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模式、电价、配套政策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来源:中国电力

本文为国网能源研究院范孟华在5月9-10日电力市场联合学术年会上的发言稿,题目为《关于新能源参与市场的有关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包括:

1、国外新能源项目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的四种模式

1)固定上网电价模式

2)有一家补贴的新能源直接参与电力市场

3)拆安合约模式参与电力市场

4)无补贴的新能源直接参与电力市场

上述四种模式适用于不同阶段(渗透率、度电成本等不同)、不同国情下的电力市场,并介绍了四种模式的配套机制。

2、我国新能源参与市场的典型模式

我国不同省份的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的方式不同,报告给出四种典型模式:

模式一:按照国家核定的“保障利用小时数”确定保障性收购电量,剩余电量参与市场;

模式二:结合本地消纳形式,自行确定保障性收购电量/小时数;

模式三:在“保障利用小时数”等基础上,新能源自愿选择参与市场;

模式四:在配套机制基础上,推动部分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

新能源参与市场后的收益变化

1)上网电价出现一定程度降价。受煤电容量电价政策等因素影响,新能源市场交易均价同比下降。

2)新能源参与市场还需考虑辅助服务分摊、系统偏差考核等因素的影响。

未来,坚持市场化方向,在配套性政策支持下,将分类、逐步推动各类新能源参与市场交易,各类新能源进市场的节奏如下

3、我国新能源参与市场的配套政策建议

1)探索政府授权合约机制。以政府授权合约等配套机制,推动新能源优先发电电量与市场的衔接,实现电价调控,保障新能源企业入市后的合理收益。

2)引导长期购电协议签订。

3)推动碳市场纳入绿证碳抵扣。

4)明确全国统一的绿证核发与交易机制。

报告原文如下

专家介绍

范孟华,女,博士,教授级高工,现任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企业战略研究所国际化发展研究室主任。主要从事电力市场、电力体制改革、企业战略规划等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重大科研项目50余项,主笔及参与撰写专著17部,获得发明授权2项、软件著作权8项,获得省部(行业)级奖、国网公司及以上科研奖励4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