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体系之番外篇—投资理念的重要性(2021版)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前言:

借用翟跟全的一句话:“作为一名合格的投资人,必须要有一个适合自己的投资理念以及操作体系,否则只会误入歧途,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

为什么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理念如此重要?因为投资理念包括我的上篇文章仓位管理(2021版) 以及往后还会写的操作体系。这些都为我们框定了一个范围,这些范围告诉我们的不是能做什么,而是不能做什么。

可让人遗憾的是:投资中最难的事就是认清自己。包括我。

其实大部分投资者并不具备企业分析的能力


我曾经会遇到这样一些尴尬的情况,一些股友告诉我某某公司很好,希望我一起看看。但是说实话,分析一个公司很难的,我往往也是无处下手。这个时候,我经常会追问一句:既然你觉得这个公司好。那么能不能说说这个公司好在哪里了。这个时候我得到的答案一般是这样的:这个公司是处于什么某某行业;是什么龙头;这个公司是X茅等等。基本上不超过50个字。当我说,既然你看好他,那么你能不能用500-1000字做一个较为全面的分析。这个时候往往就没有了下文。

我在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里面有普通人获取公司及行业信息不足的问题,也有没有掌握基本的企业分析方法论的情况。


教条主义是投资大忌!


我认为(价值)投机和价值投资是划等号的。当然这个观点不一定对,除了在学校做的试题,其余的一切都是开放性问题,没有对错。而我只是把自己入市一年来的认知和大家分享出来,我们可以一起讨论,但发表观点前请理性的客观的思考一下这段文章(出自雪球用户 @二马由之  一位价值投资的践行者)

股票投资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在我国14亿人口中,有1.9亿个股票账户,股民可谓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但是貌似大学没有一个专业叫做股票投资。没有人去大学学习股票投资,然后毕业后成为职业股民。 

所以就形成了一个有趣的社会现象,1.9亿股民,居然没有炒股科班毕业的(我不知道金融专业算不算科班,另外,也没有看到多少金融专业出来是专职炒股的。)。多数股民都是自学成才。也没有什么职业培训,大家都是直接上战场。最终是尸横遍野,满目苍痍。 

最近十多年巴菲特理论渐渐传入国内,给股票投资者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灯。从此国内多了一个叫做价值投资者的群体。信奉格雷厄姆、巴菲特、芒格,以赚企业钱而不是市场的钱为投资理念。 

我自己也曾如痴如醉的看过格雷厄姆、巴菲特的著作,学习巴芒门徒关于巴氏理论的心得体会,实践总结。时间长了后,我发现了一个问题,不少人说起巴氏理论头头是道,但是投资组合业绩惨不忍睹。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中国的巴菲特们在价值投资光鲜的皮囊下,长了一个孱弱的身体。是巴菲特理论不适合中国土壤,还是说投资者并没有领悟巴芒理论的精髓。 

带着这些问题以及我自己的投资实践,我说说我认为的价值投资的道与术,什么是第一性的根本原理,哪些是依托于原则性问题的表象。 

我先说一个价值投资者最为推崇的巴菲特的理论:“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买股票就是买了公司所有权的一部分。 

但是我要说的是“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并不是第一性的原理,而是对于“价值”这个基本原理的外在阐述。价值是什么?价值是把企业未来现金流以一定的折现率折现到当下的值。这就是企业的价值。我们接着说巴菲特的理论“买股票就是买公司”,这是因为在理解价值含义的基础上,好企业可以有更多的折现,价值更大。所以巴菲特的“买股票就是买公司”,“时间是好企业的朋友,是坏企业的敌人”,都是基于价值是企业未来现金流折现到当下这个基本定义的外在表述。 

很多投资者在没有思考“买股票就是买公司”这句话背后逻辑的情况下,把这句话奉为圭臬。这其实是舍本逐表。 

关于价值,还有一个重要的第一性原理,这个原理就是价格围绕价值波动。这是马克思的理论。价格是市场先生对价值的报价,是表象的,我们可以看到的。价值是内在的,同时因为涉及到企业发展未来的预估,所以价值也是难以度量的。 

巴菲特关于股票买卖还有不少其他言论,诸如,“如果你不打算持有一个公司十年,就不要持有他十分钟”,“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 

我们先看“如果你不打算持有一个公司十年,就不要持有他十分钟”,这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我们需要选择一个值得持有十年的好公司。值得长期持有的公司,具备更多的价值。第二层意思是价值的释放是需要时间的。价值是企业未来现金流折现,在相同的折现率下,同一个未来现金流折现到今年和折现到明年是不同的。现金流是有时间价值的。投资者需要通过持有来等待公司释放时间价值。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巴菲特的这句名言是基于价值基本含义的再次演义。很多人因为这句话把价值投资行为理解为就是长期持有股票。但是巴菲特的“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又貌似是否定了长期持股。什么是“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二马翻译一下这句话,这是表达了涨多了卖,跌多了买。这是价值规律的体现。 

所以把长期持股当作价值投资,其实只是学习了价值投资的形,而没有理解其本质。也就是其实是不懂价值投资。我们可以通过持有获得收益,这是因为资金是有时间价值的;我们也可以通过交易获得收益,这是因为价格会偏离价值,又会价值回归。所以无论是通过获得价值的时间价值,还是利用价格与价值的偏离获得收益。都是对于价值及价值规律的应用。这是我们获利的本质。在此之外的任何其他东西都是表象,在理解了本质的情况下看表象,我们可以把它看做人穿的华丽的衣服;而如果迷惑于外表,可能看不清一个人的人品,这是很危险的。 

价值投资有一整套的理论体系,安全边际、市场先生、能力圈、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但是价值投资的所有的理论体系有一个基石,就是懂企业,缺乏这个,整个体系就是空中楼阁。

虽然说赚价值的时间价值和利用价格和价值偏离获利都是对于价值及价值规律的应用,但是还是有所区别。一个是赚企业的钱,另一个是赚市场的钱。有人认为赚企业的钱更为高尚。对于这些人,我保持敬意。 

PS:我知道的大佬里,老华就是这样的人,终局思维,只赚企业的钱。但我深知,自己并没有老华那样的认知,可大多数人并不会清楚的认识到这点,这就好比迈出了自己的能力圈之外。所以,我选择了另外一条适合自己的投资之路。

最后我们对价值投资做一个定义: 价值投资就是基于价值的投资,买入价格要低于公司价值,卖出价格要高于公司价值(当然,如果有更好的机会,也可以以低于价值的价格卖出A公司股票,去买更合适的B公司股票)。那么进一步,什么是价值?价值就是公司存续期的自由现金流折现。

价值投资并不是选好公司,长期持有。长期持有≠价值投资 而当你的每笔操作都是基于自身的认知在低估时买入,高估时卖出(超出自己认知的钱不赚),这才是价值投资的真正含义。

因为受翟跟全老师的影响,所以在刚入市就明白,找到一套适合当下认知的投资理念与操作体系是最要紧的事。所以,在入市一个月后初步确定了自己的投资理念,后续不断学习完善终于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投资之路:

“通过整合大佬们的投资理念根据自身情况加以改进做到“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不断优化。并且依照给出的信息结合自己的深入了解顺应当时的市场风格包括利用情绪在长线价值成长,中线趋势,短线投机中灵活切换。”

当然了,这是高情商的说法。低情商的说法便是:抄作业,学习ta的投资理念,并且慢慢消化,最终为我所用,成为自己的理念。

而我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条看似不那么体面,不专业的路呢?

1:深知自己刚入市没多久,是不可能获得别人那样十几年二十几年的投资经验以及分析企业能力的。

2:如今信息获得的成本这么低廉,只要自己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便可以直接从其他资深投资人那里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理念,以及关于价值的答案。

3:我认为,优秀的投资者所具备的投资理念都是大同小异的。原因在于达尔文的进化论。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移步至另一篇专栏。成功的投资者所具备的投资理念都是大同小异的。原因在于达尔文的进化论

而当你能做到辨别是非,从自身需求出发,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理念,其实就已经超过绝大多数投资者了,哪怕你对企业的分析能力不够,可你起码自知,知道与不知道这点,有着本质区别。

认可别人的投资理念,并不代表适合自己


很多人有一个误区,觉得自己认可他的投资理念,就意味着适合自己,可以跟票,抄作业就完事了!首先要明确一点,有些人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因为两个人的认知相差甚远,虽然你认可他的投资理念,跟票买入后,股价涨了觉得是自己厉害,沾沾自喜,殊不知只是因为抄了别人的作业,并没有思考他的投资理念适不适合自己。而股价跌了之后,就是别人的错了,开始说别人是托,是庄,是坏了心眼的人。这种人,我倒是希望可以多些,凡事只会怨天尤人的人最终都是不会独立思考的旅鼠,而我们正是要赚这种人的钱,因为故事本身不创造财富,股市只会做财富转移。

看完这段,可以再试着理解一下我的座右铭“当我的认知不匹配我的财富,那么请市场拿走


跟票绝非易事,因为这也属于自己的认知变现。

为什么这么说呢?当你认可一个人的投资理念,可并不适合自己的时候,依然跟票。那是因为你对自己并没有清楚的认知,只是觉得他的投资理念和买入逻辑很有道理。就以我自己为例,我认可老华的投资理念,终局思维,以及对企业的底层逻辑。但我对自己有着清晰的认知,我深知自己不具备老华那样可以直接看穿一家企业底层逻辑的能力,也不确定在股价还未启动时,股价调整时还能坚信他人的观点,这是最难的。(而这便是能力圈。即:不做自己能力圈之外的事。)

我也有做过超出自己能力圈范围内的事,就是刚入市的时候。那个时候我就是上述这种人,认可一个人就选择跟票,全然不管适不适合自己,但因为自己早早的就建立了操作体系的大框架,所以并没有亏太多,但这一次次低成本的试错让我逐渐有了这样的认知。

所以,能认清自己很关键,只有做到这点,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刚入市其实相对捷径的一条路就是,找到几个你认可的优秀投资人,找出他们当中你十分认可的投资理念,然后自我消化,成为自己的东西。这是第一点。而第二点则相对困难,因为需要不断试错,不断尝试,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再然后就是命格绑定,开始对标他的投资理念,企业分析方法等等。

这样虽然看上去很不体面,但确实可以让你的认知在短时间内提升一大截,因为我就是这么摸索出来的。

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投资理念和体系以及企业分析能力也是有方法论的

这里继续引用一下二马哥的部分文章:

下面二马引入一个新的方法: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


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处理)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


以上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的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这样阶梯式上升的。


二马就是采用这样的方法去完善、修订自己的投资体系。


以上便是我关于对投资理念的重要性所做的一些分析。

后续我继续分享当自己开始依照当下自身投资理念的大框架即:“通过整合大佬们的投资理念根据自身情况加以改进做到“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不断优化。并且依照给出的信息结合自己的深入了解顺应当时的市场风格包括利用情绪在长线价值成长,中线趋势,短线投机中灵活切换”

从而找到了自己认可的诸多投资理念,并取百家之所长,慢慢消化学习,最终拥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投资理念。


你的点赞,评论与关注就是我持续输出观点的动力。2022.1.3/12:00留


#2021投资总结#     #投资理念篇#    #股民的日常#  $联创电子(SZ002036)$ $均胜电子(SH600699)$ @今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