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特转债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中特转债正股是中信特钢,原为大冶特钢,2005年中信集团成为实际控制人,2019年中信集团将兴澄特钢注入上市公司,公司一跃成为A股特钢龙头并更名中信特钢。

截至2022年上半年,中信特钢具备年产1600多万吨特殊钢材料的生产能力,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机械、能源及轴承等下游领域。十四五期间,公司计划达到2000万吨的产销规模(2022年上半年完成总销量768万吨,2021年1453万吨)。

钢铁是个非常不性感的行业,估值低、机构配置也低。但钢铁是个基础性行业,空间足够大,格局也在变,细分行业难免有预期差。普钢见顶,特钢还是有机会的,尤其是在行业周期底部搞并购的中信特钢

中信特钢有四个生产基地,分别是江苏江阴兴澄特钢、湖北黄石大冶特钢、山东青岛特钢、江苏靖江特钢,除了黄石大冶特钢,其他3个是中信集团注入的。兴澄特钢本身是优质资产,青岛特钢和靖江特钢则在并表前分别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8.21亿和人民币4.24亿。

整合亏损资产不简单,搞不好把自己搭进去,方威方老板就很牛逼,总能化腐朽为神奇。从中信特钢过往的收购看,整合能力也不差(还是觉得方老板更牛逼些)。

以青岛特钢为例,2017年10月,公司以1.27亿对价收购中信集团旗下青岛特钢100%股权;收购当年,青岛特钢亏损8.35亿,收购后,2018年青岛特钢实现扭亏为盈,至2021年盈利15.35亿(2022年上半年盈利4.95亿)。

2023年1月,公司收购天津钢管60%股权收购(对价19亿),此前,公司于2021年1月参股天津钢管40%并全面参与其生产经营管理。天津钢管有350万吨无缝钢管产能,据公司数据,接管当年,天津钢管同比减亏近10亿元;2022年经营持续向好,上半年同比减亏50%以上,二季度实现盈利。

2020年以来,钢铁行业连续两年总需求收缩,如果行业需求复苏,叠加天津钢管的盈利改善,中信特钢的预期差更大。

正股有预期差,转债就有机会。中特转债2022年2月挂牌,期限6年,AAA评级。发行规模50亿,剩余规模50亿,转股价24.2元(转股溢价率35.16%),到期收益率-0.66%。中信特钢股本分布有个特点,实际控制人合计持股比例超过80%,市值虽高,但是可交易股份数量不多,钱多货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