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个人猜想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0回复:18喜欢:3

小米汽车的定价应该会超乎想象,这种营销策略和小米手机刚出来是一样的。先定位高端高价,把消费者心里预期拉高,就现在而言绝大多数都认为小米汽车低配少说要25起步,包括官方也是这么宣传的。但是以小米的风格,很不夸张的讲,低配应该会低于20甚至到18,这样的价格在消费者眼里会有极大的落差感,一下相差这么多感觉自己赚了!当然有人会说你20内有多少我要多少,我只能说前期你能买到再说吧,饥饿营销是雷总玩剩下的了[斜眼]

很多人会讲,这种定价不是妥妥的亏钱吗?谁会做这样的买卖?其实这里是两个问题,一是这种定价到底会不会亏钱?二是为什么要亏钱?其实我想说亏钱在小米眼里现在不值一提,如果钱能够解决小米汽车未来发展的问题我相信雷军会狠狠砸大把。毫不夸张的说小米集团的现金流比比亚迪还多还强,雷军在小米进军汽车发布会就表示过有足够的现金流有1000亿可以拿出来干汽车,前段时间雷军在武大以个人名义现金捐款13亿,你觉得小米会差这点钱来开拓市场吗?显然不会。其二这种定价会亏钱吗?还真不一定,其实汽车行业还不算透明,不像手机大家都能说出个所以然配置多少性价比什么那才叫行业透明。按照百度检索25万左右电动车的物料成本占55-65%这里不包括研发和人工等其他费用,不同厂家和不同产量也有区别这里不展开讲。这里只是说明电动汽车的利润还有很大的操作空间,那么给到厂家的定价也是还有很大的选择权,按照小米手机的成功经验,我认为小米会采取比较极端的定价去迎得市场的心声,即使是亏本也会先这么做!这就是要说的第二点,汽车这种工业化的东西包括手机家电等也是遵循量价关系的,当你的产量越大物料均摊成本会越来越低,这和大锅饭均摊成本是一个道理。小米汽车的营销策略应该就是前期通过低价打开市场名声,后面通过销量把成本压下去,随着销量的上升成本会越来越低,产业链的成熟同样会使成本降低!定价会牵引销量,销量会牵引成本的三角关系。这里手机有过先例,以前手机厂商是先采购在成本的基础上去定价!价格减去成本就是利润!现在反过来了,大厂是先给市场定价估算销量,这个配置的价格市场能消化多少台,然后再去和产业链谈供应价格,所谓你有量我有价,等你的体量达到一定程度你能向上决定产业链价格就是这么回事!


所以小米汽车现在的烦恼在于定价和销量以及成本这三个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的三角维度关系,根本不在意前期亏损这点钱!当初定位做到全球前5,如果真的按照这个市场占有率产业链的价格他都能搞定的,成本自然就低下来!所以这就是雷老板多次发文小米汽车价格,多次试探市场对小米汽车价格的敏感度,定价和销量以及成本这三个维度的关系,这是小米汽车最难抉择的地方!

所以我认为小米汽车想要成功目前能搞定的只有定价这个维度,销量和成本都是后期的。如果在开头没有优势后期就更起不来,这是小米能成功的唯一模式!毕竟小米不是传统车企,跨界汽车不具备任何优势,唯有低价打开市场才能厚积薄发,才能慢慢整合自己的产业链。

当然极端的定价也有不好,便宜没好货永远是消费者的心理鸿沟。所以这里还有一种情况,要么是直接定价20万以内,当然很好但会限定后期的定价权同时消费者有质疑。另外就是正常定价22但会送很多东西,相当于首发福利也是小米经常干的!送的东西也值几万,相当于汽车变相降价,同时给后期留有价格的操作空间!原创323

当然,具体定价多少很快就能揭晓!雷军是我比较佩服的人,希望小米能在汽车的道路上越来越好!!!

精彩讨论

好酒不送客03-23 18:23

这观点是真的小米粉,对雷总的认知让我有认同感

磊哥5pn03-23 18:58

小米汽车的配置决定了su7的价格在优惠后不可能低于22万

全部讨论

03-23 17:44

真敢想,这1000亿能投到车上的预算顶多300,亏得历害,股价首先要崩。直接影响其它业务的供应商。

03-23 18:58

小米汽车的配置决定了su7的价格在优惠后不可能低于22万

03-24 14:04

小米财报23年净利润170多亿,到你这成190多,请问那20个亿是你个人补充吗?

03-23 18:23

这观点是真的小米粉,对雷总的认知让我有认同感

03-23 17:40

米粉毕竟屌丝多果然还是喜欢低价,满脑子都想低价。米猴对这种低价套路熟练的让人心疼

03-23 16:28

低配版定价应该不会低于20W的,估计定价区间在24-32W,保留一定毛利,缓解一定的产能压力。

03-26 18:27

如果玩老套路就不是雷军啦

03-24 13:58

你去查查财报吧,还“毫不夸张的说小米集团的现金流比比亚迪还多还强”?比亚迪经营现金流1000多亿小米的经营现金流400多亿。

30万以上,就去买好点的油车了。所以20万也没有多大的吸引力。

03-24 08:00

不会的,真像你说的,海军会上升到诚信方面,然后引战所有车企,别问我为什么,因为海军也不是密不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