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时代,社区正成为下一个流量入口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历经十年的黄金期发展,中国房地产市场已从高歌猛进的增量时代逐渐迈向稳健成熟的存量时代,悄然积累了海量的存量用户。有数据显示,在中国,有超过10万家物业管理企业,管理着合计超过174.5亿平方米的建筑,服务着5亿以上人口。

显然,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而物业企业具备天然吸引流量的功能,现有的业主群体便累积成相当规模的潜在客户,物业服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行业的发展模式开始从“三保+管家”为代表的基础服务向多元化经营模式转变。随着业务的细分下沉,物业行业的发展潜能不断被挖掘,想象空间巨大。近年来,房企纷纷拆分物业板块独立上市,便缘于对物业服务未来价值的高预期。

如今,随着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赋能,各大物业企业乘着科技的东风落地智慧化的服务场景。现在所看到小区中的智慧门禁系统、智能车牌云识别停车系统等,就是新技术应用到路网监控、城市生命线管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领域的最直接的表现。

当然,智慧社区的背后不仅是提升物业管理效率,更重要的是物业企业能够发挥流量入口的属性,通过对客户需求的分析,为开展多元化、个性化服务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几年前,社区O2O的概念早已抛出,而在新经济环境下,社区电商、社区金融、社区养老等收入撑起了物业企业的GMV,放大了公司市值。带着互联网思维发展,让很多物业企业尝到了高社区渗透率、高毛利的甜头。

全国物业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物业管理协会行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兆春在接受万物君采访时表示,“多元化服务,实际上是企业的组合拳。”物业管理走到今天,多元化的经营已经不是一个“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必须要做”的问题。

但值得注意的是,物业行业同样是以人为本的服务业,实现业主口碑与企业效益双赢,成为检验物业企业成功与否的双重标准。服务和盈利谁将摆在第一位?物业公司到底应该将社区定位为入口,还是将社区定位为对人的服务以及对空间的打理,从业者仍然需要不断的思考。

近几年,万科物业一直在以房产经纪、房屋美居、社区资产为着力点构建房屋资产全周期服务,发现并提升房屋资产的真正价值。2018年,原“万科租售中心”品牌升级为“朴邻”,业务包含房屋托管、一手房销售代理、二手房销售代理、权证交易服务等房屋资产管理服务物业。

可以发现,万科物业在业务多元化的同时,始终没有偏离资产保值的概念。对于物业企业来说,在享受存量红利的同时,切勿模糊自身定位,不能因增值服务带来的快速盈利,而忽略基础服务的重要性,平衡好这样的关系,物业企业这艘船才能真正驶向广袤的蓝海。

在去年底的万科南方区域的媒体交流会上,董事会主席郁亮就曾表示,其特意让物业保持与资本市场的距离,怕资本市场将物业公司引导使得发展偏差。他说:“我们的物业有机会达到千亿市值,我希望它具备了基础和实力之后,再谈上市问题会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