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糖业周期的利润:谈一谈中粮糖业的逆周期全产业链产业布局 ,以及宁高宁对中粮糖业的再塑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4回复:1喜欢:34

        写此文,源于这几年一直看到有许多投资者,甚至是知名证券公司的研究员在研究报告里都把中粮糖业定义为“周期股”、“食糖贸易公司”。不可否认,中粮糖业的主营业务食糖具有周期性,中粮糖业的营业收入中食糖贸易占有较高的比例,但是简单粗暴的认为中粮糖业“周期股”、“食糖贸易公司”,没有客观、全面、深入的认识中粮糖业,对中粮糖业还停留在在十年前的印象,并没有认识到中粮糖业现在的产业布局和商业模式和过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我旗帜鲜明的表达以下观点:

        1-  $中粮糖业(SH600737)$  不属于周期股,或者说中粮糖业的产业布局和商业模式可以规避周期波动。  $南宁糖业(SZ000911)$    是典型的食糖产业周期股,其利润的构成主要取决于国内食糖价格。

        2-中粮糖业不是简单的贸易公司,而是掌握了食糖供应链的食糖生产供应(包括国际原糖生产、国内耕地白糖生产和国内码头炼糖生产)、垄断性配额、码头、物流、品牌、终端渠道,以及履行国家食糖战略储备的职责。

         一、糖业周期/Sugar Cycle    

        大宗商品供需结构对价格的影响,简单一句话:农产品看供应,工业品看需求。 

        中国和世界的食糖消费整体上是消费稳定,食糖价格的走势主要受供应的影响,中短期内影响食糖供应的因素很多,天气、物流、海运、巴西的食糖/乙醇比等等,中长期周期的供应只有一个决定性因素:甘蔗的种植。甘蔗的宿根性决定了食糖价格波动的周期性。以下是国际原糖40年来走势图,国内白糖价格周期和趋势大同小异。

                                          国际原糖价格走势(1980-2020)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对比一下南宁糖业和中粮糖业近5年的季度利润报表和单季糖价的关系,这些数据都是公开的,本人在此就不提供历史数据和分析工具了,可以说简单的结论:

       1- 南宁糖业的利润和国内食糖价格呈正相关,或者说是高贝塔(Beta)系数。

       2-中粮糖业的利润和国内食糖价格呈低相关或者负相关,或者说阿尔法(alpha)系数;以2020年上半年业绩为例:郑州白糖期货主力合约从5900(元/吨)下跌到4800,食糖消费低迷,然而2020年上半年中粮糖业营业收入 87.20 亿元,同比增长 35.8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4.29 亿元,同比增长 43.28%。  

        中粮糖业之所以规避价格波动,逆周期增长,扣除掉番茄酱的因素,和食糖相关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1- 执行严格的价格套期保值风险控制体系;

        2-逆周期的产业布局。

二、十年磨一剑:中粮糖业的全产业链逆周期产业布局背后的男人——宁高宁

        回到2010年,中粮糖业(或者说中粮集团的糖业产业)主要包括2块:国营食糖进口配额和中粮屯河在新疆屈指可数的甜菜糖厂,把中粮糖业定义为一家国营食糖贸易公司是非常合理且准确的。

        1- 在国内耕地白糖产能的扩张

        2011年,中粮糖业先是从母公司收购了北海糖业,后又在广西建立了新的糖业公司。2016年,公司通过参加竞拍收购了崇左市永凯左江制糖有限责任公司资产,并设立崇左糖业与江州糖业。

        2017年,公司通过竞拍方式取得云南德宏梁河力量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下属梁河糖厂、芒东糖厂相关资产。

        2-在国内港口炼糖能力的扩张

        2011年,中粮糖业曹妃甸炼糖项目开始上马,年炼糖加工能力50万吨。

        2016年和2018年中粮糖业两次与与营口北方签订《股权转让合同》,最终实现对营口太古糖业(后更名为中粮辽宁糖业)70%的股权收购,辽宁糖业拥有100万吨炼糖能力。

        3- 在国内食糖仓储、终端渠道、和进口配额的扩张

       2014 年 11 月批准,中国华孚贸易发展集团公司(简称“ 华孚集团”)整体并入中粮糖业的母公司中粮集团后,将华孚集团下属的中国糖业酒类集团公司(简称“中糖集团”)的除所有权、国有资产处置权和利润分配之外的出资人权利及从属权利/利益全部委托给中粮糖业管理。

        虽然中粮糖业收取的托管报酬仅为托管范围内企业在托管期间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的1%,但原有中糖集团的配额进口业务和分布在国内重要交通枢纽和主要食糖消费市场的 22 个食糖仓储库 仓储能力逾 220 万吨的食糖流通业务主导权和管理权转到中粮糖业手里。


        4-海外食糖生产和供应链的布局

        2011年,中粮集团完成澳大利亚糖业公司Tully Sugar接近99%的股份,Tully糖业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制糖单厂。

        2015年,中粮集团(通过中粮国际)完成对来宝农业(Noble Agri)100%的股权收购。来宝农业主要在南美洲、非洲、欧洲、亚洲及澳洲经营农产品的采购、加工、存储和营销,其中包括食糖。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表示,“来宝农业的供应链系统及粮源掌控能力与中粮在中国的物流、加工、分销网络相对接,以及中粮作为战略投资者所带来的贸易需求增量,将产生协同效应,创造出巨大的价值。”中粮集团的目的是创建一家综合性粮商,在实力和触角可及的范围上足以抗衡全球四大粮商ABCD:阿彻丹尼尔斯米德兰邦吉(Bunge)、嘉吉(Cargill)以及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 Commodities)。

         通过这一系列的并购、自建和国有资产重组,中粮糖业在国内拥有 13 家制糖企业,在甘蔗制糖领域有 6 家制糖企业,甜菜制糖领域有 8 家制糖企业。处理进口食糖方面,公司在唐山曹妃甸及营口鲅鱼圈紧临码头区,设立了 2 家精炼糖企业,分别为唐山糖业和辽宁糖业,分别有炼糖加工产能 50 万吨和 100 万吨。

        在海外,中粮糖业与兄弟公司中粮国际在国际主产区形成协同优势,相关产能合计 180 万吨。公司拥有澳洲 Tully 制糖企业 30 吨产能,与中粮国际在巴西 4 家制糖企业的 150 万吨产能可在海外为国内食糖进口打下保障基础。


————————————————————

喃喃自语,不要当真,不要较真。

No comments,No argues,No debates!



全部讨论

2023-11-12 15:17

期待对中糖进一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