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学生物产业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回复:9喜欢:0

观点一

对于合成生物学公司,1)核心是底盘细胞,所以占有菌株的专利是关键。2)其次就是发酵过程中的放大,从实验室的几升到小试、中试、量产这个过程工艺是很重要的,放大的过程会导致产品质量很难保证。很多都做不到小试。

所以核心涉及到的就是菌株和设备:

1)菌种有好有坏,对于食品级的而言,有的菌种生产出的东西味道比较怪,就不适合作为食品添加剂。提前占有优质菌种,基本上你把赛道就给霸占了,后面别人也用不了了。别人再怎么商业化都会落后于你。

2)对于设备而言,大罐子现在主要还是靠进口的几家,赛多利斯和 eppendorf。国产的有迪必尔和百伦是用的比较多的。

观点二

合成生物学目前涉及到真的核心技术,在产业端能够赚钱的主要是逆合成通路的设计和优化(底盘细胞内的基因通路设计,简单讲就是把没用的基因关一关,有用的基因多让他表达一些)

至于菌种这个获取途径一个是商业化菌株的购买,第二就是自己利用常规的底盘细胞(大肠杆菌,酵母,一些芽孢杆菌胞菌)自己去做突变体,突变体的意思就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删除或改变某些基因去达到目的。

难点在,去改变单独某几个基因它不一定能达到想要的效果。

所以这里就涉及到了通路的设计和优化(一条通路有很多个基因组成,通路之间又会相互影响,最终涉及到对产物产量的影响)

目前合成生物学做的比较牛的,深圳先进研究院,江南大学,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院。

产业链:合成生物学上游聚焦使能技术的开发,包括读-写-编-学、自动化/高通量化和生物制造等,关注底层技术颠覆及提效降本。中游是对生物系统及生物体进行设计、改造的技术平台,核心技术为路径开发,注重合成路线的选择以及技术上跑通,如底盘细胞选择及改造、培养条件优化、纯化方法开发等。与下游企业相比,更强调技术平台的通用性,潜在具备CRO属性。下游则涉及人类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应用开发和产品落地。

路线方案:合成生物学体外路线采用酶法工艺,过程涉及到酶设计与改造、多酶级联催化、无细胞/类生命系统在体外实现生物合成;体内路线采用生物发酵,涉及代谢通路改造,细胞工厂合成目标产物,后续涉及提取纯化等。体内路线及体外路线均涉及大量配套设备使用。

市场空间:根据CBInsight分析数据显示,全球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2024年有望达189亿美元,2019-2024年复合增长率为28.8%。2025年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的经济影响将达到1000亿美元。2027年仅全球生物反应器市场有望超160亿美元。

受益标的:$东富龙(SZ300171)$ (包含:生物反应器、分离纯化、培养基配制、收获、缓冲液配制系统、CIP、灭活系统等);$楚天科技(SZ300358)$ (包含:生物反应器、配液系统、分离纯化系统、离心分离系统、冻干工艺系统);海尔生物(包含:全自动化细胞培养解决方案、低温存储系统、冷冻干燥机、灭菌锅、离心机等);华大智造(测序仪器、试剂等)。

声明:以上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误差请自行甄别。所有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请理性看待。如侵必删。

全部讨论

原来合成生物学最关键的是发酵,东宝岂不是在这部分有很大的优势了,以后是不是就可以建个合成生物学的平台了,想这方面做个延伸。
$通化东宝(SH600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