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IS】政策宽松背景下的东盟投资组合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本文由EMIS编辑团队撰写,定期发布。旨在为您提供对当前市场与经济状况的简单解读。本文数据均来源于EMIS数据库。
  本文由EMIS编辑团队撰写,定期发布。旨在为您提供对当前市场与经济状况的简单解读。本文数据均来源于EMIS数据库。
  过去十年,新兴市场从流动性充裕的国际资本市场吸进巨额资本,使公债收益率降至异常低的水平。
  金融危机之后,国际投资者开始寻求多样化经营,以摆脱陷入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缓慢、利润微薄的困境,而新兴市场经济体(EMEs)为他们提供了具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市场经济体(EMEs)之间越来越高的GDP增长差异和利差,被公认为国际资本流动的决定性因素。
  随着美国和欧洲经济回暖以及货币政策正常化提速,投资者考虑从基本面偏弱的新兴市场撤走部分资本的几率大为增加。
  2013年5月,美联储宣布将逐步收缩其量化宽松政策。自此,新兴市场出现资本大量外流,利率不断上升,推高借贷成本。
  这种全球趋势对东南亚新兴经济体的外国组合投资(FPI)带来了负面影响。东盟四大经济体中,只有印度尼西亚未出现外国组合投资资金外流现象。2013-2016年,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至少有3年出现外国组合投资资金外流现象。
  外国组合投资通常被认为更加不稳定,因为一旦外国投资者的风险前景发生变化,很容易出现逆转。相比之下,外国直接投资(FDI)通常涉及到投资者实质性参与东道国实体企业,直接投资者通常向投资项目投入大量资金和/或管理。因此,外国直接投资不会轻易出现突然情况。
  尽管东道国内影响外国组合投资的决定性因素很多(包括利率、通货膨胀以及股票市场表现),这些投资类型也会受到外部冲击,以及受到影响资源国资本可用性事件的冲击。
  随着美联储实施货币紧缩政策以及其他主要中央银行暗示(或已实施)利率进一步正常化(英格兰银行及欧洲中央银行2017年提高了利率),可能会引发投资者又一轮撤资浪潮,他们从新兴市场经济体抽走部分资金,去寻求高回报项目。
  然而,2017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数据显示出一些令人鼓舞的信号。2017年,所有主要东盟经济体可能都从海外吸进了组合投资,这是5年中第一次出现这样的现象。
  EMIS数据库团队欣然宣布:世界趋势数据库全球经济数据主题下新增14项全球经济监测(GEM)指标,助力GEM指标突破100项大关,共计约16000个数列。此次更新扩充了国民账户、国际收支和货币板块,以覆盖客户密切监测的更多关键指标。同时,新增指标提供多种数据频率,方便促进跨国比较。
  更多中国与全球宏观经济数据、行业数据,还请访问EMIS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