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与投资之道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乌合之众》

核心观点:有意识人格的消失,无意识人格的得势,思想和感情因暗示和相互传染作用而转向一个共同的方向,以及立刻把暗示的观念转化为行动的倾向,是组成群体的个人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点。

一、群体的特征

“群体在智力上总是低于孤立的个人,但是从感情及其激起的行动这个角度来看,群体可以比个人表现得更好或更差,这全看环境如何。”

1. 群体的冲动、多变和急躁

1.1 冲动

群体的行为不是受大脑,而是受无意识动机的支配。刺激因素对群体有控制作用。这解释了群体易于冲动的特点。

1.2 多变

群体不会做任何预先策划,他们受到不同刺激因素的影响,因此群体表现出易变性。

1.3 急躁

群体不准备承认在自己的愿望和这种愿望的实现之间会出现任何障碍,因为数量上的强大使它感到自己势不可当。对于群体中的个人来说,“不可能”的概念消失了。这解释了群体在遇到障碍时会表现出急躁。

2. 群体的易受暗示和轻信

群体通常总是处在一种期待注意的状态中,因此很容易受人暗示。最初的提示,通过相互传染的过程,会很快进入群体中所有人的头脑,群体感情的一致倾向会立刻变成一个既成事实。

群体永远漫游在无意识的领地,会随时听命于一切暗示,表现出对理性的影响力无动于衷,他们失去了一切批判能力,除了极端轻信再无别的可能。

群体是用形象来思维的,而不是理性中的逻辑和推理。

3. 群体情绪的夸张与单纯

群体表现出来的感情不管是好是坏,其突出的特点就是极为简单与夸张。因为群体感情会因为责任感的彻底消失而强化。意识到肯定不会受到惩罚,以及人多势众产生的力量感,会使群体表现出一些孤立的个人不可能有的情绪和行动。

4. 群体的偏执、专横和保守

4.1 偏执

群体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提供给他们的各种意见、想法和信念,他们或者全盘接受,或者一概拒绝,将其视为绝对真理或绝对谬论。这解释了群体的偏执。

4.2 专横

因为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强大,群体便给自己的理想和偏执赋予了专横的性质。

4.3 保守

群体受着无意识因素的强烈支配,因此很容易向强权屈服,难免会十分保守。他们对一切传统的迷恋与崇敬是绝对的,他们对一切有可能改变自身生活基本状态的新事物,有着根深蒂固的无意识恐惧。

5. 群体的道德:崇高与残酷

崇高的境界成功地激发了群众想入非非的感情,使他们在崇拜和服从中寻到自己的幸福,它的“道德净化”作用,使他们可以把自己或别人的死亡同样看得轻如鸿毛。

原因:千差万别的个人目标被一个集体目标所取代。一个凌驾一切的共同目标,使同建立在个人责任上的道德无法并存的。

二、影响群体的因素

1. 间接因素

1.1 种族

种族的因素必须被列在第一位,因为它本身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其他因素。种族决定着群体气质的特征。不同国家的群体表现出相当不同的信念和行为,受到影响的方式也各不相同。

种族力量的特点:没有任何要素在从一个民族传播给另一个民族时,不会经历深刻的变革。环境和各种事件代表着一时的社会暗示性因素,但如果这种影响与种族的暗示因素对立,它便只能是暂时的。

1.2 传统

传统代表着过去的观念、欲望和感情,它们是种族综合作用的产物。

民族是在历史中形成的一个有机体,因此就像其他有机体一样,它只能通过缓慢的遗传积累过程发生变化。没有对传统的破坏,进步也是不可能的。

1.3 时间

群体的意见和信念是由时间装备起来的,或者它至少为它们准备了生长的土壤。是时间把各种信仰和思想的碎屑堆积成山,从而使某个时代能够产生出它的观念。这些观念的出现并不是像掷骰子一样全凭运气,它们都深深植根于漫长的过去。

1.4 政治和社会制度

一个民族并不能随意选择自己的制度,因为制度和政府都是种族的产物。一种政治制度的形成需要上百年的时间,改造它也同样如此。

各种制度本身无所谓好坏,在特定时刻对一个民族有益的制度,对另一个民族也许极为有害。

因此,深刻影响群体禀性的手段,不能到制度中去寻找。

1.5 教育

如果我们想知道今天正在群众中酝酿、明天就会出现的各种想法和信念,就必须对为其提供土壤的因素有所了解。在改善或恶化群众的头脑方面,教育至少能发挥一部分作用。

2. 直接因素

2.1 形象、词语和套话

最不明确的词语,有时反而影响最大。例如民主、社会主义、平等、自由等等。

唤起形象的词语和套话:它们在人们心中唤起宏伟壮丽的幻想,也正是它们的含糊不清,使它们有了神秘的力量。

空话:其主要作用是让使用者失去思考的义务。

词语随着时代和民族的不同而不同。因此,我们必须搞清楚某个时候群体赋予它们的含义,而不是它们过去具有的含义。

2.2 幻觉

自从出现文明以来,群体便一直处在幻觉的影响之下。我们的所有政治、艺术和社会学说,全都难逃幻觉的强大影响。

让人们怀抱着那些希望和幻想吧,不然他们是活不下去的,这就是存在诸神、英雄和诗人的原因。在渴望理想的心灵里,科学是有所欠缺的,因为它不敢做出过于慷慨的承诺,因为它不能撒谎

2.3 经验

经验几乎是唯一能够让真理在群众心中牢固扎根、让过于危险的幻想归于破灭的有效手段。但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经验必须发生在非常大的范围内,而且得一再出现。通常,一代人的经验对下一代人是没多少用处的。

2.4 理性

尽管存在理性,文明的动力仍然是各种感情——譬如尊严、自我牺牲、宗教信仰、爱国主义以及对荣誉的爱。即理性不是一切文明的主要动力

三、群体领袖

1. 群体领袖的特征

领袖最重要的品质不是博学多识,而是必须具备强大而持久的意志力

原因

① 群体本能地希望领袖表现出他们所不具备的高尚品格。为事业而献身的勇气、不懈的斗志  和高尚的利他主义,这些是日常生活中极少见的稀缺商品,使得领袖的话具有极大的说服力。

② 群体中的大多数人,除了自己的行业之外,对任何问题都没有清楚而合理的想法,领袖的作用就是充当他们的引路人。

弊端

由于强大而持久的意志,领袖所坚持的信念或追求的目标,即使出现错误,也不受外界动摇,因为理性已经不起作用。因此,伟大的领袖往往是头脑狭隘的人。

2. 领袖的动员手段:断言、重复和传染

2.1 断言

做出简洁有力的断言,是让某种观念进入群众头脑最可靠的办法之一。一个断言越是简单,证据和证明看上去越贫乏,它就越有威力。

2.2 重复

如果没有不断地重复断言——而且要尽可能措辞不变——它仍不会产生真正的影响。得到断言的事情,是通过不断重复才在头脑中生根,并且这种方式最终能够使人把它当作得到证实的真理接受下来。

原因:从长远看,不断重复的说法会进入我们无意识的自我的深层区域,而我们的行为动机正是在这里形成。

2.3 传染

群体的意见和信念尤其会因为传染——但绝不会因为推理——而得到普及。传染在作用于广大民众之后,也会扩散到社会的上层。

原因:人就像动物一样有着模仿的天性。模仿对他来说是必然的,因为模仿总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此支配大众的是榜样,不是论证。

3. 名望

3.1 名望的由来

利用断言、重复和传染进行普及的观念,因环境而获得了巨大的威力,这时它们就会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即所谓的名望。

名望的产生与若干因素有关,而成功永远是最重要的一个。每个成功者,每个得到承认的观念,仅仅因为成功这一事实,便不再受到人们的怀疑。

证据:成功一旦消失,名望几乎也总是随之消失。

3.2 名望的分类

名望分为:先天的名望和个人名望。先天的名望来自称号、财富和名誉。它可以独立于个人名望。个人名望基本为一个人所特有,它来自于强大的信念,具有深入人心的力量。

3.3 名望的作用

名望是说服群众的一个基本因素。享有名望的人、观念或物品,会在传染的作用下,立刻受到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模仿,使整整一代人接受某些感情或表达思想的模式。


群体心理与投资之道

1. 投资领域中的群体特征

在牛市中,群体会表现出冲动与急躁(盲目入市,追涨杀跌),易受暗示与轻信(在权威、他人、媒体等的宣传下,忘记过往的经历,失去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夸张与简单(一万点不是梦,由于群体力量而坚信政府会在下跌时救市),偏执与专横(在市场高点时不听从他人的劝告离场,坚信市场会一直涨)。

2. 投资领域中的领袖作用

由于领袖对于群体的影响是如此强大,在不同时期必定有一个流派主宰市场。也就是说,市场在每个特定阶段总是会有一个特定的逻辑主线

以巴菲特的价值投资为例。巴菲特的成名,最主要在于其强大而持久的意志力,一直以来坚守价值投资,这种强大的耐力与魄力受群体的崇拜。此外,其突出的投资能力带来成功,成功作为名望的重要因素,使得巴菲特获得巨大的名望。在名望的说服下,在各种媒介的传播下,群体模仿其投资方式,使得价值投资这个理念深入人心。而当整个群体都遵从价值投资时,进一步强化其有效性,进一步加强巴菲特的成功与名望,进一步普及其理念。这种正反馈使得美国股市走向价值投资时代。

以概念炒作为例。中央领导由于权力、地位所带来的名望,使得群体会听从于其所提出的概念或政策。正因为概念的不明确、未证伪,群体从而产生联想,这种尚未实现的幻觉在金融里称为预期。过于乐观的预期会给市场带来炒作的空间。因此,在一个概念即将或刚被证伪时,即是幻觉破灭的时候,这时候过于乐观的预期向下修复会带来市场的下跌。

3. 小结

由于群体的最主要特征是无意识行为,那么作为个人投资者,就应该保持独立思考的头脑以及冷静的判断。一方面,在市场极度疯狂的时候冷静离场,在市场极度低迷时勇于入市。另一方面,对于市场上的流派不能轻信或者照搬套用,而是充分分析与批判,是否适合自己,是否适合当下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