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1喜欢:0

韩台 T+0 经验:提升活跃度、控制波动率。韩国和中国台湾分别于1997年和1993/2014年将交易制度转换为T+0,(一)韩国“T+0”交易制度//1992年1月韩国引入了QFII制度,允许外国投资者直接投资于证券市场,但投资比例受到一定限制;1996年开设KOSDAQ市场,取消外资直接投资范围的限制;1998年则完全取消证券市场投资比例的限制,完全对外开放。在这样的背景下,韩国股市亟需向国际看齐,向T+0交易制度的转变是历史的必然。另一方面,股票市场交易制度向股指期货交易制度看齐。1996年5月,韩国证券交易所正式开始KOSPI200指数期货交易,但此时股市仍采用T+1的交易制度,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存在交易制度的不匹配问题。1997年1月,韩国开始实施T+0交易制度,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韩国综合指数和韩国综合股价200指数波动较大,在三月份时韩国综合指数多次跌破650点,于3月24日达到最低点617.26,随后开始稳步上涨,于6月17日达到高点792.29,涨幅高达28.36%。

成本低、增长迅速的在线交易也为T+0交易制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1999至2000年间,典型的经纪公司对在线交易收取0.1%至0.15%的佣金,而对线下交易则收取0.5%的佣金;根据Jay M. Chung(2009)研究显示,1998年1月韩国股市在线交易的比例仅为1.3%,而在线交易占股票交易总值在2000年12月攀升至61.5%。低成本和广泛应用的在线交易也使得T+0交易制度得以顺利实施。

与美国T+0交易制度形成对比,[很赞]韩国KOSDAQ市场允许回转交易(DayTrading),但是禁止信用交易(MarginTrading),该规定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市场上的投机行为,降低了市场风险。

2.市场活跃情况

韩国证券交易所于1997年1月采取T+0交易制度后,半年内市场活跃度有所提升。但随后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市场活跃度出现下跌态势。

从成交量和收盘点位来看,恢复T+0交易制度后,韩国综合指数在半年内先降后升,成交量在最先三个月内逐渐上升,于1997年4月达到峰值,总计4365.8万股。

短期市场总交易额和总市值呈现向好态势。实施T+0交易制度后,韩国上市股票的总市值稳步增长,6月达到高点136.23万亿韩元,较1月份涨幅达10.42%,随后7月份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开始下跌。在总交易额与总交易量上,2月份交易活跃度虽略不及1月,但在后续四个月间交易一直较为活跃,6月份总交易额达17.44万亿韩元,相比1月总交易额增长45.66%。

市盈率与换手率短期逐步走高。90年代间韩国股市以个人投资者为主,此时T+0交易制度的引进导致个人投资者推动市盈率和换手率在短期内的逐步走高,至亚洲金融危机的前一月,换手率和市盈率的涨幅分别为52.67%和22.82%。

从波动率来看,此次向T+0交易制度的转变并没有对市场造成强烈冲击,韩国综合指数的波动率表现平稳,表明在韩国的资本市场上,实施T+0交易制度在保证市场稳定的前提下有效促进了市场效率,大盘指数、市场成交额、换手率和市盈率在短期内均呈现上涨趋势。

1990年,台湾股灾爆发,台湾加权指数收盘价由1月底的12054.35点跌至9月底的2705.01点,下降率达77.56%。截至1994年T+0制度回归以前,股市虽有回暖,但台湾加权指数收盘价仍在3000-5000点之间震荡,市场情绪低迷,股民对市场普遍预期较低。为了重振市场,激发市场活跃性,监管当局重提T+0制度。

另一方面,稳定发展的市场为台湾T+0的回归提供了坚实基础。相比1985年台湾加权指数743.18点的年平均收盘价,1993年平均收盘价达到4304.39点,是1985年的5.79倍,可见在八年的时间里台湾股市增长迅猛,积累了较为雄厚的资本,为T+0的回归奠定了基础。在资本积累的同时,台湾股票市场波动率逐步下降,稳定性逐步上升。根据wind已披露数据,1990年底台湾加权指数的近12月波动率为83.17%,截至T+0回归前的1993年底,台湾加权指数的近12月波动率几乎减半,为44.3%,市场更为稳定,为T+0的恢复提供了保障。回顾相关法规与细则可知,台湾的T+0制度恢复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经历三阶段、逐步放开的过程。

全部讨论

2023-09-12 20:35

从波动率来看,向T+0交易制度的转变并没有对市场造成强烈冲击,韩国综合指数的波动率表现平稳,表明在韩国的资本市场上,实施T+0交易制度在保证市场稳定的前提下有效促进了市场效率,大盘指数、市场成交额、换手率和市盈率在短期内均呈现上涨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