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iPhone转发:0回复:12喜欢:15
中国船舶的逻辑:
1.完工量,在手订单都是位居top1,几乎再发展下去对新船造价都可以形成长期影响(产能明确不扩,存量了)
2.最大的存量更替散货船依然未大规模进场(BDI低迷,船东对未来航运环境和当前高昂的船价也存在困惑和犹豫)
3.环保新规(这跟上一条处于相互作用,老龄和经济效益折半的15-20以上的老船难以在未来达到D级以上标准,这也是未来BDI潜在走强的beta推动)
4.对于大多数人在前阵子下跌担心新增订单减速问题,这个可以通过几个方面去看(首先韩二厂,大宇有点不太行了,HD和SS重工基本是受制于产能与行业人才,导致其在这波复苏周期也难以大规模抢占市场,只能选择附加值高的船舶制造,集运已经出现逾期违约的事件)(东南亚在2024-2030内都不足以作为潜在竞对考虑)(以上情况注定未来中国船舶作为全球第一市占率船厂几乎是被迫会承载新增订单的头大,船东介于当前对未来宏观预期的不确定和目前高居不下的船价不下单是很正常的现象,订单的增长会在未来联储降息周期大概率又开始复苏)
5.重组预期(2026之前,但这个其实影响不大)
6.现有在手订单占比全球总运力水平依然维持低位,虽然因为产能受限,不可用上一轮扩产周期同向对比(上一轮是30%)但这轮也因产能问题导致新船造价大概率会突破历史新高,船厂远期的毛利率与现金流会相当可观且持续时间长(预计8年)
7.很多人不理解船厂怎么估值,市场到底在锚定什么,船厂的估值是提前两年的,也就是当前2024年实际对应是2026年可能实现的归母去估的(原因是船舶交付的确认节奏问题)。对应当前也就是10-12倍的样子。
8.由于这次的产能限制导致周期时间维度的拉长,船舶远期的分红派息也需要考虑在内,很多人到现在依然认为船舶只是个周期股,这个问题到2026年市场会有答案,今年估值拔升后的船舶在未来是可以用DCF估值的,盈利期十分长。
$中国船舶(SH600150)$$中国动力(SH600482)$$中国重工(SH601989)$

全部讨论

02-03 19:55

10~12倍差不多了,船舶这种行业,最多给到15倍,因此就算2026的业绩也没啥空间了

这些都是明牌,所以很难疯,走的非常猥琐

02-04 14:46

没有利润,啥用?

02-03 23:25

其实环保新规有可能会取消,我看网上的说法,碳中和是用来限制中国的,反而中国是做的最好的,所以碳中和的意义大打折扣。目前俄乌战事未平,对欧洲经济有很大影响,好像已经有欧洲国家退出碳中和了。环保新规应该是碳中和的一部分,是有取消的可能的

02-03 19:00

讨论已被 黄金比例最好喝 删除

02-03 17:58

讨论已被 黄金比例最好喝 删除

02-04 16:18

2026年大概会给多少市值

印度能不能承接低端船?

02-04 12:28

少发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