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专栏 | 一片枯叶见乾坤?“不缴物业费”我们到底该关注什么?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以“一叶知秋”为常识的北方人或许不知道,南方落叶的时节是春天。因为南方气候湿润温暖,树木四季常青,秋天叶子不会像北方那样因为枯黄落掉,只有到了春天,新叶芽长出后才会把老的叶子顶落。

今春,很多人都关注到了这样一篇文章——《国务院出台条例了:这8种情形业主可拒交物业费》。文章是由某知名日报微信公众号最先刊发,文章一出,不少人纷纷转发讨论。而该文章更引起了物业行业及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的关注,因为文章的失实信息,住建部致函该报。在文章发出六天后的4月13日,该报于微信公众号上刊发了《更正致歉声明》,指出此前文章明显失实,因为最新的《物业管理条例》中不涉及物业服务收费的条款,承认之前的文章带来了严重负面影响。

从倡导“八个不缴”到发致歉声明,此次事件可谓如过山车般反转。为什么该事件会引起如此高度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呢?借《万科物业说》谈谈我的看法。

1、在获得致歉澄清之后仍需反思为何会出现“拒交物业费”这样的话题。如此题目,可以假想很多《信产部出台政策:这8种情况可以拒绝支付移动通讯费》、《商务部出台政策:这6种情况可以拒绝支付ARM芯片费》、《国务院出台条例:这7种情况可以加油不付钱》。大家看过之后的感觉是什么?荒唐!会转发吗?或者是怀疑此文章定是骗子文章,压根不予关注?对于物业行业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文章,我们首先要想想作者写下此文的缘由到底是什么?可以肯定的是,作者本人对物业行业肯定是不了解,更可能是“不认同”,“不满意”的。同理,那些转发的人也应该是对物业“不认同”“不满意”“不了解”。一个可以在知名日报刊登有影响力文章的人对他自己的物业消费要么无感、要么不满,这才是“处在风口上的我们”该去反思的。

2、出了这样负面话题我们的反应该是如何?在中物协强力推动下,最后以报社致歉澄清为结局。但反观其他行业,中国移动是否因为一篇这样类似文章而激动?ARM公司是否会因为一篇类似文章而紧张?中石化是否会因为一篇类似文章而担忧?打铁还需自身强,如果有坚定客户基础(或者技术壁垒),我们一定会认为文章是荒谬的,如果客户坚定地认可我们的服务,业主们也会认为文章是荒谬的。这是本质。

3、物业费到底是啥?归根结底,业主们需要与物业公司关于物业费到底是啥达成共识。业主们拥有不动产的公共空间需要维护,集体出钱请机构统筹该工作。这笔“钱”就是物业费(酬金制称“物业资金”),而统筹则是物业公司主责,由自己或者聘请他人完成公共空间维护的任务,所谓“统筹”的核心就是如何把这笔钱有效地花出去。而现如今有很多概念,比如不用交物业费,比如买东西就不用交物业费等等。其实物业费怎么筹集来真的不是核心,各村自然有各村的高招。而物业公司的良心本事是怎么把物业费有效地花出去,花好、花得让业主的不动产保值增值才是王道。

如上图,这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有同事做了份宏观数据分析,大概在2013年前后,可查数据内的物业行业收入已经低于物业行业成本。

此时的舆论应该是:“不该缴物业费,不用缴物业费”,这看似赢得业主与资本市场的欢心,但本末倒置,可能会使得行业在物业费支出方面更加隐晦,最终使得行业在资本风口下摔得翻不起身。建立正确的物业消费观——足够的钱有效地花在不动产公共空间维护上,应该是业主、政府、媒体、物业人、资本市场间真正需要达成的共识。花好物业费对公共空间有效维护,是一份对城市不动产的责任;花钱有效性是企业间伴随科技进步体现出的差异;筹集物业资金渠道则是客户对企业服务认可度以及企业间经营灵活性的竞争。

我们以一篇荒谬文章传播而悲,我们也因获得致歉而喜。悲喜之余,因一片枯叶而知春秋。坚定目光,抓住客户对于物业的刚需,获得客户认同。

正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