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銀行危與機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30回复:46喜欢:69
作者:前民生銀行行長(王世浵),亦是90年代匯豐銀行的4大天王之一



民營銀行危與機


前幾個月內地金融市場湧現一股熱潮,當時不少民營企業表示,有意成立民營銀行,大家鬥快遞紙申請。市場甚至有傳言,說哪幾家已經獲得批准,馬上面世,但那邊批文姍姍來遲,事情一擱下就是幾個月,不能一步到位。

不過前幾天有消息:民營銀行的腳步愈來愈近,已通過國家工商總局預核准的民營銀行逾70家。但銀監會的說法始終未變,核心要求在於民資發起,強調資質,自擔風險,有限牌照,首批試點為三至五家而已。市場猜測,民營銀行的首批牌照可望3月出台,但仍未獲監管部門確認。

銀行每天淨賺兩億從整體方向來說,十八大三中全會釋出對民營企業的積極訊息。有專家解讀:設立民營銀行,能發揮民間資本參與金融市場在配置資源的積極作用。因此,不少有實力的民營企業開始展開「多元化」部署,希望分一杯羹。有些樂觀的民企,甚至把這次機遇看為春天的來臨。

民營資本看中銀行業,最基本的考慮在於銀行業的盈利,說得不好聽,就是看中銀行的暴利。像某位民營銀行行長的話:賺錢賺到不好意思。試看16家上市銀行,去年首三季淨利潤超過9,000億元(人民幣,下同),平均每家500億元以上,等於每天接近兩億元。

除了銀監會還是苦口婆心,說銀行有風險,錢不好賺,也有有識之士說市場空間不大,一片紅海,民營銀行要辦得出色,否則失敗概率較大。當然也有另一派學者說:民營銀行一定要定位於中小企業,「門當戶對」才能把生意做上去。也有專家說到,現在唯一的民營銀行,就是從中小企業把業務做大,言之鑿鑿。

發展路遙3大難關

他大概不記得我也曾在這家民營銀行擔任3年領導,怎樣把業務做大,我也有心得銀行業不管民營與否,都是靠「抓大不放小」的原則經營業務如果只是靠小,無法產生應有的「量」,來支持成本消耗。好像小額貸款公司,生意做不大,因為不能吸收存款,只靠股東資本來做貸款,收入有限;幸好不用分行網絡,否則成本更高所以銀行的發展必須雙管齊下,大的客戶才能給「量」,有「量」才能「抓小」。

小客戶只有貸款需求,沒有存款能力。存款在哪?行內人都知道,要抓存款要向大客戶埋手,但民營銀行很難招徠大客戶,很難積累存款。這是第一個民營銀行不好做的原因。

第二,銀行涉及風險管理,在經濟下滑之際更為重要。民營銀行在建立初期,從哪裏招聘有經驗的人才?這一點似乎從來沒有人提過,市場人才缺乏,早已互相挖角,要找另一批人才,從何而來?做銀行不比做消費品的銷售,能把東西賣出去就好。做銀行把錢貸出去簡單,要把錢收回來就不一樣,貸款跟銷售是兩碼子事。

第三,民營銀行有點生不逢時,過去幾年經濟快速發展。貸款給客戶做生意,開發項目,樣樣都賺錢。現在情況如何?大家心知肚明,好項目逐漸短缺,不好的項目不敢碰。如果用自己的資本更是「肉赤」,輸了怎麼辦?話雖如此,在機遇與危機並存之際,不少民營企業往往漠視風險。

最後一點,很可能是最重要一點。雖然叫民營銀行,但是否歸納入「制度內」管理很重要。不在制度內,等於自由發揮,風險更大。相信在成立民營銀行前,大股東的想法是希望立足制度外,獨立行使管理權,孰不知這樣的管理模式風險更高。

民營銀行出台在即,我們拭目以待。



資料來源:2014年2月15日 第330期iMoney

---------------------------------------------------------

注:上述銀行前高層的看法,相信會對非常看好民營銀行的投資人,有參考的作用

以下新浪博客有圖片可以看网页链接



$民生银行(01988)$

@Ten-Bagger @只差一步 @LeoLau @刘马克

全部讨论

2014-02-23 10:16

实践出真知,其他的都不足以论。

2014-02-23 09:51

想不通会有人笨到以为只要办银行就赚钱

2014-02-23 09:49

银行股市场估值<1PB,民营银行怎么可能有前途,进去就直接亏损了

2014-02-22 22:28

現在最好也是
和留心相关影响

2014-02-22 22:02

行家之言,这也是我买大银行的逻辑。抑大行扬小行的应该看看此文。

王的观点不错,值得听取.从长期投资的角度来看,我认为未来中国的银行业的演化会分三个阶段:
1) 管制阶段,有限竞争
2) 春秋战国,白热化竞争的乱战阶段
3) 尘埃落定,稳定竞争阶段

只有在第三阶段时,才有可能找到可以长期投资的标的,目前刚刚接近第一阶段结束,稍安勿躁,哈哈

2014-02-22 21:20

你覺得民營銀行空間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