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42喜欢:1

三年翻番的机会又降临了。中证医疗,跌了三年了打3.9折,中证医药三根年阴K线,4.9折

医疗保健两大指数中证医疗中证医药的下跌时间周期、跌幅、估值都已经到了反转的时点了,或者已经反转了(事后才知道哪里是绝对低点)

疫情对行业的影响基本出清了,就等最后一个利空,11月6号的集采消息,但是无论如何,集采对基本面的负面影响已经边际大减了。

主要个股:恒瑞药明、智飞、长高已经在上涨的路上,迈瑞、爱尔的基本面也已经见底,大主力开始搭台了。三季度,公募基金医药行业配置占比提高,资金在往洼地流

好公司很多,最简单的就是ETF。医疗、医药、创新药、港股A18都有ETF,确实省心,不要看基本面了

耗费了连年半,终于等来了

全部讨论

2023-11-22 20:18

看了看几个主要指数,纯属感觉,还是一如既往的蒙测模式,事后测准的要么是蒙对了,要么是神棍。权当娱乐,切莫当真,毕竟这也是数万阅读量的帖子。
基本面的大事基本都明盘了,断断续续聊了不少了,当下用技术的角度测测:
1、上证五零:最重的指数!!!未来回归的海外资金优先配置的公司。疑似下跌九浪,已经完成了七浪,只要破了2288的低点,极限的九浪就构成了。一稳具稳。
2、上证是个复合体,各色公司汇集一身,上次熊市低位2440点,本次五年以后怎么也得有10-20%的成长,取中位15%或2800点,也破了前低2863,个人倾向如此。
3、创业板:以新能源电池链为大权重的指数,一直以来坚持看到1800以下,这个有点空的多,主要是对碳酸锂看空,风光电池是个产能过剩的大行业。
4、科创板:大陆晶圆厂25年将达到76家工厂,产能占全球1/3,欧美同步扩产能,生产端的制约3年内基本无忧。所以半导体行业难有整体的行情。中芯三季报也并未对华为手机突破后近期的半导体复苏抱有持续乐观,认为大致是双U底部,也就是还需要二次探底。科创板的权重结构注定还需要下探,好在看起来空间不会太大了。也许7XX点就差不多了。
5、医疗医药:观点依旧,低位,即使被新半军等渣男带下来新低,但不会跌多,甚至不会新低。行业长逻辑没问题。一句话,底部波动。
6、消费电子、元器件:跟随半导体,但比半导体强,跌不多
7、汽车:宏大叙事尚在路上,每次中跌,都是机会。跌不多
年底了,拿着医药、恒生医疗ETF,躺平

2023-11-16 21:31

贝莱德是首席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都会回来的,生意人,有钱赚就好!
妥了

2023-11-04 13:39

XBI大涨
人民币大升
美元指数大跌
一切皆来源于市场对美元利率走向的预期
自去年3月美联储史上最快加息周期开启以来,风险市场哀鸿遍野,毕竟,5%的无风险收益,太香了。
近期,这个周期有掉头的苗头,仅仅是苗头!
底部,随它去折腾
恒生医疗指数昨天也长的不错,风是真的要来了!
趋势的确立,依旧需要时间……底部都是事后才能判断出来的--那里是底,要是在那里买进就好了。

2023-11-03 14:50

图片评论

2023-11-23 14:44

半导体行业与医药行业
1、半导体上下游:设计公司、设计生产一体公司、芯片代工----手机、消费电子等公司
2、生物医药上下游:生物技术公司、研发生产销售一体的大药厂、CXO代工-----医院、药房
两个行业看似风马牛不相干,其实,大道至简,上下游公司模式十分类似,亚当斯密作为一名经济学家,其理论因揭示了人类生产分工提高经济效率的内在逻辑,而名垂青史。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会遵循成本最低、效率优先的原则,向行业效率最大化进化。
当然,人为的小院高墙可以在短时间保持领先优势,但从长期看,拥有创新的资源及组织能力,才是长期保持研发、创新能力的基础,国内人力资源、资金、技术,在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积淀,已经具备向需要搞研发能力的行业升级。
汽车、半导体、生物医药,都是正在升级的行业
电池行业更像经过技术突破变成能源制造业,锂矿、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的价格更多地与上游资源关联度更大,所以,下一轮牛市可能会弱一些,汽车电动化已经完成1/3进程,下半场在智能化。

2023-11-16 10:06

会谈结束
一个小高潮到头

2023-11-10 11:57

通缩预期:开始-高股息策略
通胀预期:开始-成长策略
成长与价值,世界上没有一种策略能持续跑赢市场,交替及随便而变,是不错的选择

2023-11-02 13:58

新产业分析
1、风光:供应端前几年天量融资,无限量产能形成,需求端国内同增、欧美受控,整体受限,全产业链降价,全行业盈利持续下滑,同质化竞争恶化中,需要较长时间去产能。
2、电新:需求端增长赶不上锂矿、碳酸锂的产能,也是前几年融资形成的产能,欧洲户储需求下滑,需要消化产能,锂精矿价格下行,全行业去库存,经营质量下滑中。
3、半导体:21年的需求暴涨、产能紧缺,近两年来全球产能建设如火如荼,近期产能开始逐步释放,抑制供给的产能不再是短板。除了个别的细分行业如GPU等有国产替代逻辑外,其他大部分半导体子行业难再现量价齐升的火热情景,
三大重量级吸金行业的萎靡,为医药医疗行业的资金推动创造了资金供给机会。
上证指数万年的三千点,但是,行业牛市层出不穷,这一次,能不能轮到医药行业?

2023-11-06 18:05

药明康德
行业前五营收:赛默飞CXO分部225亿美元(美)、徕博科149美元(美)、艾昆玮144美元(美),ICON77美元(爱尔兰)、药明康德59亿美元
中国CXO公司叠加工程师红利,最容易全产业链通吃
全球CXO行业龙头,从营收上的龙头看赛默飞会是长期的龙头,药明康德未来有希望冲击第二名
大药厂我们差的很远,生物技术公司有机会,医药行业大致会先从代工开始再向原研全球顶尖公司进攻。
如果不从这个角度认识药明,药明不值钱,一个代工企业而已。
可是,全球研发费用最多的医药行业,专门赚研发费用的公司,可能就不一样了

2023-12-05 14:50

双璧合一之年度总结,在A50破了2288之际
基本面分析+技术面分析
技术分析:趋势+周期
趋势指标:20均线;周期指标:月K+周K、季K
析:不断上涨带动均线上行,月K即趋势,季K、周K辅助判断
败笔是过于重视基本面分析,忽视技术面分析,去年的三九、太极集团、昆药,都是在技术面趋势形成,但基本面未做深究,就放弃了。
上半年选择新产业而后看淡安图,主要是因为技术+基本面并重
近期对医药ETF、恒生医疗ETF、药明的分析,技术上是抢跑了,没能等趋势形成后再择机,东诚、仙琚是在趋势成型后的确认,华东也是趋势欠明的
基本面、技术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基本面分析解决了是不是好公司?技术面解决的是股票的价格趋势,能不能买进?好公司还需要好价格、好趋势。作为小资金,不抢跑、只跟随,顺势而为。