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奶免税了,乳业格局会变化吗?

发布于: 雪球转发:100回复:192喜欢:131
$光明乳业(SH600597)$ 伊利股份$蒙牛乳业$。

今天乳业股大跌,主要是因为市场担心中澳自贸区谈成之后,国外安全便宜的牛奶对国内乳业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今天下午陆续有两个券商开了电话会议,邀请专家解读此次自贸区冲击事件。

我自己有一些光明和伊利,但仓位不重,对乳业我一直是非常关注。听了专家的电话会议和大家的讨论,我的看法是这个事情肯定有冲击,但是短期冲击不大,因为有4、5年过渡期,但长期看对国内的UHT奶有冲击,高端的冲击更大,对乳业公司冲击没有对国内的奶牛养殖业大,而且乳业公司有可能利用这个冲击,强化自己的品牌地位。最后对国内的成本端(上游)看短期会下来,长期未必,主要是人口基数增加,低收入水平人口消费升级,原奶长期看价格是上涨的,所以控制上游,是乳业巨头必须要做的。

首先,最坏的是伊利蒙牛的高端奶估计要废掉,绝对增速会往下走,价格估计也很难上去了,但预计不会像葡萄酒那样,经销商把张裕冲击的那么厉害,一个是渠道和品牌成本投入还是很大,奶其实毛利率不高,而葡萄酒毛利率非常高,进口奶的毛利率不支撑你去新创立一个新品牌,最好的情况是和国内合作;第二是伊利光明等已经在海外布局,他们也认识到国外奶业在成本和安全方面的优势国内不可取代,所以免税后,成本角度,也下降了,对巨头们是好处,但成品的UHT奶,估计也会进来,对高端奶会有冲击,所以,最好的是伊利能把自己的进口奶做起来,来替代金典的下降。另外,海外巨头不太可能单独进来,最好的方式还是合资,因为直接进来从历史看效果不好。

第二,对普通白奶,我觉得要相对看,首先普通白奶消费者一般不会去消费金典、特仑苏什么的,如果普通白奶价格差不多,或国外略低,肯定会有冲击,但是这个量很大,并且这两年的增速本来就不高,主要是受酸奶和鲜奶的替代,如果老外来供应国内巨量的普通白奶,那目前的产能肯定是远远不够,而扩产是需要3到5年以后的事情,而如果真是巨量进口普通白奶,拿国内的奶农怎么办,这个可能涉及到食品安全问题,农业部的口风对这个非常重视。什么意思,如果我们大量进口白奶,把国内的奶农干掉,将来价格上涨了怎么办,原材料受制于人,不是什么好事儿。有人说,价格高了,国内的奶牛在养起来啊,可是资本投入需要时间,奶牛场重新选址,这个3、5年的时间,然后你建成了他价格跌下来怎么办。所以,我觉得大量进口普通白奶不太现实,而且不赚钱,相对而言,高端奶还是赚钱的,我们不能现在把电商促销的价格作为常态,人家是等你喝习惯了,在慢慢涨价。绝不会让你一直这么便宜的喝下去。

第三,奶粉,其实已经冲击的很厉害了额,目前国内70%的进口奶粉,国产奶粉也都是进口国外的奶源,这个冲击不会更坏,反而会降低原料成本,对国内消费者利好。

第四,酸奶和鲜奶,酸奶现在很多是复原乳,进口国内的大包粉,然后再发酵,因此成本下降利好。鲜奶,冲击不大,尽管专家说现在的技术可以达到35天保质期,但是诸位到超市看看,过了生产期3天的都很少人买了,既然喝鲜奶,肯定是喝最近的。

第五,乳酸菌饮料类,国内的很多乳业公司也是靠这个赚钱的,因为这个符合时尚人群的口味,进步进口关系不大,老外的已经有很多了,达能的,养乐多等,这个基本也是利好,原料下降。

第六,我们推断一下国家的用意,搞自贸区,降低商业壁垒,其实不是零和的,而可能是共赢游戏,看过林毅夫的比较优势的都知道,降低了贸易壁垒可以提高两国人民的福祉。未来除了中澳,可能还有中荷,中爱,中拉美等的自贸区,国外人少地多,农业效率比国内高,让低成本的原料进来没有什么不好,但是有一点只要品牌是我们的就ok了,比如说我们喝的啤酒是青岛啤酒,我们不管大麦是进口澳洲的,还是进口巴西的。我在想如果大麦和啤酒的进口关税下来,是不是对青啤也有冲击,我觉得可能是利好,因为原料成本下来了,而国外的啤酒早就进来了。而国内的乳业也是国内品牌比如达能,明治,味全早就进来了啊。现在去开创一个新的海外品牌成本是非常高的,而国内伊利和蒙牛光明等品牌家喻户晓,但是由于行业的原因,三聚氰胺事件,性早熟事件,尤其是蒙牛歧视国人糟糕的公关言论打击了国内民众对乳业的信心,因此放开是好事情,尤其是对奶牛养殖业,必须跟国外看齐,只有上游安全了,乳业的品牌信誉才能有保证。也就是说,政府以前三令五申搞不定食品安全,好吧,我放开让老外进来,倒逼国内乳业必须升级。

最好,国内乳业股还值得投资吗?首先从行业角度看,国内人均消费水平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城市化和消费升级继续推动乳业发展,这个行业比白酒、休闲食品其他很多行业要好的。第二,上市公司业绩会不会下来,零关税不是一次性的,乳业公司有应对的时间,目前需要巨头们继续搞创新,来补足将来高端白奶的下降,比如伊利能把安慕希搞起来,或者靠自己的贸易那块。这个不太确定,但不至于影响那么大。对于光明而言,这两年还是靠莫斯利安,应该受的影响最小。第三投资者的信心,香港那边投资者比较淡定,蒙牛下跌了不到1个点,说明老外没把这个当会儿事儿,而国内的投资者,去年看到进口数据大增的时候就有过担心,今天看这个担心扔存在,ok,那么我们看看伊利比较“流氓”的员工持股计划顺利通过,不知道他跟公募们到底有什么沟通,但有一点,作为行业内部的人,他们一定比我们了解当前的行业形势,而自贸区的事情他们也一定早就了解,但是为什么之前高管自己增持大把股票,然后未来10年还把自己的奖金换成了股票,如果他们自己不看好,为啥不直接发现金呢,为啥高管还自己买套呢。其实投资者的信心可能还受今年以来消费板块涨幅倒数第一的影响,伊利光明不性感,拿一年不涨,严重影响业绩,但是新的玩家来了,沪港通开通了,第一单就是伊利,性不性感将来还真不一定。

一家之言,欢迎有理有据的讨论,谢谢。

全部讨论

山流水19792015-02-27 21:56

我认为光明优于伊利

lany13332014-12-23 07:33

郜全亮2014-11-21 18:37

多谢,这个担心确实存在,但希望能通过在国外占有优质奶源来解决。

优生活20122014-11-21 16:54

这就是现状

股票买卖无所谓

自己用的还是谨慎点为好

优生活20122014-11-21 16:53


现代牧业病牛被匆匆毁尸灭迹 金牌牛奶招牌恐不保
网页链接年11月21日 07:21
字体:大中小|已有39人评论,共10734人参与讨论|用手机讨论

因私自出售近40头带病奶牛给西安一家屠宰场,现代牧业正被有关部门联合调查。有业内人士表示,隐藏在这起“病牛风波”背后的,不仅是养殖业黑幕揭开冰山一角,更是一场继奶业“三聚氰胺”事件后,再次影响全国人民身体健康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郜全亮2014-11-21 12:50

目前看,中新自贸区08年签署以来,对乳业的冲击并不大,澳洲的奶业肯定不如新西兰,成本比新西兰高,而且大部分自给,当然运费比新西兰便宜,但牛奶本身液体为主,进口液态奶长远看,不经济,而干乳粉是ok的。不管未来是和爱尔兰,荷兰,巴西,阿根廷,美国,搞自贸区,估计液态奶不会是主流,1升液态奶10元左右,如果想光明和伊利那样搞渠道是不赚钱的,而葡萄酒1瓶动辄200-300,而成本确实很低,是可以大量进口的。关于大豆的问题,我们是进口大豆做油,而不是直接进口大豆油,进口的还是原材料。农业这个行业,关键是品牌商,而不是原材料商,所以自贸区利好其实大于利空。但市场可能认识不到这个,估计还需要数据来证实。另外,国内的乳业企业或加大对国外的投资来应对,未来奶价会下来,中国的消费者总体有福了。

金易来2014-11-21 11:03

中国的婴儿奶粉价格是世界第一,牛奶价格世界第五,要在14亿人口的国家保持这样的高价只能是靠市场的封锁、保护,就像中国的汽车。如果乳业也像汽车一样假开放,对国内企业是有好处的,如果真的开放,那就是葡萄酒、大豆的下场。从现在的情况看,更像是后者,不只是电商,大型超市的进口奶也已经是铺天盖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