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FOF的一些思考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5回复:18喜欢:14

最近和不少FOF管理人交流,包括自己家族基金的,也包括银行和券商的FOF投资经理,分享一些内容

1、FOF管理人赚钱吗?其实是一个不怎么赚钱的业务,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来新东家工作前,有盘算过一笔账,当时有些亲朋好友希望我去开家私募,帮他们通过FOF形式管理大概1-2亿的资金,我用计算器敲了一遍,1亿1%管理费是100万,8%以上提取10%业绩报酬,按照年化20%,我能再提取120万,合计是220万。考虑开公司有税务成本,人力成本,场地租金成本等等,即使再怎么节省费用,实现盈亏平衡都非常难。按照1.5亿计算,也可能没我上班工资高,前提还得实现20%的年化回报,加上我的能力也远远不到这个专业程度,怎么算都是一笔不划算的生意,因此给人管FOF这条路我自己没有再考虑

2、FOF管理是不是很轻松?实际情况是非常累,甚至比私募多头还累,为什么这么说,因为FOF的投资标的更广,基金光公募一万多个,加上私募,再考虑还得学习研究宏观配置、量化、cta、债券等等其他类别的资产,研究覆盖的范围会非常广。所以像券商或者银行的fof团队通常是几十人的团队,宏观一个组,多头一个组,量化一个组,cta一个组,每个组有投资经理+研究员组成,研究员人均会覆盖几十家管理人,对他们的尽调+季度跟踪,会非常占据时间精力,另外还有有专门的团队对接基金合同,法务合规等事项。所以我认识的一些管自己或家族钱的朋友,几乎就是沉浸在各类管理人研报里,北上广深到处飞来飞去的调研。除了覆盖广,fof还面临一个额度稀缺的问题,好的管理人通常额度有限,不控规模业绩下滑,控了规模那晚了就买不到,所以真正去配置时还有操作上的各种难度。

3、FOF到底比投单一资产有什么优势?我看了过去早期的一些FOF,实话说表现都不太好,拿优秀的FOF和优秀的单一私募对比,收益端上处于被吊打的水平。这里一部分是因为大部分FOF是遵照资产配置理念,所以多多少少会因为平滑波动而影响收益。另外一个也是和早期FOF的理念有关,FOF应该是经历了几个阶段,最早的阶段应该就是全明星配置,明星管理人额度不好买对吧?门槛金额高不能一网打尽对吧?那我们就整个fof,一笔投资,囊括多个优秀管理人(比如景L,淡SQ,礼R等等)。这样的FOF,实话讲,只能帮助客户提升确定性,很难提升超额收益。这种模式运作了一段时间,大家发现FOF其实没啥用,收益没变多,费用反而变多了,所以1.0版本的模式也就越难获得市场认可。FOF2.0版本开始出现,开始了一些单一策略产品,比如全部都是投cta产品的fof,全部都是投指增的fof,全部都是投成长型私募的fof,2.0版本开始突出了管理人在专业和挑选稀缺产品的能力,比如复杂的cta,很多投资者无法理解其运作模式,怕买单一管理人会踩雷,但是又不得不配(资产配置),那么他们就会选择一些cta fof。2.0的版本应该是突出了fof管理人在选择管理人和与管理沟通额度,沟通费率等一系列的能力,通过这些实现了较高的价值,因此目前市场的fof也开始大规模增长。目前开始有FOF3.0的版本出现,相比1.0选明星,2.0专注单一策略,3.0会更加强调FOF管理人在资产配置和轮动的能力。什么时候多配价值型股多?什么时候多配CTA?什么时候考虑配债避险?通过这一块的能力再度加大超额收益。3.0的版本实话实说,做的好的我自己没太接触到,2.0有非常多,看着像3.0也挺多,但是20%的cta几乎是永恒的比例,即使上下调整也就5%的仓位,各大类资产在牛市或和熊市的比例差距基本都是10%以内,离真正的灵活轮动还差很远。

4、自己做FOF和买机构FOF有什么优缺点?机构FOF有专业团队运作,个人的能力很难比过,此外机构FOF再与底层谈费率时更有优势,比如我们平常买私募是2-8,机构可以做到15-85,不过考虑FOF本身也收费,所以两者费用上差异不大。个人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更加灵活。第一是机构FOF要挑选管理人会有严格的尽调,上会,入库等流程,不在白名单内的就无法配置。第二是在调整环节,底层管理人比较好面子,如果一个大机构FOF因为业绩问题要赎回,底层管理人会觉得不够尊重,后续的合作关系就能长久。而个人投资者赎回就赎回吧,管理人对散户的流入流出不会那么的重视。第三是机构FOF还会受到投资合同的各类约定,比如有些不能投公募,有些不能投5亿规模以下管理人等等,都会对产品的实际运作带来影响,而个人投资,想投啥就投啥,只要能买到即可

综上,FOF其实对于管理人来说,是一件很吃力但是又不是很讨好的生意;FOF的专业化和策略丰富程度这几年在显著提升;机构FOF和个人FOF优缺点对比明显,专业的投资者可以选择自己做FOF,而不太专业的人士,建议还是将钱交给机构打理(建议选择多策略均有覆盖,投研人员充足,对管理人溢价能力较强的专业机构)

以上讨论没考虑资金量的问题,个人可投金额如果低于300万是很难实现多策略配置的,毕竟一个底层私募就100起了,金额量不大的稳健型投资者更建议选择机构fof

#Z基金#

精彩讨论

微积分量化价投2021-09-29 14:34

分析得非常在理。FOF最终的形态可能是大的私募基金内部多策略的FOF产品形式,这样可以避免双重费用,同时容易穿透子基金,无论是风控,还是调整都有很大的优势和灵活度,前提是私募规模要足够大,产品线足够丰富,策略类型足够多样。

全部讨论

2021-09-29 14:34

分析得非常在理。FOF最终的形态可能是大的私募基金内部多策略的FOF产品形式,这样可以避免双重费用,同时容易穿透子基金,无论是风控,还是调整都有很大的优势和灵活度,前提是私募规模要足够大,产品线足够丰富,策略类型足够多样。

2021-09-30 12:29

券商fof看不到所投的成分私募(动态调整),虽然有fof选择标准,但投资人还是看不见成分私募。那么怎么评价券商的投资能力,就成为问题了。原来研究私募经理,投fof就要研究券商投资能力,那就更难了。一个要看,券商吸收的私募范围是否够大,也就是覆盖能力;第二个要看券商的挖掘能力。私募就像股票,fof管理人就像公募经理。

2021-11-09 17:24

你是在搞家族办公室?

2021-10-03 08:31

很清晰,学习了

2021-10-02 18:55

读出了一丝最完美的fof管理人的轮廓:自身专业懂各种策略、自有资金量大、有渠道关系(能拿到稀缺额度)

2021-09-29 16:08

写的非常到位,建议关注某些头部券商私募FOF团队。

2021-09-29 15:53

这周被中证500拉胯了,已经回撤10个点。FOF有好一点的产品介绍吗,能躺赢的那种,不怕慢就怕波动大。

2021-09-29 15:30

原来FOF还这么麻烦,还是自己做FOF组合吧,非常感谢!

2021-09-29 15:11

学习

2021-09-29 15:01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