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3回复:10喜欢:3
你好lagom老师,感谢你毫不吝啬地分享你的理念,对我的影响和帮助很大!
我目前的情况是这样,仓位满仓,总成本大概在2800一线,然后每月现金流买,我的基金配比似乎不太合理,300类,500类,行业类,红利类大概是1比2.5比2比1,在行业类中有两只指基较大浮亏(都是以前买的环保和传媒,浮亏大概在20左右,两只加起来占到8%的总仓位)
困扰我的问题1是直接调整我300类和500类的仓位配比到合适位置,还是先不管,用每月现金流慢慢买,然后等年终奖(大概总仓位的8%左右)进行调整?
2是亏损的那两只基金,我是否用补仓的方式进行鏖战,补仓的话,又怕配比不平衡,面对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向你请教了!(盼望年底,因为你说那时你的书大概会问世)

全部讨论

以上困惑,可以归纳成两个问题:


1:行业指数,该给多少仓位才是合理的?
不甘心全市场平均收益的指数投资者,才会将持仓偏重于行业指数。简单理解:即增加风险头寸、以换取一部分不确定的收益。究竟给多少仓位?需要根据能力圈和风险承受力,去提前权衡。别真等浮亏到一定程度、或跑输全市场很多后,才发现其实自己难以承受。


投资细分行业~ 包括但不限于,判断行业的发展前景、合理估值、当前周期、行业政策、卖点等等,这需要足够的能力圈。虽说行业历史估值数据是一个锚,但对于行业指数来说(尤其非支柱的细分行业)~ 参考价值很有限。


例如:
A行业,整体空间已到天花板。增速从早年20%和30PE、降到5%和15PE内~ 或许再也回不去了。
B行业,以前一直享受ZF补贴。现政策红利取消,好似抽走一块板~ 未来ROE还能回到过去么?很难。
C行业,超强周期行业~ 动态估值毫无意义,中期走势基本靠市场预期。更难!

因此,建议在没有足够把握之前,行业指数品种严控在0~20%仓区间!否则,长期盈亏太拼手气了



2:对现浮亏品种心理没谱,后续怎么调?
小散投资初期,有一个巨大优势。即~ 随着新增资金的加入、可逐期对原底仓进行快速纠偏(而不必大幅换仓)。
例如:原10万底仓时,A和B占比80:20~ 若过程中觉得A仓位过重?在下次追投2万时,把新资金侧重投向B、或全投B,整体持仓便会自动纠偏成67:33~ 数期资金投入后,便可逐步达到新的预期比例。

这么干,有两个好处:
A、大比例换仓若切反的话、很多人容易情绪失控~ 懊恼之下、会为了快速回本而转战高频交易,最终越亏越多。还是建议尽量遵循,不要轻易折腾底仓(或尽量低频)的大原则。
B、其次~ 相对的省时、省力、节省交易成本。



最后给个行业指数的配比框架建议,看看能参考不:
a、先设定投资行业指数的总仓位上限(很重要),比如35%;
b、然后根据偏好和判断去分配权重,比如A行业20%上限、B/C/D行业各5%;
c、实战过程中,各细分行业加至仓位上限后就收手~ 不要因为短期看好、去临时超限(它若真这么牛,占比会自己涨上去的);
b、定期涨多了调低,跌多了小加(注意频率,调仓勿过于频繁)。
“多行业配置”遵循以上原则,投资全程也会比较舒服~ 加油

2019-10-11 17:30

行业类指数,我买过券商,设定最大仓位30%,持有400多天,被套最多30%,后来盈利15%出来了。
环保和传媒的主题指数,我是不会买的,因为没有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