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3喜欢:4
$药明生物(02269)$ $药明康德(SH603259)$
八年啊,上次八年记忆那么深还是抗日战争,难得米国既要又要的顾忌本土企业利益,没把话说死。但美国也要实行类似药物集采,这里划重点你们猜医药巨头们会如何抵抗。任何博弈里你如果毫无价值,会被很快抛弃,但是变来变去说明你还有价值,只要不下牌桌就是留有希望。
都是中国企业,会针对药命只是它个子大,显眼,哪怕短期订单去其他其他药企长期还是会整体下降,所以别窝里斗没意义。好好升级科研加大投资才是真的应对米果,打牌不能急
美版集采”还要从2022年说起。2022年8月,拜登总统签署了《2022年通货膨胀削减法案》,赋予医保机构与制药商就药物价格进行谈判的权利。共宣布10种处方药清单,纳入美国65岁及以上人士的医疗保险项目价格谈判,并要求选定药物价格至少比原价降低25%。
这10类处方药在联邦医疗保险项目Medicare中占总成本20%,约505亿美元,覆盖近6600万美国人。大多数是糖尿病,心脏病和肿瘤必选药物,所以如果大药企不继续创新药科研甚至加速,他们的老药只能在26年美版集采后开始明显下降趋势,美企想要回本你猜它们会怎么做
来华吗,最大老年医药市场最便宜医药工程师基地最大原料药市场。
最快今年8月1日到9月1日可以看到美集采谈判大戏,资本还能挣扎吗,高压下他们怎么维持利润增长
时代造就企业,其实都是棋子而已<a href="http:/<a href="http:/<a href="http:/<a href="http:/<a href="http:/<a href="http:/<a href="http:/<a href="http:/

全部讨论

05-12 05:04

生物药,也就是大分子药,cdmo大发展是有前提的,比如企业发展初期阶段小公司没有产能,产品发展发展初期阶段(在某区域初期阶段)没有产能,产品大爆发而没来得及建设产能,cdmo成本更低(一定周期内)…等等
哪怕米国把大分子药的cdmo都给了三星它搞得定吗,难道大分子药在米国11年不集采优势全世界都不看吗🤑,重金投入创新药以求利润增长是趋势长期利好依然在

05-12 07:23

国内医药生物合成基地还是少的,普利就几吨罐子,其他大多数维生素类而不是多肽,以后升级会变成什么样都不清楚,上游业绩爆发更需要下游多建立医药发酵基地,所以只是题材没有业绩

05-12 05:22

事实上,早在2024年JPM大会上,三星生物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ohn Rim便已宣布,公司将在新的一年继续增加新的产能并进一步丰富其产品组合,预计2030年产能将达130万升。诺和诺德也在丹麦、法国等地豪掷超100亿美元,以加快生物制药的持续供应。GSK、赛诺菲、第一三共等药企亦积极开疆拓土,加速生物制药生产。
公开信息透露,2021-2023年之间,全球主要的CDMO厂商宣布新建大规模(2万升或1.5万升)生产线总计超过162万升。
一边是赛道降温,产能紧缩,一边则大力扩建产能,迥异的发展策略下,暗含着怎样的趋势?
大分子cdmo只能加大投入这是全世界药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