所以习惯留下一部分资金用于类似的机会。
这几年做ST困境反转的也很能赚,雪球有做完ST舍得做ST红太阳的,还有ST宜化融捷澄星等明星股
困境翻转企业低估值保护是个伪命题,事实上越是困境期,企业利润越低甚至亏损,估值反而越高。如果再赶上大熊市,跌起来没底,又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涨回来,对持有者是极大的煎熬。
困境反转一是能持续经营,二是充分低估,这两个哪个人能靠谱的判断出来?
8月26日周评综上:股票减仓或空仓,风险不可等闲视之。股指单边做空500,10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