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文新:美元还能撑多久?——美国国债变成烫手山芋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评论员  钮文新

从最近公布的数据看,美国经济似乎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不堪。但需要明确的是:经济靠微观主体支撑,如果微观主体不能对美国国家财政构成有力的支持,美国国债的安全性就会大打折扣,而更重要的是:美元的危机就会越发深重。现在就很糟糕的是:世界各国对美国国债的持有信念和续购欲望都在大大降低,这当然和美国国债市场还处于收益率不断走高、价格不断走低的过程相关,但问题是:这其中完全没有“永久性减持美国国债”的意愿吗?实际上,这里的心态很微妙。

2月15日,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传统持有美国国债的大户——中国和日本均在减持美国国债,减持总量达到了空前的3977亿美元。其中,日本减持数额为2245亿美元,中国减持数额为1732亿美元。当下,中国持有美国国债总量已经降至8671亿美元,在中国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已从历史最高峰时的超过50%,下降至27%。这样一个降幅,与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国国债的比例几乎是同步的。

为什么世界各国对美国国债的态度会发生变化?第一,2020年开始,尤其是拜登政府大力度实施“放水消费”政策,刺激M2增速最高时达23%,与之伴生的严重通胀或美元贬值,势必会严重惊吓美国国债持有者。尽管美国采用挑起俄乌冲突、能源危机等方法搅局欧洲和欧元,以此维系美元指数的强势,但谁都知道这只是“货币比较游戏”,而非美元自身基本面真正坚挺。第二,俄乌冲突中,美国无信嘴脸彰显,不仅带头冻结俄罗斯海外资产,而且欠债不还。所有行径实际都预示着一个严重风险:谁得罪美国,谁将受到无所不用其极的打压,谁的对美金融资产将被威胁。

一段时间以来,美国财长耶伦频繁地发出警告,她告诉国会:如果不能立即提高美国国债上限,将引起一场“世界范围内的金融灾难”。说实话,耶伦真挺难的。一方面,明摆着全球投资者对美债信任缩水,整个过程中,各国增持黄金储备就是例证,这势必使美元变成烫手山芋;另一方面,美国国债总额已至31.4万亿美元,继续提高上限约束势在必行;再有一个方面是,美联储正处加息缩表过程,只能减少而不可能继续增持美国国债。如此境况之下,就算提高美国国债上限,新增美国国债谁有能力购买?有谁愿意购买?

说到这儿,联想到耶伦希望尽快访华,而且别受其他政治事件干扰。这是为什么?是不是又来劝说中国,能让中国坚定持有美债,而且给国际社会带个头,引导大家增持美债以强化世界对美国国债的信心,并借以稳固美元的国际地位?答案恐怕并不简单,但至少这样的猜测符合美国的现实逻辑。

问题是:在此大环境中,美元还能撑多久?很久,但总体国际局势不利于美元,这也是客观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