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投的工作区间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回复:17喜欢:12

股市大跌,或者股票长期跌了很多,资深价投相对会活跃一些,前提是有所准备。

首先是资金面的准备,更重要的是价值认知准备;如果满仓,但发现更好的投资标的,一样可以腾挪,但满仓其实对投资心态考验蛮大的,再来就是单压重仓会伤到投资人未来进化的展望,主要是投入过多的时间在关心单一个股上,即便是在行业、企业层面的理解深度不断增加,但过度的关心带来对其他行业企业的食之无味;投资的路很长,投资专业能力圈拓展深化,可投资的行业很多,这些都要宽度考虑。

价投的长期思维工作区间,其实不是从买进开始,而是买进前认知的积累,主要是投资能力圈的培养,次要当然是行业、企业的价值理解。

价投主要谈的是企业未来自由现金流的展望来作为企业的当前股票价格的安全边际性价比的风险价格价值定价。当期自由现金流大致上可以用经营现金流减掉资本开支来评估。未来的自由现金流大致上就是当前生财资产的赚钱效益持续性,也就是资本开支的效率。

现在的市况中,很多破净的股票,甚至股价相对净值打2折、3折的股票,很有可能将来会在行业周期向上的时候,出现大量资本处置收益,这些是过去的资本开支沉淀在资产的项目,在股价高的时候,资产价值的含金量不高,在股价极低的时候,资产价值的含金量就会相对高,在行业周期改变的时候,因为资产变现或者产生置换现金流手段变多,含金量会变得很高。这里的差别是有些企业是资产股,有些是生产股,有些是生产资产股,这不是一个从报表数据中就可以简单判断的资产价值,还是要有足够的商业理解,甚至是一些对企业未来经营的推断能力。

一般自由现金流展望好的企业,要看资本开支效率带来的企业生财资产的未来效益的展望;股价大幅下跌的阶段,资深价值投资人,能保守评估企业的优质净资产含金量,在股价净资产比大幅打折的情况,一些资产股会出现非常好的资产安全边际,但行业下行期间资产价值很难释放,要思考的是未来的资产价值释放能力,这个部分也要看企业本身的资产处置计划及意愿,但确实是一个未来持续经营现金流减掉资本开支带来自由现金流之外,一次性的资产变现产生资本自由现金流的评估思考机会。价值的特殊兑现机会,在股票价格相对净值打折足够,资产条件优秀的企业,有机会产生极大的价值价格落差。

投资人想要卖最高,买最低,这是价格考虑;价投的工作投资区间主要是买得便宜,卖得合理,这是价值考虑。买进的资金仓位配套主要大概就是机会好了先买一半,然后跌了慢慢买另外一半。主要不是赚钱赔钱的思考,主要是操作体系能让长期思维投资更合理平滑贪婪恐惧,然后往企业的长期价值深入。算很精在投资的长期思维中用处有限,例如股票参与除息亏了税金,或者股票除息后继续下调买进价格,或者股票的交易税费等等。股票长期投资思维,就不用去在意一时的得失,要看长期的价值大得、不要在意短期的股价小失。

价投也不是在个股上毫无风险,就是个股要有资金仓位的配套,整体仓位也要有行业、企业的配套。持仓跟现金也有配套。生活上也有准备,家庭也要安顿,本心也要有正念。总之外在的环境好了,自己的长期思维投资才能安定吧?

拿个股资金仓位配套来说,个人角度,经过10多年的价值投资,资金量到了一个基础,风险思考多于资本回报,一个好机会的投资上限,目前尽量不超过20%当前的资本金。如果没有特好的机会,一个股票买10%也很多了。当然,这也要看个人条件,能力强、心气高的投资人如果看得准一个股票压7成甚至满仓也无妨,就像年轻人不拼搏也没朝气。

投资认知的进化,主要是集中心神想值得思考进化的事情,尽量不浪费自己的时间想没有办法进步的猜测推断,很多时候投资人的情绪对手盘是自己,有时候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环境的噪声很多,在判断力下降的情况,投资人很难心平气和的决策跟执行。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主动去找证据来修正自己的判断,价值价值,价值投资人如果不去看年报,不去看企业的商业模式跟商业资产、现金流、负债等等,如何去评估企业未来的自由现金流展望?一个优秀企业经过了长期的经营,会留下很多过去的经营轨迹,在投资前如果已经跟进了好几年,机会出现的时候,其实已经对企业价值有一定的评估定价,这个时候环境的噪声就算很大,也还是能合理应对;再加上投资体系的稳定,投资经验的积累,资金仓位配套技巧也能适度的平衡心态波动,难的事情前面已经做了合理铺陈,到了择优低买的执行阶段就大致不难了。

个人投资思考,非建议,看客海涵

精彩讨论

全部讨论

老师您能分析一下现在的长电吗

感谢大城老哥分享

04-05 13:10

大城兄这篇心得已经又高一个层次了。不需要自己实操的佐证,价投日常的要点娓娓道来,一气呵成。上岸后的自主驾驶和行程调整能很好的把控。希望一直能看到你前进的尾灯!

04-05 13:02

谢谢,非常深入的分享。

04-05 12:50

谢谢大城兄分享自己的满满心得

04-19 23:38

先生讲得非常透彻,通俗易懂!

04-06 21:48

谢谢😊

04-05 16:40

慢慢熬出来的火候才是真经

04-05 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