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六道关键题,让投基不再投机(下)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46回复:53喜欢:163

前几天受雪球邀请写了投基的一些心得,主要围绕了两个问题,分别是:

1)投基第一题,我应该选公募还是私募?

2)投基第二题,我应该找什么样的机构?

原文链接:做好六道关键题,让投基不再投机(上)

感谢大家的认可,写完后也被邀请到了一些私募基金交流群,信息渠道得到了更多的拓展。今天周末了,腾出时间再把接下四个问题阐述一下,四个问题分别是:

3)选基第三题,基于资产配置模型,我的财富投资到基金的比例设定?

4)选基第四题,何时、何种策略买入基金?

5)选基第五题,从哪个平台买入基金?

6)选基第六题,买入后的持仓跟踪及调整策略

文章结尾处还有一个组合模型的小展示

------------------------------------------------------------------------------------------------

3)选基第三题,基于资产配置模型,我的财富投资到基金的比例设定?

这个问题和如何选到好基金不太相关,但是同样比较关键,因为它将主要解答两个问题,一是个人财富中需要买多少比例的基金,二是不同类型的基金应当分别占比多少,而做好这两个问题对于最终的收益/风险也有很大的影响。

个人财富管理涉及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基于自身的收入/支出与生命周期做人生财务规划,第二个是基于自身的风险偏好、收益预期、流动性需求将自身可中长期投资的金额依照资产配置的模型做组合投资

第一个问题(财务规划)比较好理解,首先是计算家庭出家庭未来6个月的预期支出,将这部分钱放到A现金管理里随时应急。第二步是参考自身的年龄和家庭成员测算出B保障类的缺口(比如重疾、子女教育等),虽然保障型产品从收益的角度很低,但是功能性比起强,所以我自己给自己也配了一些重疾/医疗型的保险(长期年金我就没有考虑,年化收益率2%左右,家族信托起点很高,不适合我这种小散)。第三步,将6个月生活花费和保障缺口补足后,就可以考虑将剩余的资金拿来做投资了,也就是到了第二个问题,依照自身的需求,在基于资产配置的模型框架下做C、D、E的组合投资

第二个问题的(资产配置)现实操作起来会有难度,这些年无论是财富管理机构、资产管理机构都在谈论资产配置,基于主体不一样,资产配置肯定是有区别。从机构资产管理的角度来说,由于资金体量大(可以买到丰富的品种),流动性要求低,资产配置的限制因素少,从而就可以达到不错的效果。而个人投资者,资金体量相对较小(比如某2000万起步的股权基金就很少人可以参与),部分资金流动性要求高,导致个人资产配置时需要关注的因素非常多,想要做出一个完美的model portfolio会很难。

那么资产配置到底有什么作用?相信大家第一反应就是鸡蛋不在同一个篮子里,资产配置可以分散风险。这个答案模糊上来说是对的,但是资产配置的魅力不仅仅是降低风险(波动率),而是找到最优投资比例,采用多个低相关性的资产组合达到相同波动风险的情况下提升预期收益(如下图的红点)的效,或者在相同预期收益的情况下降低波动风险。

这里具体的原理不在此文解释,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这篇帖子:从均值方差到有效前沿(文字版) - 知乎 (zhihu.com),如果上图比较难理解,那么看下面这个图加文字解释就一目了然了(文章来自私募交流群群友杨神 @Shennnnnnn  ,量化百宝箱) 

如果觉得仅仅是降低了波动不够证明资产配置有效果,那么下面这个图就能够更加震撼的让我们体会到资产配置的魅力

Brinson、Singer和Beebower在对82家大型的的美国养老基金1977-1987年的投资组合样本进行分析后发现,基金投资报酬的91.5%来自于资产配置策略,而我们平常认为非常重要的选股,择时等因素仅占比不足7%。相信说到这,大家对于资产配置的作用也有一定理解了。

(插个讨论话题:集中投资vs资产配置,哪个才是更好的投资方法论?巴菲特是集中投资的典型代表,前段时间去世的耶鲁大学捐献基金掌门人大卫史文森则是资产配置的传奇代言人。就我的肤浅理解,这两者没有绝对的孰优孰劣,两位传奇都是管理大资金并获得长期年化20%+的收益,是集中投资还是资产配置,取决于你对投资标的的理解深度和对波动率的容忍程度,如果你能很好的理解你持有的个股并且对30%的回撤都毫不在意,那么集中投资可能给你带来高额的回报。如果你不具备巴菲特那种能力,20%回撤能让你夜不能寐,那么建议还是加入资产配置的队伍)

个人投资者该如何做好资产配置呢?

一千个投资者就会有一千个不同的需求(主要围绕收益、风险、流动性三个指标平衡,另外资金量大小决定了可配置产品的丰富程度),从而产生一千种配置方案。既然我们知道资产配置的主要原理是利用低相关性的资产做组合投资,那么针对不同风险偏好需求,可以有几个大致的标准组合(按500万可投金额)

A:稳健型(预期回报年化7%到9%,最大回撤低于5%),固定收益类70%,权益类20%,另类10%。

举个具体的产品配置方案:固定收益300万非标信托(目前市场年化7%的产品还有),50万债基组合(如某基金公司的稳稳幸福fof,下图是我自己弄的固收组合,年化回报也是6-8%之间),权益类主要是股票基金(100万的指数增强,比如头部的几家量化私募,近几年费后收益高达年化25%+,最大回撤10%),另类可以是50万的fof(如CTA策略的fof,主观商品期货的fof,好的产品通常费后年化也可以去到20%,最大回撤7%)。由于股票和CTA相关性为负,两者同跌的概率极低,那么组合下来,这个组合的预期收益大概就是乐观13%、中性9%、悲观4%,其中的最大回撤应该会低于4%


B:平衡型(预期回报9%-15%,最大回撤低于10%),固定收益类40%,权益类40%,另类20%。

举个具体的产品配置方案:固定收益150万非标信托(目前市场年化7%的产品还有),50万债基组合(其实如果不需要流动性话这50拿去信托也可以),权益类主要是股票基金(100万的指数增强+100万的主动管理),另类可以是100万的量化多策略(如CTA+中性对冲策略的量化产品,这样资金使用效率很高,中性策略与股票也低相关)。这个组合的预期收益大概就是乐观18%、中性10%、悲观2%,其中的最大回撤应该会低于8%

C:进取型(预期回报20%+,最大回撤低20%),权益类60%,另类40%。

举个具体的产品配置方案:权益类主要是股票基金+优质个股(100万的指数增强+100万的主动管理+100万优质股票,比如 $隆基股份(SH601012)$   $泸州老窖(SZ000568)$    $连城数控(OC835368)$   ),另类可以是CTA+对冲(如100万趋势策略的量化CTA+100万中性对冲策略的量化产品)。这个组合的预期收益有点难预测,预计90%的概率会落在乐观35%、中性15%、悲观-5%这个区间内,其中的最大回撤应该会低于20%。

我上面所谓的乐观和悲观都不是极值,比如去年,上面三个股票就差不多3-4倍,指数增强和主动管理60%-80%,CTA+中性也去到了30%左右,算下来去年是翻倍都有多。所以这里用的参考更多是看长期均值回报去预测,基本上是按照优质个股25%,优质多头15%,优质另类15%,优质债基和非标7%来测算。

因为考虑这里是雪球,大家风险偏好远高于其他投资者,所以这三个标准组合我都提升了风险因子,与主流财富管理机构相比激进不少。此外,我自己对债券无感,虽然股债也是低相关,但是对于500万以上的投资者而言无论是信托、CTA还是对冲都比买债性价比更高,所以在以上三个组合里债的配置极少。如果资金量小一些的投资者(通过不了合格投资者认证),那么债可能是替代方案。

总结回到第三题,首先把自己的未来几个月的生活开销剔除,其次把保障缺口补足,最后在依照自己的风险偏好、流动性需求、预期收益、还有自己的资金实力去按照资产配置的模型做组合投资。我给到的是针对500万可投金额的三个标准化的模型,如果是10000万级别的,那么会建议加入大量的股权基金,并且还需要更多考虑全球配置,如近些年海外发达市场的并购基金,IRR能达到惊人的30%+。在资金量低于10000万以下时,大体比例按照标准组合走就差不多了,但是资金量大于亿时,真是可以把自己当成一家资管机构,通过量化的方式找到最优投资比例。

4)选基第四题,何时、何种策略买入基金?

如果好的管理人选到了,好的配置比例设定好了(上段忘了说,资产配置最好做季度的动态平衡,也类似高抛低吸,维持比例的大体一致),那么这个问题其实就不那么重要了,但是好的时点、好的策略买入还是能够增厚不少收益。虽然我自己会尽量淡化择时这个问题,但是不得不说,如果不做资产配置动态平衡,低位布局比高位买入的最终收益也是天差地别。

关于买入的时点,我的建议还是看市场的整体估值水平,可以参考这个图:

关于何种策略买入基金,其实也需要依照自己的风险偏好与当时市场环境去选择策略,有以下几种供参考:

第一种就是定投,这个策略大家肯定都听说了,我不就不多说优点,重点说说缺点,1、牛市行情会很郁闷;2、定投久了后,持仓波动和大笔买入无异;3、看到不少大V说定投止损不止盈就肯定赚钱,这个说法绝对错误,基金是人管的,人如果都变了,为什么不去止损,无底洞的投下去就算最终能回本,几年的利息钱不也是机会成本吗;4、容易遇到基金限购导致定投计划遇阻,比如你想每天买10万坤坤,但是前段时间限购下来,可能就在3-5月的市场深坑期间补不到这个仓位;

第二种是选择长期封闭基金,这个策略我自己挺喜欢,能帮我管住追涨杀跌的内心,我算半个职业投资人,对20%的回撤都没什么波澜,但大部分的个人投资者可能更容易追涨杀跌(去年疫情的赎回潮、今年过年后的赎回潮,受伤的最终是基民),让优质的基金经理去做判断,而不要基于自己的情绪

第三种是买存量vs买首发,我喜欢在市场波动较大时选择首发,在市场低位或者上涨趋势明显时选择存量老产品,买首发会起到类似定投的效果,降低高点买入的风险

第四种是买FOF,把诸多难题丢给FOF管理人

现在FOF的产品越来越多,FOF本身也是一种资产配置,FOF管理相对普通投资者更了解底层资产,对大类资产判断更专业,而且由于FOF基金相比普通投资者还有更容易拿到优质产品额度,谈判到更好的费率模式,满足起购金额门槛要求等等优点,所以,FOF也是一种不错的投资方案。(客观补充一下,FOF也有缺点,如双重收费、建仓时效、底层过度分散、信息更加不透明等等一系列问题,好的FOF管理人目前也很稀缺)

总结一下第四题,何时买入基金,肯定是市场低位买入最好。不用去太关注基金净值的高低,应该关注的是市场估值水平(和自己过去比,和海外市场比),另外更细致一点也可以衡量一下基金经理喜欢重仓的行业的估值水平(比如坤坤的白酒,兰兰的医药),前十大持仓PE的历史分位,ROE水平等等。关于策略,依照个人情况灵活选择,我自己喜欢封闭型的产品,2到3年为佳,另外个人判断FOF以后会慢慢变成主流,目前处于起步阶段。

5)选基第五题,从哪个平台买入基金?

基金认购平台大概分为几类

1、公司直销: 优点主要是费率,基本上是最便宜的。缺点:由于缺乏专人服务(除非你资金很大),信息和售后服务会比较落后,另外由于直销平台一般仅展示自家产品,所以要比对其他产品时还是需要从其他渠道了解。

2、货架型的互联网代销机构:典型的有天x基金,my金服,排x网等等,产品齐全,费率通常一折起或者直接零,用户界面也做的比较好,体验感会比较不错,可惜一般也缺乏一对一的专人服务。这里也说一下雪球,雪球的社区运营模式我挺喜欢,既有互联网的货架模式,又能通过基金经理的互动增强投资者的信息渠道来源,私募端也有一对一的服务,总体而言互联网平台里雪球会是我的首选(可惜私募这块cta、量化产品引入太少了)。

3、专人服务的传统代销机构:典型代表有招x、诺x,等,缺点在于认购费几乎不打折,但是服务上来讲会是最好的,客户经理基本都是有问必答,平常会有各种线上线下的活动邀请参与,另外在中后台也有专业的基金研究队伍专门负责定性定量筛选基金、定期售后跟踪甚至是直接做FOF管理人等;这样就不同于互联网这种靠自己选的货架模式,重点推荐的产品整体上会强于市场平均水平,创造了一定的投顾阿尔法。

平台的选择就按自己喜好判断了

6)选基第六题,买入后的持仓跟踪及调整策略

从不同的平台买意味着不同的售后服务,也意味着后续自己做跟踪及调整时的信息来源不同。但是不管有没有专门服务,持仓产品跟踪需要的数据(公募)基本都可以在万x或者天X基金里找到,如果是私募,直销或者代销渠道都会有发送周/月报的业务,自己询问清楚获取路径就好了。这个问题主要不是回答如何获取信息,而是想回答如何根据你所掌握的信息去判断持有的产品是否要加仓/持有/赎回/清仓。做好这个问题,同样对于投资的最终收益影响巨大,某种程度上来说,其重要性仅次于问题2,选到好的管理人。

决定是否加减仓我主要关注以下几点:

1)基于产品业绩维度的加减仓:业绩排名/收益/规模/持仓股变动等(直接从天天或者万德即可获取)

因为规模是业绩最大的敌人,过高过快的规模增长会让我考虑是否降低该产品上的仓位

会关注产品业绩的排名变化,如果一个长期排名优秀的基金突然同类排行大幅降低,我会去采用调研的方式去关注是否出现了重大变化并做出对应策略

持续关注产品的风格,根据季报分析其重仓股的买入逻辑,重仓股加权PE,ROE的变动,持仓行业的变动,持仓市值大小的变动,换手率集中率等指标变动。对于投资风格一改从前,出现漂移的情况纳入预警名单

2)基于公司、人员等主观维度的加减仓:依靠调研获取数据以外信息(直接从天天或者万德即可获取)

1、公司层面的变化,如公司股东变更、核心高管变更、投决会或者风控制度变更、公司薪酬制度变更等等

2、基金经理的变化,如离职或转岗、身体变化(伤病怀孕)、个人八卦(如桃花新闻、家人陷入官司等)、投资方法论的变化等等

3、产品运作情况和策略的变化,由于人员变更或者公司计划,产品可能会发生投资策略上的变更,比如原纯CTA策略变更为CTA+指增策略,那么需要去衡量该公司的指增阿尔法能力以及自身的权益仓位是否变的过高;又比如原本定义为打新的产品规模快速突破,打新策略已经对产品无明显收益增厚效果,那么可能需要考虑赎回产品。

3)基于资产配置动态再平衡的加减仓:

我自己的投资都会严格依照资产配置逻辑,在依照目标设定了投资比例后,我会每个季度动态的去调整,比如权益类由于过去一个季度暴涨,从原先60%仓位变动到了80%,那么我会赎回部分权益基金,加仓到另类仓位中,实现资产配置比例的均衡。同理,一季度股票大跌,权益仓位从60%下降到50%,那么我会考虑赎回部分CTA产品补仓到权益类。

4)基于市场估值因素的加减仓:

刚刚提到我会依据资产配置比例做动态调整,那么资产配置比例本身也不会一直不变,比如大盘5000点时权益类的比例就应该大幅下调,而2400点时权益类比例相当大幅上升,所以由于估值的分位,大的比例本身就需要季度动态调整。再次,持有的产品的具体估值也会发生大的变动,那么在权益资产内部也需要做动态调整。比如医药、白酒涨幅巨大,估值水平处于历史80%,甚至90%分位后,应该适当减仓坤坤兰兰的基金,补充估值相对较低的基金里。从指数来看也如此,沪深、创指涨幅较大、基金盈利较多,那么可以适当减仓,加仓到目前相对低谷的中证500、1000指数中,实现权益资产内部行业、大小市值的动态平衡。

说实话,持仓基金的跟踪与调整需要花费挺多的时间精力,买的产品越多,需要研究的成本就越大。基金投资和股票投资有相同之处,都需要做基本面分析,持有过多的产品虽然可能分散风险,但也可能容易导致应该精力不够忽视了其中的风险,所以我的建议是除非很大的资金量,手里的产品尽量不超过8款(包含公私募的各类策略的各类产品),如果担心单一策略仅买一个产品风险过高,那么两种办法,花更多的精力研究出其中最理想的产品买入,或者把选产品的事情交个专业的FOF投资人。

---------------------------------------------------------------------------------------------------------------------

六个问题差不多解答完了,上文提到我最近有600万闲置资金,准备在6月完成一个组合建仓,大的比例是

股票主观多头400万,公私募各一半合计占比67%;

量化增强100万,占比16.5%;

CTA加多策略100万,占比16.5%。

导入排排网后回测了一下过往业绩,具体如下(排排网能用的公募太少了,所以公募都简单算成傅鹏博产品,本测算中使用的不论公募还是私募都与我最终买的产品有差异,可以负责任的说没有一个是同款,只是策略和比例类似!):

1、业绩:按回测来看,2年前投入600万,现在盈利830万(看哭了,这两年市场真的太好了)

2、对比:与明星产品做业绩曲线对比,虽然组合配置了100万的低波动产品,但是最终收益并未输给大师,最大回撤11%也胜出了,可以说收益率和波动率均胜出。

(我也挺吃惊的,选择大师是因为大师过去业绩太强了,绝对没有贬低的意思,其他的很多产品我都不想拿来对比,这个结果一来后视镜,二来也确实证明资产配置很管用)

3、预测:排排网测算了我这个组合未来的预期收益,95%的概率是10年5倍。这个预测是排排网的软件自动计算的,逻辑应该是基于资产的长期均值回报,准不准不好说,但我自己感觉偏低了,10年10倍才是真爱。

弄这个组合绝对不是让大家抄作业的,出了问题我不承担一分钱责任,赚钱了也和我无关,我没有任何的商业动机。我摆上来主要是推荐大家也可以试试这个功能,体验一下配置的强大。其次自己确实要增加一些投资,会按自己的风险偏好选择一些产品,也想看看同比例同策略大概能取得怎样的回报。

-----------------------------------------------------------------------------------------------------------------------

关于投基的六个题目基本就到这了,本来想着几天前就写完的,但是作为一个天天九点后才下班的加班狗太难了,另外上文写完后新认识了很多朋友,所以过去几天都在交流学习。今天周六,早上八点起来写到现在五点整,终于写完了,体会到原创不易,后续我应该不会再写这种长文了[吐血] @雪球私募   @蛋卷基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全部讨论

MrTu先生2022-07-17 09:37

mark2

longmile2022-03-02 17:16

基金

ljy12182021-12-13 23:39

我刚打赏了这个帖子 ¥200,也推荐给你。对于我这种配置类选手非常有用,精品。

北海之心2021-11-13 17:57

手动点赞
周末时光不虚度

linusyxx2021-11-08 15:05

受益匪浅,楼主辛苦了

roxannelyu2021-10-21 14:49

一键三连~

管李金钱2021-09-28 14:38

写的很不错,专业而且实用,最后回撤用的是近两年的数据,很好奇如果用18年以前熊市的数据做回撤,结果怎样。

深圳小v2021-07-21 06:58

我刚打赏了这篇帖子 ¥6.00,也推荐给你。

濛池投资2021-07-04 20:31

1、请教一下如何把握风格飘移的基金? 回看,出现风格飘移的基金并不少,比如兴全经常在牛熊之间做很大的风格切换;劳杰男、何帅等人也有过明显的风格飘移;周应波随着对行业景气度和估值的判断,也会做很大的风格飘移;随着管理规模的扩大,基金普遍降低换手率; 从后视镜看,风格飘移有好有坏,兴全的成功率较高,劳杰男风格飘移之后收益应该是提高了,何帅飘移后表现一般,周应波时常飘移,不好判断。 如果当下发现一支基金有风格飘移,怎么把握会比较好?

美队5G2021-06-28 16:0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